朱迪

剧情片英国2019

主演:蕾妮·齐薇格,贝拉·拉姆齐,卢夫斯·塞维尔,杰西·巴克利,迈克尔·刚本,勒温·劳埃德,芬·维特洛克,安迪·尼曼,费奈拉·伍尔加,罗伊斯·皮尔逊,约翰·达格尔什,菲尔·邓斯特,露西·拉塞尔,嘉玛-莉亚·德弗罗,菲利普·斯波,蒂姆·埃亨,宾利·卡鲁,朱利安·费罗,伊斯雷尔·鲁兹

导演:鲁伯特·古尔德

播放地址

 剧照

朱迪 剧照 NO.1朱迪 剧照 NO.2朱迪 剧照 NO.3朱迪 剧照 NO.4朱迪 剧照 NO.5朱迪 剧照 NO.6朱迪 剧照 NO.13朱迪 剧照 NO.14朱迪 剧照 NO.15朱迪 剧照 NO.16朱迪 剧照 NO.17朱迪 剧照 NO.18朱迪 剧照 NO.19朱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02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14岁的朱迪(蕾妮·齐薇格 Renée Zellweger 饰)因为其甜美的嗓音而被经纪人梅耶(理查德·科德里 Richard Cordery 饰)看中,就此走上了星途,但此时的朱迪并不知道的是,等待着她的,除了功成名就所带来的的名声和财富之外,更多的是痛苦。 时间来到几十年后,已经40岁的朱迪同丈夫西德尼(卢夫斯·塞维尔 Rufus Sewell 饰)离了婚,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罗娜(贝拉·拉姆齐 Bella Ramsey 饰)和乔伊(勒温·劳埃德 Lewin Lloyd 饰),经济状况十分的糟糕。无奈之下,朱迪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两个孩子留给前夫,自己前往英国继续打拼事业,可是此时的朱迪的健康情况已经非常的糟糕了,更糟的是,她早已经失去了粉丝们的信任。

 长篇影评

 1 ) 朱迪

故事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14岁的朱迪因为其甜美的嗓音而被经纪人梅耶看中,就此走上了星途,但此时的朱迪并不知道的是,等待着她的,除了功成名就所带来的的名声和财富之外,更多的是痛苦。 时间来到几十年后,已经40岁的朱迪同丈夫西德尼离了婚,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罗和乔伊,经济状况十分的糟糕。无奈之下,朱迪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两个孩子留给前夫,自己前往英国继续打拼事业,可是此时的朱迪的健康情况已经非常的糟糕了,更糟的是,她早已经失去了粉丝们的信任。

 2 ) 我会爱你,无论下雨或天晴

倒数第二首的《Come Rain or Come Shine》是我认为编曲编得最成功的一首。

恭喜蕾妮齐薇格拿下影后,重回巅峰。

影片本身不算出色的传记片,出彩的还是在音乐、演技、镜头等等方面,剧情平铺直叙,很明显同类型的《玫瑰人生》、《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剧本编排就优秀许多。

同性情节的安排我觉得可以更好,引入稍显突兀了。如果能把开场直接设在朱迪的伦敦演唱会开场《By my self》,把她在美国的辛酸插叙会更好。影片比较失败的地方在于很多歌为了出场而出场,没有对应好的情节引入,也比较突兀。和子女、前夫相关的情节可以适当砍一砍,安排在台词里即可。

我们不需要去歌颂一个人的苦难,没必要一直强调一个人多么的不容易,而是发掘出她感动人心的地方,这是这部传记片所缺乏的。

 3 ) 评判一个人幸福的标准,不是她有多爱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有多爱她。

8.9分

褒贬不一,被讽“无聊”,7.5的尴尬评分一度让我对这部看起来就闷的传记片望而却步。然而看罢久久不能平静。

蕾妮齐薇格的表演彻底征服了我,我一度对她夸张的面部表情与浮夸的肢体又爱又恨,这次《朱迪》的演绎终于只剩下了蜕变后的完美,抬头纹,眼角纹,骨瘦如柴的身体,微微的龅牙,颤抖的嘴角…她的演技已经融入了角色的每一个小动作和表情,让人心疼而无比动情。传奇的朱迪加兰和传奇的蕾妮齐薇格,两个影响时代的人物在这部电影里擦出了剧烈的火花。其实这一次的Reene还是没有跳出她的角色圈,和《芝加哥》对比来看,虽然皮囊随岁月改变了,然而她的情绪,她眼中的星光,她表演的方式和态度都未曾更改,她还是她,只不过再一次超越了自己。

