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我

记录片其它2016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金钱与我 剧照 NO.1金钱与我 剧照 NO.2金钱与我 剧照 NO.3金钱与我 剧照 NO.4金钱与我 剧照 NO.5金钱与我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7-17 02:58

详细剧情

  简介:你是否每个月都在为还款发愁?你是否想买一样东西却因为囊中羞涩迟迟不敢剁手?你是否背负着房贷、车贷、学生贷款,喘不过气?让我们跟着个人理财专家凯特琳娜·德弗里克斯和辛妮德·莱恩学习如何理财,了解做好预算的重要性。业内人士还会就买房买车度假给出内部的省钱小建议。行为学专家彼得·卢恩还会用实验说明很多消费者心理,助你更好地做出经济决定。要知道只要你愿意省,钱总是有的!

 长篇影评

 1 ) 对你有所改变 就算收获

看完之后还是很有触动的,总结一下自己的改变。

—把自己的移动套餐每月降了100块,套餐内容竟然没少。

—少去盒马,多去物美。 —一段时期迷恋的衣服不要一直买,比如lulu —把钱取出来花现金,少在网上花“虚拟货币 ” —年终奖不要想着买点什么,直接转给爸妈。 —超市货架有贵的有便宜的买那个便宜的。

—自己如果没有戴首饰背包的习惯,就不要买。摆着不是物品的最高价值。你只有一个脖子一双手一双脚两个肩膀 不需要一柜子的装饰品

—把钱存定期,只能存不能取那种

—少看小红书,那里的生活与你无关

—不要对装修房子有执念,房子是家不是艺术馆

—你本身不喜欢出去玩的,旅游不是唯一的解压方式

—攒钱是一种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50块也不能浪费

 2 ) 学到的一些小知识

Endowment Affect

Endowment Affect:人们通常会更倾向于他们本来在使用的产品。所以每当有新的更划算的手机运营商、own branded goods出现,人们还是会倾向于选择他们之前使用过的,这就会造成浪费。所以就算按照之前的routine已经过上了可持续的生活,但是需要时刻费心再去研究有没有哪里是可以省钱的地方。

Anchoring Affect

  • Simply having a number in your head influences what you are willing to pay for something
  • What to do is keep the original idea
  1. 每次花钱不应当站在当下的视角,应当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感知到剩下的钱的数量;
  2. 尽量减少takeaway的数量,自己做饭会省钱太多;
  3. 减少无意识的开支,对自己的开支有清楚的认知
  4. 不要低估存钱可以带来的收益,尽早开始为未来存钱;
  5. 为未来存钱,永远不算太晚;
  6. 给存款一些具体的用途,这样就能更好的存款;

观看期间顺带学习了一些英语词汇:描述财务状况Overdraft透支 expenditure开支 pension养老金 Nest egg备用金 Utility expense生活开销 Casual spender大手大脚的花钱者食物 俗语 We all know circumstances can intervene天有不测风云 It always seems to be robbing Peter to pay Paul. 总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3 ) 《金钱与我》与我——怎么成为自己的消费情况整理师

全文4200字,前面为六次节目的故事梗概,省钱技巧及我的个人反思,拉到最后是这六次节目涉及的通用消费整理技巧,欢迎大家和我交流国内要怎么使用这些省钱技巧。

【第一课】

故事梗概:

一名女性想攒钱给女儿举办婚礼,但是她是月光族,理财顾问发现她一直吃外卖、使用名牌食品而不是平替、从放高利贷的钱庄借钱,于是理财顾问针对性的给她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这位女性通过少吃外卖,少买名牌食品,把借钱对象换成利率更低的银行攒下了钱。

省钱技巧:

1. 由于赋予效应,人会倾向保持原来的选择。应该定期检查自己的各种必备生活套餐,如电话、燃气、宽带换取更优惠的套餐。

2. 减少外卖次数,可以提前做好一周的食谱

个人反思:

我也有名牌倾向。去年我开始用app买菜做饭,但是买菜的过程中会顺手买一些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牙膏洗手液海绵擦,但是某马某咚上这些产品价格不便宜,除了使用打折券以外,还是在淘宝pdd上直接购买比较划算。就以胡椒为例,我顺手买了一瓶单价30的现磨胡椒,但淘宝上的价格是十五元以内,而且我也确实吃不出味道上的差异。类似这种产品我就应该提前在其他平台上购买。