剧情很简单,选取了朱迪加兰的伦敦“谢幕”表演为背景,穿插悲情童年的回忆。整个影片充满了窒息感与浓浓的讽刺,压抑。色调偏暗,颇有复古的味道。情节发展速度恰到好处,既不拖沓惹人厌烦,更不急促跳脱,而是慢慢铺垫,娓娓道来。每一次朱迪加兰童年的镜头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与震颤,而主线中年的她更是单薄空虚惹人心疼。她渴望被爱,为此结婚五次,无数次被现实击垮后,她仍相信黑暗的世界总有一束光。可能是爱人,可能是孩子,可能是知己。她卑微地乞求被重视,被关爱,甚至披上了厚厚的铠甲,伪装成战士,完美的戏子,她的歌喉可以征服观众的耳朵,但是却不能打动她自己的心。

还是要说回蕾妮齐薇格,这大概是我看过能够的影史提名的最佳表演。第一次上台前,她紧张犹豫,踌躇不定,然而被推上台后,她表现的无比优雅得体。表演与真实的交错瞬间让人惊诧。她就是属于舞台的,属于聚光灯照耀下的焦点。这样的她如此优秀,可是没有人真正在乎的是她本身,而是她的才华,她耗尽一生换来的美丽歌声与迷人气质。所以当她“辱骂”观众,渴望得到同等换位思考与尊重时,得到的却是嘘声,是前所未有的被攻击。她搞砸了。但是几天后却又没人再记得。

在电话亭,朱迪加兰给女儿打电话,问她选择是否跟着自己时,蕾妮齐薇格的演技达到巅峰的动人。她的脆弱,她的无力,她面对命运般光鲜亮丽却从未被自己左右的一生的无奈与遗憾,以及她最终没有抓住自己爱的人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颤抖的声线配上苍老憔悴的面容,令人难忘。

几首歌选得都十分动听,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4 ) 摘录

在米高梅的弗里德制片组( Freed unit )拍摄的歌舞片中,朱迪 · 加兰作为一位经常出现的重要演员,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偶像,既代表了好莱坞片厂体系的成功,也代表了这个体系的牺牲品。当 L·B· 梅耶与加兰签约时,她还不到十三岁,在与米高梅的十五年签约期中,她拍摄了近三十部电影。当这家“明星云集堪比星空”的片厂拒绝与她续约时,她才只有二十八岁。那时加兰已经被毒瘾、抑郁症和酗酒弄得萎靡不振,于是将注意力转向公共音乐会和一系列“复出”中去了。这些复出都建立在她的生活及银幕作品创造的神话和骚乱之上,正是那些作品将她的明星形象和知名度提升到高入云天的水平,罕有其匹。加兰三岁时就初次登台献艺,五岁时又以“古姆宝宝”(“Baby”Gumm)为艺名,和姐姐们参加轻歌舞剧巡演。稍后,这个家庭定居洛杉矶。当时,秀兰 · 邓波儿和杰基 · 库根( Jackie Coogan )这样的童星正如日中天,极具商业魅力,因此加兰的妈妈雄心勃勃,希望她能踏入影坛。加兰早熟的嗓音引起歌词作家阿瑟 · 弗里德( Arthur Freed )的注意,他说服梅耶雇用了她。加兰的形象与天才很难调和:片厂为将她天真无邪的平凡形象与她成熟、感伤的歌声融合成形而大费周章。她跟米基 · 鲁尼( Mickey Rooney )搭档,通过歌唱,她往往成为片中的主要解说者,不过却发现自己被归入健康的“邻家女孩”,而非爱慕对象。尽管米高梅的“特殊服务部”一直不遗余力、近乎强迫地让加兰通过节食和服用得克西林( Dexedrine )来瘦身,可是跟拉纳 · 特纳( Lana Turner )和海迪 · 拉马尔( Hedy Lamarr )相比,她仍然处于劣势。最终,她那可爱而狂躁的真诚和动人的歌声让弗里德确信她拥有承载一部影片的魅力和缺点。尽管如此,她在《绿野仙踪》( 1939 )中扮演那个突破性角色时,仍不得不再次假装成一个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农家女,这就要求这位十七岁的女演员将自己的体形隐藏在一层层束身带子和平淡乏味的方格裙子之下。不过,在那之后,朱迪 · 加兰就获得了出演浪漫主角的机会。在这里,弗里德的影响力起了关键作用,因为他开始争取成为制片人,希望加兰的魅力能推进他设想的计划。关于米高梅的弗里德制片组,已经有许多论述,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弗里德对加兰潜力的认可让他赢得了梅耶对其实验性商业冒险的支持。弗里德招募了一批作家、作曲家、服装设计师和舞蹈指导,组成一支庞大的团队,在他的雄心与远见背后,是他为加兰的多才多艺构建起理想媒介的实际愿望。通过与文森特 · 明奈利( Vincente Minnelli ) —— 他最终与加兰结婚 —— 合作,弗里德实现了这个理想。在一部部各式各样的影片如《相约圣路易》( Meet Me in St.Louis ; 1944 )、《情定钟声》( The Clock ; 1945 )和《海盗》( The Pirate ; 1948 )中,弗里德、明奈利和加兰展示了众多过度幻想、歇斯底里甚至疯狂的时刻,这是以往的好莱坞歌舞片所罕见的特征,但却为明奈利富于创意的风格和加兰的人格面貌提供了绝佳的共同基础。她在《相约圣路易》中演唱的《过个快乐的小圣诞》(“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或者在《情定钟声》中那场婚宴上的表演,都展现了一种隐晦、忧郁的悲悯,那是加兰在塑造《绿野仙踪》的多萝西形象时首次显露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其他导演执导的影片 —— 如查尔斯 · 沃尔特斯( Charles Walters )的《花开蝶满枝》( Easter Parade ; 1948 ),她在里面跟弗雷德 · 阿斯泰尔( Fred Astaire )和彼得 · 劳福德( Peter Lawford )演对手戏 —— 中,她又证明自己仍然能够表现出单纯、天真无邪的魅力,这正是当初米高梅雇用她的原因。在米高梅长大的加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产生了对兴奋剂的依赖,并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她的名声不好,而且经常出于身体原因而无法完成影片拍摄任务。就在米高梅与加兰解约后不久,她与明奈利的婚姻也瓦解了。(加兰曾五度结婚,这是她的第二次婚姻,给她留下一个女儿,即未来的明星莉莎 · 明奈利[ Liza Minnelli ];加兰的第三次婚姻 —— 丈夫是锡德 · 勒夫特[ Sid Luft ] —— 又带给她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洛娜[ Lorna ]后来也成为一名歌手。)尽管在她剩下的二十年生命中,她仅拍了不到五部电影,但她却一直在工作:录制唱片,参加音乐会的演出,出席电视节目。她有过多次失败的自杀,并继续与毒瘾搏斗,这一切最终让步于一个新的形象 —— 脆弱的幸存者的形象。如今,加兰最令人难忘的银幕表演似乎被她在生活和片厂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显而易见的困境激活了。她第一次复出时,在由乔治 · 库克( George Cukor )执导的《星海浮沉录》( A Star Is Born ; 1954 )中,她演唱《生在大衣箱里》(“Born in a Trunk” )的片段,就完美地展现了成熟的加兰是如何在其星途神话中传达出痛苦与忍耐的。她的嗓音和外貌越是一日不如一日,她悲悯的戏剧力量就越有影响。在英国和美国,她成为同性恋亚文化的一个强大偶像,在这里,她那雌雄同体的超凡魅力似乎完成了一个有关疏离和接受的幻想。她是个受害的悲剧演员,同时又受人喜爱,在加兰作为明星的潜在含义中,这样的身份构成了一个重要部分。她在四十七岁时因过量吸毒而死,让她的一生更富传奇色彩。她的去世也被视为“石墙起义”的催化剂,这次事件在不到一个月后就触发了同性恋权利运动。—— 戴维 · 加德纳( David Gardner )(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世界电影史》)

 5 ) 天才的悲剧——别被天赋蒙蔽

如果一个天才某个方面过于闪耀,这往往会掩盖他/她在其他方面的无能。一方面人们总是会选择性地更加宽容,忽略这些缺陷;更可恶的是另一种情况了,人们为了培养天才的所谓“天赋”,不惜牺牲普通人所具有的其他能力。

(养废了的朱迪,让我想起了早些年新闻里那些生活能力极弱的学霸故事,考进了大学却连洗脸水都不会打,除了会读书考试外简直一个废人了)

人生的议题有很多,某个领域的成功也许可以帮一个人在其他方面暂时蒙混过关。比如朱迪没有稳定的住处,没关系,她可以去巡演确保自己在酒店的住处,婚姻不顺也没关系,有名声有事业可以获得下一任丈夫,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

但这样的作弊对朱迪没什么好处,因为她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会一贯思路觉得只要自己好好唱歌🎤好好赚钱,这些都会被解决的。

可这是治标不治本啊!