我之前记账的时候发现我每个月一个大笔支出是话费,移动的营业员经常说有优惠套餐提供给我,结果不经意间我的话费反而高的吓人。我准备去营业厅咨询有无价格更低的套餐。

为了对抗赋予效应,企业中会要求各部门每年提出改善项目,通过年降等方式节约旧项目的成本。个人也可以借鉴企业的操作,记账加定期分析。

【第二课】

故事梗概:

一对夫妻拥有两个小孩,因为工作地点变动,他们要还老家的房贷,交工作地点的房租,生活非常拮据,他们求助的目的是想攒出6w在工作地点买房。理财顾问发现他们:

1. 妻子会为孩子买很多衣服,多到一天可以换三套

2. 丈夫会从信用卡取现,但信用卡取现哪怕只取20也需要2.5的手续费

3. 丈夫每天会花15块买拿铁和晚餐

4. 原来的房子因为当地房价崩溃已经变成了负资产,原价25w但是现在要卖的话只值13w,他们需要考虑是保住房子还是卖掉房子

最后他们通过停止无节制的买孩子的衣服,把钱交给妻子集中管理,记账,丈夫在家吃饭,搬回原来的房子开车上班等方式攒下了钱,同时买房也不是他们的刚需了。

省钱技巧:

1. 不要囤积过剩的无用物资

2. 各种小贷平台、信贷平台可能收取高昂的手续费,要小心这些隐性开销

3. 在家吃和自己带咖啡可能能节省很多钱

4. 关心自己的医保账户,也许有些保险可以覆盖自己的开销

5. 在房价不确定的时候,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买房,故事中的夫妻就是决定回老家住每天通勤上班

6. 婚礼蛋糕最下面一层如果用泡沫代替,不仅可以让蛋糕看起来更大,还更加省钱

个人反思:

这一节课涉及到的资产情况也比第一节课复杂,有更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1. 注意是否囤积无用物资。我妈和故事里面的妈妈一样喜欢买衣服,我每次回家都在从我妈的衣柜里面捡衣服穿,然后都要被我妈拉着买衣服。而且自从我妈开始刷抖音拼多多以后,经常会买一堆不贵但是也没啥用的东西。我管不了我妈的消费情况,她开心就好。我最近买的比较后悔的东西是几款数字版ns游戏,很贵又不适合我,但是数字版已经不能退了。只能说下次在买数字版游戏前一定要下载demo确保自己真的很想玩。

2. 不要轻视信用卡平台的收费。银行存款一年只有4%的利率,但是各种信用贷款渠道的收费动辄10%以上,很容易陷入利滚利的被动局面。我一向不喜欢提前消费,不过我也有一点要注意,去年有张信用卡没用,收了我100元管理费,我今年至少得拿出来用个几次。

3. 自己准备食物和咖啡。我上班的时候一般就是速溶对付一下,但是周末就很想坐下来慢慢喝咖啡,去年给自己买了个摩卡壶,一套200,比起动辄20+的外卖咖啡,已经性价比很高了。

4. 需要学习保险知识。

5. 我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房,但我有一个和我一样一穷二白的朋友去年靠自己存款买了一套小房子,她也是上班地方和房子离的比较远,所以她把房子整套租出去再自己和别人合租在公司附近,省钱还房贷。

【第三课】

故事梗概:

一个很辛苦的老妇人想攒出自己养老金,理财顾问了解以后发现她虽然很辛苦但存不下钱的原因:

1. 同样是给自己和别人买了大量用不上的东西,比如给美国亲戚寄食物,给孙子买一打昂贵的袜子,给自己买好看但是穿不上的衣服,而且因为要用国际快递,快递费比食物本身都贵的多

2. 没有自己的车,一直租车,老妇人租的老车保险和汽油都很昂贵,还要被收环保税

最终理财顾问要求她减少快递频率,限制每周花费金额,更换自己的车,储蓄下自己一半的收入达到攒养老金的目的。

省钱技巧:

1. 买车最好的时机是月底,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季度的月底,或者是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

2. 买车最好买中等配置的,因为基础配置的想转手的时候不容易脱手,高配置价格则更高昂,转手的时候也是一种浪费

3. 买车的时候要注意车贷利率(原视频说是看经销商信贷,这个我不是很懂),选择利率低的经销商,可以上网多搜索优惠信息

4. 储蓄要尽早,用攒下来的钱去创造复利,哪怕是买货币基金都比放在银行里面一动不动好(当然有很多远超货币基金的投资选择)

个人反思:

这节课提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就是自己储备养老金,随着养老保险的改革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完全依靠国家和子女养老已经不现实了,每个人都要在自己还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进行养老金的计划。

1. 虽然花钱是重视别人的表现,但是使用别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比如我父母在小城市,现在尚有劳动能力,我之前给他们寄的东西昂贵不实用,我现在在回家的时候会多做家务,教他们用app,陪他们出去玩,效果比我买他们用不上的东西好得多。

2. 快递的时候需要控制重量和包装。我以前帮人寄过快递,快递超过一定大小以后,快递员会根据重量和包装大小衡量最终收费金额,如果重量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过大的包装盒。

3. 和房不同,汽车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品,要考虑车的性价比,不要在车上投入过多的金钱。有房的话买车需要拍车位,没房的话买车以后租房的成本也要上升,所以对一般工薪族来说非必要不要买车。

【第四课】

故事梗概:

一对年轻的男同情侣收入颇高,但是花钱大手大脚存不下钱,现在他们想买房,理财顾问发现他们:

1. 咖啡、酒、食物,所有的都是在外消费

2. 在出租车和旅游上花了过多的钱

最后理财顾问要求他们减少外出用餐的次数,开始自己做饭,自己带咖啡,用共享自行车代替出租车出行。

省钱技巧:

1.在看房的时候记得拍照,特别是房子的问题,这样回家看的时候可以冷静下来分析未来这个房子真正花钱的是哪部分。要多看,不要看了一间就拍板定下来

2.房子的要价可以要八折。和房产商聊天的时候不要说自具体金额,不然他们会以这个金钱为目标

3.买房的时候也要考虑佣金、房产税,那也是很高昂的费用

4.在夏天和圣诞节买房(可能不适用于国内)

5.对小金额的钱也应该敏感,要警惕几块钱的小支出。比如自己带充电宝比起借共享充电宝更划算,比起买饮料自己带水杯又健康又省钱。

个人反思:

这个系列反复提到自己做食物省钱这件事,对于已经开始自己做饭的小伙伴来说,这个思路其实还可以拓展一下。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比如保洁,做饭,洗空调。以前有个鸡汤叫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自己应该省出时间提升自己”,但是随着个人瓶颈的到来,随着35岁魔咒的到来,随着内卷文化的盛行,省钱会变得比赚钱更容易。一些专业性不高但频率很高的事情如果可以自己动手会不知不觉省下很多钱。

比如长租公寓会收取10%左右的服务费,但如果从个人房东处租房然后自己打扫,节省的租金和管理费加起来也是不小的节约。比如每年至少两次的洗空调自己动手能剩下至少100元。

留心这些细节,然后自己动手。欢迎补充我没有想到的细节。

【第五课】

故事梗概:

这次故事的主角也是一对夫妻,正准备二胎,想买一套有花园的房子。他们同样在消费上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灾难式购物

理财顾问没收了他们的信用卡,给他们未来一周要花费的现金,要他们在规定金额内消费,并且着手把他们囤积的无用商品倒卖出去,还要他们更换了更便宜的医保套餐,这些举措可以帮他们每年多省2w多欧元。

省钱技巧:

这次的省钱技巧主要是报税和退税,由于国情不同,这部分可能对国内的人没什么帮助,大家记得每年5月之前进行个人纳税申报就行,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细节

1. 对于有购物癖的人来说,每次去超市都要想好要买什么,做好消费清单,停止使用信用卡

2. 善用二手网站

3. 商家会用诱饵效应让消费者买自己想卖的东西,如果只有预算内和中档商品,大家倾向买便宜的,但是商家通过同时展示预算内、中档和高档商品,会让买家更愿意加钱去买超预算的中档商品,比如轻奢款。买家要注意不要上了商家的当。