人们应该真正面对这些问题,然后从克服困难中获得力量和自我意志,而不是——“只要我好好唱歌”这些就会好了,只要“演出顺利”就会好了。朱迪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几乎牺牲掉了生活中的其他部分(正常饮食,睡眠,喜好,稳定住所……)所以她根本不具备安排生活的能力,甚至也不具备自我意志。她不了解自己,看不清别人,处理不好自己的生活琐事,也不会与别人沟通,她竟然除了唱歌做什么都能一团糟!

于是唱歌就成了她的救命稻草。她从唱歌这件事上才能获得认可和存在感,她也相信,通过唱歌其他问题也能被间接解决掉。

这一方面造成了朱迪的内心压力,她根本无法从歌唱中获得快乐,因为歌唱只是手段,是达成目的的工具。被工具化了的事情,怎么能给人带来发自内心的快乐呢?所以,朱迪强逼着自己唱歌,每次登台前都像自己按着自己的头去吃shi

这种混乱的生活,看起来那么令人绝望和痛苦,不知要怎样才能改变——

直到——朱迪的光环散去

她发现自己已经没必要歌唱了(剧院终止合同,没有人再愿意听她歌唱;儿女们要和爸爸在一起,不再需要她巡演来买房),她终于获得了歌唱的欲望,也重新获得了对舞台的热情。但匆匆已经47年过去了,她仿佛未曾拥有过人生。

(朱迪的人生已经无法重来,但如果看到这部电影的你还年轻,希望不要再跌入同一个陷阱:

不要为了某些“远大”的“目标”,放弃。生命中值得起舞的每一天

更不要被自己的某些光环蒙蔽双眼,光环固然耀眼,但总会有照不到的角落,也总有失散的那天,能陪伴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把自己磨砺地更强大吧,学会照顾好自己,学会生活。生活是需要努力才能学会如何过好的,需要勇气也需要坚强。)

 6 ) 毫无争议,她是呼声最高的奥斯卡准影后

谁将成为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呢?尽管在奥斯卡正式颁奖之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毋庸置疑,目前呼声最高的一个名字绝对是:蕾妮·齐薇格!

凭借在影片《朱迪》中的精彩表演,蕾妮·齐薇格已然赢得了好几座影后奖杯,包括第77届金球奖影后、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影后,以及第2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影后,等等。很多影迷更早已将她视为新一届奥斯卡“准影后”。

第77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

我们不妨先说一下齐薇格饰演的这位传奇女星本体——朱迪·加兰。相信大家对《Over the rainbow》这首歌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这首经典的传世之作,源远流长,被评论界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歌曲之一,而它的原唱者便是朱迪·加兰。

这首歌最早出自1938年的电影《绿野仙踪》。当年,米高梅公司原本选择的是秀兰·邓波儿出演本片女主角,但阴差阳错,最终敲定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童星朱迪·加兰。而朱迪也不负众望,凭借这部电影一举成名;从此便邀约不断,成为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双栖女明星。

1939《绿野仙踪》

然而,这却是“噩梦”的开始。成名后的很多年里,朱迪·加兰的健康状况一直红灯频闪,而情感生活也是她人生中注定绕不开的一大死穴。堕胎、酗酒、自杀、病痛、婚姻破裂、负债累累,这一连串的苦难摧残着朱迪的身心与意志。生命后半程始终是她的人生低谷,落魄难堪,星光全无。

面对朱迪·加兰这样的传奇人物,可尝试的拍摄角度其实有很多,也有不少细节鲜活的影史资料可供参考。遗憾的是,鲁伯特·古尔德执导的这部《朱迪》注定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专注于拍好人物本身的传记片,它充其量只是一部主打演员表演的冲奥传记片而已。

换句话说,在《朱迪》这部高度模板化的流水账传记片中,除蕾妮·齐薇格的表演之外,其他的所有一切都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在我看来,这种有点“本末倒置”的人物传记片在近年的好莱坞市场上并不少见。

自2010年代起,几乎每年北美颁奖季上都会涌现出瞄准奥斯卡表演奖的热门人物传记片,偏偏奥斯卡又很吃这一套,因此这类电影赢得表演奖的概率往往要比其他电影高得多。用故事突出角色,用角色包装演员,这样的传记片似乎就是专门为未来的影帝影后们量身定做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类传记片中曾经有不少难能可贵的佳作。但长此以往,当同样拍法被不断嵌套到不同的传记人物身上时,最初的那种新鲜感终将被消耗殆尽。比如去年囊获奥斯卡影帝的那部《波西米亚狂想曲》,其实就备受争议。

如今的好莱坞制片模式已然趋于僵硬,一旦某个故事形态或某种类型片制造了收益,无论是票房上的还是口碑上的,制片公司便会以该成功范例作为模版,再复制粘贴出第二个版本、第三个版本,源源不断,直到这个模式彻底不再吸引观众。

漫威超英电影如此,类型电影同样如此。而之所以传记片也被推上这条僵化之路,正是因为其剧本与制作模式太有规律可循;对创作者而言,以个人作为核心展开故事,总要比挖空心思描述一个群体或一个时代更容易得多。

影片《朱迪》正是这种传记片套路里的产物。叙事时间一定要选在角色的人生转捩点,任何危机过后自然都会绽放光芒,而故事的结局则往往都有一种雨过天晴、岁月静好的意味。

纵观《朱迪》这部电影,我们固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朱迪·加兰的巨星魅力,但这种魅力其实并非来自电影本身。在我看来,影片最大的优势便在于蕾妮·齐薇格的表演,她以其“变色龙”一般的演技,再现了朱迪·加兰的命运沉浮,赋予了这部电影以及作为演员的自己,尚能撑住场面的光芒与掌声。

然而,在我们对这种套路传记片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之后,难免会觉得《朱迪》比那些“尚有求变心态”的传记片要显得尴尬得多。影片集传记式人物瑕疵之大成,嗑药酗酒、爱情失败、官司缠身、颠沛流离,再加上近几年流行的原生家庭伤害。

可以说,影片《朱迪》中所呈现的朱迪·加兰,便是一个被生活拼命摧残的典型。固然,这些问题都曾毫无疑问地出现在真实的朱迪身上,但放进电影里,却仅仅是走马观花,而丝毫不曾认真探求过为何一代巨星的身后会如此满目疮痍。

言行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因身体状况糟糕而无法完成表演,这些曾经给朱迪带来了什么样的心理创伤,以及朱迪是如何与痛苦共存的,影片都没有任何讨论。所有一切都只是堆砌式呈现:朱迪是明星,是失去抚养权的可怜的母亲,她有痛苦,后来难以克服上台的渴望,于是奋力唱好了一次歌,赢得掌声。但直到故事戛然而止,都不曾真正深入人物内心。

换而言之,影片最大的失败就在于试图面面俱到地讲述朱迪·加兰的人生。她身上备受瞩目的标签太多,年少成名、绿野仙踪、同志偶像、石墙运动,单独拿出任何一个来讲,都足以拍出一部精彩的人物传记片。

然而,影片《朱迪》却将故事时间线放在了朱迪·加兰告别人世前一年,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创作者却颇有野心,试图在这样的设定下吞吐朱迪整个人生的起伏,就反而过犹不及了,以至于朱迪身上的每一个标签都只能浅尝辄止。

除了剧本层面的问题,剪辑上的问题也很难被忽略。乍一看整个故事似乎有两条线,一条是朱迪表面光辉、实则悲惨的年少成名时代;另一条是朱迪穷困潦倒、人走茶凉的中年时期。但遗憾的是,这两条线并没有产生逻辑上的紧密关联。

观众们其实很难从插叙的内容与时间点上看出,朱迪的少年时代是如何影响到中年时期的。比如童星必须挨饿保持身材、睡不够也要上节目等等,这些少年时代的情节都是碎片化的,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以映射中年朱迪的困境。

而与米高梅老板谈论母亲的只言片语更是画蛇添足。正片中明明从未出现过朱迪母亲,只在台词中不断提及她利欲熏心、不负责任;仅以单薄的言语构成一个原生家庭的伤害背景,并试图与朱迪作为母亲的身份进行对比,着实有点偏颇。