个人反思:

这一集大量时间都在说这对夫妻不使用信用卡以后财务状况的改变,我去年也有一段时间停用了自己的信用卡。

当时我下定决心搞清楚我的财务情况,开始记账,我有两张信用卡,花呗和n张银行卡。以前我也习惯刷卡然后次月还款,但是刚开始记账的时候信用卡的延迟支出对我统计每个月的真实消费带来了很大困难,我搞不清楚花的钱要记在哪个月。于是我关掉了花呗,暂停使用信用卡,花了两个月理清了自己的开销的真实水平。我也把银行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基本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每天用excel记一次账,现在就算用信用卡也不会混淆账务了。

【第六课】

故事梗概:

这次是一大家子找到了理财顾问,夫妻有三个小孩,他们需要为小孩的上学攒钱,双方都觉得自己虽然不擅长管理钱但是没有浪费,为什么存不下钱呢?理财顾问帮他们从冰箱清理出大量过期的忘记的食物,无意识的信用卡消费

省钱技巧:

1. 如果想去度假,要尽早安排行程,预定酒店、机票,可以省下不少钱

2. 如果通过电话或者酒店自己的官网预订房间,可以直接问酒店目前的优惠套餐,也许有意外惊喜。

3. 生活中也要有JIT(Just in time)的概念,吃的用的消费完再买,杜绝浪费。

个人反思:

去年过年前请室友去酒店的自助吃饭,大众点评上价格138元,结果我电话咨询的时候对方说在做活动只要108元。酒店可能是一个弹性比较大的空间,如果不是很繁忙,预订之前电话咨询一下也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成为自己的消费情况整理师!】

1. 要有明确的计划,比如3000元是一次旅游,50w是房子首付,每月2k是自己的养老金,知道自己到底要攒够多少钱。

2. 找到自己的支出习惯,整理自己的账单,根据项目进行汇总分析,从中找出消费的大项,进行削减。比如一个人想减少餐饮费,他在外卖上花了很多钱,但是几乎不自己做饭,那他省钱的重点是减少外卖的次数,而不是减少自购食材的价格。这么做可以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开支。

3. 制定预算,并且坚持记账,定期复盘。凡是预则立,可以从周到月到年的制定自己消费预算,定期调整,搞清自己的真实余额。

4. 要有足够的决心。调整消费其实和减肥一样,最终目的都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气馁不要觉得没有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 不完全记录

第一集:外卖过多,为品牌而消费,手机水电等套餐没选好,民间借贷利率过高。

第二集:咖啡每天买一杯,积少成多,提前买衣服,贷记卡取现金手续费,空置房子租金不够抵债。

第三集:没有存款,高油耗的车。

第四集:酒咖啡外食过多。随意打车

第五集:因为折扣囤货,没有申请退税。

第六集:食材买了放坏,点外卖。每周家庭出行。

还有很多买房车旅行等小课堂。

消费心理:人更容易接受一开始所有的东西,所以换套餐很难,会不换不划算的套餐。大额账单中五元比小额账单中的五元更容易让人忽视。高价商品的存在容易让人买中端商品,本来可能只买低端商品。因为不好的服务体验放弃本有的优惠。

总之就是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要省,但也有没有完全按理财师建议的去做,习惯真的很难改变,刚开始太苛责容易放弃计划,除非不把消费当放松,戒掉对消费的心理依赖,否则还会重蹈覆辙吧。

 5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理财专家

六集纪录片,25分钟一集,不同的主角,没有预算过度消费,个人或家庭入不敷出或者因为没有存款对未来感到担忧,专业人士列出消费清单给出消费建议,最后复盘。

1、给自己树立个目标:先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去发现问题,然后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比如购房买车,为以后小孩储蓄,为生孩子准备,为养老储备养老金。

2、打出纸质账单,找出每月最大额的消费,从大额支出找出可以节省的部分,比如大额邮寄运费,囤积的可能用到却用几次就扔的物件,冗余的衣服,同种类型不同的食物,执着于品牌的食品,频繁外卖或者约会吃饭,习惯性打车出行,高额手续费,高油耗车子。