而且朱迪在影片中作为母亲的形象,也没有得到完整建构。首先,朱迪与子女的互动非常有限。其次,她不仅与第三任丈夫育有一对子女,还跟第二任丈夫育有大女儿丽萨·明尼利,后者长大后也成了好莱坞歌舞巨星。影片明明也拍了大女儿,却仅仅一笔带过,若稍有走神就可能错过这一层母亲身份,以为朱迪仅仅只有两个孩子。

事到如今,好莱坞式的人物传记片已经看不到太多吸引观众的新意了。这一模式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还有市场,都是靠演员们的表演在一直强撑着。

过气谐星、疯狂减肥,整容失败……从昔日大红大紫,到后来默默无闻,蕾妮·齐薇格的人生经历确实与朱迪·加兰有着相似之处。尽管有人说,她在《朱迪》中的表演痕迹过重;但那些光彩照人的时刻,她的表演的确十分传神,还有着迥然于其他女演员的浑然天成的可爱与天真。

而影片中的歌舞部分,齐薇格也都完成得非常出色。那些灯光闪耀、歌声不绝的舞台桥段,我们依稀能看到齐薇格当年在歌舞片《芝加哥》中光彩照人的影子。这一刻,我们分不清谁是角色、谁是演员,齐薇格与朱迪合二为一。

回望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当蕾妮·齐薇格成功拿到影后奖杯时,她跟台下的观众们打招呼说:“十七年过去了,你们看上去很不错。”虽然《朱迪》并不是最配得上她演技的作品,但齐薇格终究还是迎来了她演艺事业的第二春。

正如同《朱迪》的片尾,当全场同声合唱《Over the rainbow》的那一刻,既是属于朱迪的熠熠生辉,也是属于齐薇格的万丈光芒。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短评

快乐有时,悲伤无期,用影像刻度时间的残忍与命运的飘零。落入庸常的是好莱坞传记片惯用的展示-观赏视角,拒绝提供触摸本体的窗口。朱迪的笑容与小丑的笑容在某一时刻重叠,是时代的剪影,是在僵化社会的训练过程中因偏差而迸发出的生命力。齐薇格演的很好,她的喜剧天赋,恰成为她的抑郁之源。

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剧本普通,拍的也很一般。虽然蕾妮·齐薇格贡献了十分出色的表演,更是凭借着个人表现将影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就算是这样也依旧掩盖不了片子整体给人的枯燥乏味。

3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还行

片子很平庸,剧本很糟糕,一条伦敦演唱会的主线,中间穿插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最后一次婚姻,同志icon和童年阴影等好几条有料的支线,但都成了主线之外的辅料,被编剧浪费不了了之了,支线的逻辑也很跳脱,节奏也不流畅,不管女主角的表演怎么优秀,这个角色也很难通过电影视听语言或者角色本身打动人,只能靠观众自己去脑补蕾妮·齐薇格和朱迪·嘉兰类似的星途经历来自行共情自我感动了。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从头哭到尾,最后的over the rainbow直接哭到崩溃。演员选的太好了(就是美化了Mickey Rooney)Renée Zellweger‘s performance is truly astonishing!Judy短暂悲惨的一生都在唱开心鼓舞的歌,让人心碎。

9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力荐

最后一首Over the rainbow唱得我哭崩,Judy Garland的最后时光是这么的惨淡,年少成名,一生都在被消费被利用,最终却也无依无靠。

10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全程都被戳在泪点上,朱迪·加兰呐,成也米高梅败也米高梅,如果不是明星制和LB,我不信她会变成unpredictable和unstable的万人嫌。这部把朱迪生命最后时光里破碎的美抓得太准了,她对舞台的无比执念,和对自己的无能掌控,像两股互相顶撞的力量,一定有一天会积累到令她崩溃,只是这个过程被电影一再延展,就显得非常残忍。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之于朱迪多像一个诅咒,这首歌让她被万千人记住,可她终此一生,到底也没能找到彩虹之上的奥兹国。看这部的时候一直想到My Week with Marilyn,但愿蕾妮·齐薇格能比当年的小米奖运好一点