3、针对自己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能自己动手的减少外卖机会,买菜做饭代替外卖餐厅,咖啡机代替咖啡店;不囤积食物和衣服,买东西之前作出计划不买预算之外的东西;整理已有重复的物件,售卖掉多余的东西,减少高油耗或者高手续费或者高邮费;公共交通代替打车,高消费场所转成免费户外运动。

理清自己和金钱的关系,本不需要专业人士给出建议,由于缺乏理财意识,固有消费习惯的形成,很难做出改变,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理财专家,找到存钱的动力,改变不好的消费习惯,从中获得理财的乐趣,再慢慢养成好的消费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6 ) 纪录片观看后的总结

《金钱与我》

一、日常消费

1.饮食

①盘点平时偏爱的品牌,是否有价格更低的作为平替。比如看不到logo的情况下你可能无法判断这杯美式是星巴克的还是瑞幸的。

②检查冰箱是否有经常浪费扔掉的食物,如有,可以明确记录剩余的物资,以免重复买、吃不掉,过期浪费。

③是否必要外出吃饭、应酬、外卖?可以在家做,带饭。

2.衣服首饰

①检查日常消费有没有囤的货有浪费的习惯,清点用不完、用不着的物品,未来减少开支。

②用不上的物品可以整理看看是否能二手卖掉;外出尽量使用现金花钱更有数。

3.人情往来

①比如买礼物,可能会无意识的超支。习惯性为他人做点什么的时候就提前做计划,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准备,并考虑快递费、特殊节日优惠活动等,可以省下一部分钱。

4.

二、资产及负债

1.居家物业

①房租是否还能省,如果自己的房子贷款费用高,且还在外地工作租房子,可以考虑回有房的地方,得根据工作情况算一笔账。

②买房的时候从价格的80%开始谈,尽量在看中的房子里找问题并拍照。如果自己确定付多少钱,就别提到具体数字,否则销售会有依据。

2.行车交通

①如果要买车,最好在一个季度的月底(可能是销售冲业绩);选中配(低配折价快高配价格高);另外考虑信贷利率、保险也一样,多家对比选择。

②是否必要打车,能否用自行车或公共交通代替?

3.水电煤等

各种套餐,比如电话费网费、银行利息,是否有更换的可能,而节省费用。尽量不要花有手续费的钱,比如从信用卡套现,手续费就是浪费。

三、 休闲娱乐

1.旅游度假

①关注一年中的打折,比如淡季旅游(避开孩子的寒暑假等)的交通费、酒店更便宜。

②日常家庭出游是否可以去免费的景点?

2.各种腐败

对未来毫无计划,花钱就不会有数。应该提前限制每周的消费金额,比如生活费规定具体数字(含租金水电费及社交等),严格控制不超支。

四、存款

①分析自己的消费习惯,整理账单从中找出消费大项,进行消减。比如饮食花太多,就控制外出消费;债务太高想办法资产重组后尽量减少利息等。

②提前规划买房、养孩子供上学、养老金等费用,具体到数字,开始存钱,不然肯定月光无存款。

③制定预算,定期整理,搞清楚真实余额、具体花销去向。

五、一些心理学

1.‘诱饵效应’要警惕消费者陷阱,有预算,且商品只有2选1的情况下,往往会选便宜的,但3选1时,通常人们会选贵的或中等的而超预算。

2.‘锚定效应’,当商家把价格喊到虚高时打折促销,有可能数字对比后,会觉得挺划算立刻买单,但很可能商品根本不值这个钱。

 短评

1.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了;2.了解问题,明确目标(想要存钱干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3.可以和人均消费做对比,了解自己消费的问题;4.是否有”无意识“消费(在不知不觉中花出的钱),”沉迷名牌“(认准一个牌子,不接受低价同质商品),”习惯消费(比如电信等有更低价套餐);5.制定计划、设定小的挑战目标,改变消费习惯,开始储蓄;

8分钟前
  • Miss Curiosity
  • 力荐

省钱第一步:把所有的账单打印出来分析。理财的首要前提是认清现实。

11分钟前
  • Dako
  • 还行

3.8星。很喜欢分析和最后统计的部分。提出的建议都比较实用。关键是建立原则和意识,然后正确的方法,行动。商家无孔不入地促使你尽可能多地消费,但自己要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学会辨别,保持清醒和自律。

14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第一集:摒弃对品牌的盲目执着,并且放弃外卖。第二集:记录自己的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支出。第三集:控制不必要的消费,为未来存钱。第四集:少出去吃饭,控制一周一次,少喝饮料。第五集:按购物清单买东西,避免冲动消费,也是为了严守预算。警惕导购“诱饵效应”。第六集:全家共同参与,为未来做打算。

19分钟前
  • 此方程无解
  • 力荐

不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汲取个人日常所需

22分钟前
  • YiQiao
  • 较差

一开始觉得挺基础的入门财务,为啥需要专人辅助,后来发现这6个故事的财务陋习,我居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警示一下自己:1、不要总点外卖,不要对品牌盲目崇拜,不要总想着贵的都是好的。2、不要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想换房想各种有的没的。过好每一天。3、不要不积累,或过于纵容自己的恋物癖,要尽早开始做养老基金规划。4、不要放纵自己的享乐主义,少打车!!!5、没事别买有的没的,没事别囤货,少用信用卡。6、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保障和社会信贷。那些经济学小实验,看似简单,但都是消费主义陷阱,要警惕。

23分钟前
  • 坡下棉花糖
  • 推荐

非常棒,但是我除了他们错误的消费习惯啥也没记住😂

28分钟前
  • Chelsea
  • 力荐

21-10-02 重看,每集三个部分,家庭实例+行内人建议+经济学实验,最后一个部分收获很大

32分钟前
  • Lumos
  • 推荐

感觉那对小哥要分手的节奏

33分钟前
  • 蓬蓬
  • 力荐

只讲了节流,节约用钱。。节奏快得要命,画面一个劲儿切,音乐蹦次蹦次,感觉有一个焦虑的人不停在旁边抖腿。。

38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还行

实用的改善计划,其实就是对金钱的觉知力

39分钟前
  • secret
  • 推荐

非常好,需要省钱,需要攒钱

43分钟前
  • 奥利维亚
  • 推荐

金钱的价值,在于你打算用来做什么,量入为出,用金钱赚取金钱,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从现在开始存钱的话,10年,20年,30年,会看到巨大的变化。系列中的讲座效应感觉都很实在,更高的配置会比之前选择更高,同样的金额在不同的比例下容易被忽略等;统计了解自己的所有消费情况很有必要,会发现很多自己不知不觉花掉的钱;最后好想有3个女儿。

47分钟前
  • AShua
  • 力荐

这个纪录片主要都是通过分析人们目前的消费现状、消费习惯,以上帝视角分析人们的消费占比,从而控制不合理的部分来控制消费。可见复盘和日常记账习惯的的重要性。

48分钟前
  • 杨三月_
  • 力荐

道理我都懂,但西式理财似乎对我来说没多大借鉴意义。这纪录片里主角的夸张消费主义,本身就不会发生在大多数国人身上……只能感慨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可真滋润,对比之下日常抠抠搜搜的本人大约是贫民窟出生。

53分钟前
  • 也是很
  • 还行

简直太棒了,为啥不。继续拍,我还想看。

58分钟前
  • 力荐

1.列购物清单--只买需要的2.不为品牌买单--便宜物品一样用3.别为他人买太多--存钱养老4.不办信用卡--控制消费

59分钟前
  • 咕噜噜
  • 推荐

纪录片主要教你怎样“节流”以及通过实验揭露消费主义的一些套路,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然后立下省钱的目标,发现哪些钱其实没必要花就尽量少花。从片中看到,虽然爱尔兰人民的生活水平略高于我国,但是克服挥霍金钱的消费习惯、省钱这件事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1小时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每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最后加起来都还挺严重的,挺有启发的内容,但是能否坚持还是挺难说吧

1小时前
  • 村里种树
  • 推荐

看了之后反思,我貌似没什么能省钱的地方了,不过月光,但是随地铺张的日子真的很滋润

1小时前
  • 钟磬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