15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难堪,难堪,难堪到不忍看。去世前的潦倒凄凉、自轻自贱、自暴自弃,那种如影随形的“残花败柳”感,让人心酸也辣眼睛,连撒娇都带着摇尾乞怜之气。纵然全世界都爱她,也不曾令她幸福。才华呐,从来都不是生存的加分项,更像是上帝的诅咒。

18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被嫌弃的朱迪的一生。

19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她的存在曾经带给世界欢笑,她的离开引发了一场石墙风暴——这就是朱迪·加兰,全世界第一个同志icon。复杂的童星成长经历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她,也让她在人格缺陷中饱受毁誉滋扰。齐薇格演活了这个不完美却注定属于舞台的巨星,让她在落魄尘埃中也能开出花朵。“心的评判不在于付出多少爱,而在于别人爱你多少。”当全场起立合唱“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那一刻,她是真正的被爱着...

2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艺术家的人生总是令人感叹,年轻时像商品一样被人消费,年老时孤独到无人可依。一首首经典老歌把情绪逐渐推进,只是距离把一切推向高潮还差一口气。

26分钟前
  • Rocrw
  • 还行

一部我总觉得还可以更动人,但现在这个程度也能让我意难平的电影。用很古典的视听语言表现这位传奇女演员韶华已逝、风光不再、充满麻烦和遗憾的最后时光,Judy Garland人生中所有的激情与平淡,都伴随着一首首经典歌曲永存于我们的记忆。我最初一看到卡司就把本片列为本届影展必看电影:也许没有谁比拿过奥斯卡达到事业巅峰,之后又经历“变脸风波”的Renée Zellweger更适合出演这个角色,她演得很好。

27分钟前
  • 小A
  • 推荐

为了那一点点爱,我们上刀山下火海。

29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力荐

当过最高片酬女演员,连续三年提名奥斯卡并无悬念拿奖,名利场的绯闻中心,记录和话题的缔造者,芮妮·齐薇格。起家于新千年之初,近期暗淡了十余年,如果今年拿到那樽影后,也算是纷纷扰扰潮起潮落的10s,一个完满的顿点。

3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Renée Zellweger 的表現太感人,給電影大大加分。分分鐘把《婚姻故事》的女主拋出幾條街,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38分钟前
  • norris
  • 推荐

除了女主演的精彩演绎,可得最佳表演奖外,编剧过于单薄,全片乏善可陈。

4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虽然剧本非常之弱,角色非常之浅,但Renee Zellweger 真实演技爆炸

47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芮妮齐薇格自身的影子和Judy的人生重叠在了一起,这大概是让影片变得很好哭的一个砝码,看预告片时你几乎不相信这个苍老的皮囊就是当年芝加哥里那个性感小尤物。童年的嗑药梦魇以及聚光灯下的不自由和中年颓唐双线交织,可惜当中总觉得欠缺关联和逻辑,更像是对年轻观众的脸谱化科普。 “评价人这辈子是否幸福不是看她有多love这个世界,而是beloved。”

50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力荐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Renée Zellweger

5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能在大制片厂时代非人的规则和激烈的竞争下存活下来的一定拥有最夺目的星光最扭曲的人格和对舞台最原始的热忱 影片本身格局很小只截取了朱迪加兰传奇一生落幕前最后的段落 却未做到小而精 重果轻因 在其诸多涉猎中也仅选择了较为保险的家庭线 无甚波澜 靠演员的表现一力支撑 同性情侣歌迷的支线和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53分钟前
  • Zeit9eist_
  • 还行

看Judy小时候,反叛地大口啃汉堡 大家都急着记录这个时刻 却没有人问她有没有吃饱 执拗跳下水箱后湿漉漉地出来 经纪人和老板都责备她 却没有人在她冷得发抖时给她披个毛毯;长大后了 在台上失态摔倒 大家都讥笑看她笑话 却没有一个上前扶她一下 晚上睡不着靠吃药喝酒度日 却没有人关心她这些夜晚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她的一辈子因为她的歌喉被压榨被消费被错误地爱 却没有人认真问过她 你到底爱不爱这个舞台。电影真的看哭了好几次 特别是最后两首歌 那个魅力四射的她 完完全全出于本能去热爱观众真心想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她 好美。47岁就过世了的确可惜 但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她辉煌过灿烂过 让大家铭记了有过欢笑有过泪水 也是值得了。最后 这奥斯卡最佳女主请给芮妮齐薇格吧 求求们了!

55分钟前
  • 黄悦_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