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灰黄

剧情片其它2022

主演:塔拉内·阿里多斯蒂,Saeed Poursamimi,纳维德·穆罕默德扎德,佩曼·莫阿迪,Mohammad Ali Mohammadi,法尔哈德·阿斯兰尼,Malik Akhlaqi,Mohammad Javad Babapour,Nayereh Farahani,Mehdi Hosseinina,Sahar Khalili,Hossein Norouzi

导演:赛义德·鲁斯塔伊

 剧照

金币灰黄 剧照 NO.1金币灰黄 剧照 NO.2金币灰黄 剧照 NO.3金币灰黄 剧照 NO.4金币灰黄 剧照 NO.5金币灰黄 剧照 NO.6金币灰黄 剧照 NO.13金币灰黄 剧照 NO.14金币灰黄 剧照 NO.15金币灰黄 剧照 NO.16金币灰黄 剧照 NO.17金币灰黄 剧照 NO.18金币灰黄 剧照 NO.19金币灰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20:02

详细剧情

  Leila将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她的父母和四个兄弟。在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个家庭因债务而入不敷出,并随着每个人希望的幻灭而四分五裂。为了帮助大家摆脱困境,Laila制定了一个计划:收购一家商店以便与兄弟们一起创业。每个人都把所有的积蓄投入其中,但他们缺乏最后的经济支持。与此同时,他们的父亲Esmail居然出人意料地向社区许诺了一大笔钱,以便成为社区的新任教父,因为这是波斯传统中的最高荣誉。每个成员的行为都渐渐将这个家庭推向了崩溃的边缘,而父亲的健康状况却逐渐恶化。

 长篇影评

 1 ) 《金币灰黄》:父亲的王冠,女儿的枷锁

2022年伊朗出品的又一部优秀作品,赛义德·鲁斯塔伊导演,入围第75届戛纳电影节。

电影以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潮为背景,正面剖析一个伊朗底层家庭如何沉沦,且难以自拔。

电影的中文译名多了诙谐气氛,也符合电影里不时流露的黑色幽默元素,但英文片名更符合电影的核心内容:莱拉的兄弟们。

莱拉一家七口,父母,四个兄弟,他们挤在一套房子里生活,因为经济萧条,大家都没有稳定收入,唯一有正式工作的阿里尔扎也刚刚被工厂辞退,工人们因此与厂方激烈抗议,阿里尔扎却默默地离开,不想卷入纷乱中。在商场上班的莱拉知道了商场改建厕所做商铺的计划,她希望四个兄弟合力买下店铺,找到出路。

然而他们的父亲此时已经无心他顾,上一任族长刚刚去世,他做梦也想继承族长的位置,享受进门时别人起立欢迎,享受大家对他尊敬的眼神,荣耀与地位成为他唯一的夙愿。母亲虽然并不是很理解他的执着,但依然无条件的支持他。为了要个孙子,父亲已经让儿子生了四个孩子,全是女孩,最新的孩子出生,终于是男孩,父亲强迫儿子用去世族长的名字命名,以讨表弟欢心,表弟一家决定着谁来继任族长,同时,作为交换,父亲还要在表弟孩子婚礼上送上40枚金币作为贺礼。

莱拉早就看出来表弟对父亲的控制和利用,她试图说服父亲,但父亲一意孤行,眼里只有近在咫尺的“王冠”。

表弟孩子婚礼现场是电影中最奢华的场景,豪华的酒店,琳琅的宴席,全员男性的宾客。父亲以为成竹在胸,享受着众人的关注。此时的莱拉带着金币逃走,阿里尔扎站在了父亲这边,无论是考虑父亲病弱的身体,还是父亲的心愿,他希望父亲满意。莱拉考虑更多是兄弟们的工作,家庭的未来,他不希望父亲为了虚名破坏这次关键机遇。

莱拉带走了金币,阿里尔扎去为父亲求情,但恼羞成怒、等着用金币支付婚礼费用的亲戚瞬间翻脸,父亲眼看着另一个支付金币的人取代了他。

严重的重男轻女成为典型的伊朗家庭的宿疾,传统文化对声望地位的重视也早已被金钱侵蚀,这一切都侵入骨髓,根深蒂固。家庭内有严格的金字塔,家庭外有更长的食物链。

莱拉聪明强势,一心推动着兄弟们接受她的方案。阿里尔扎敢于表达,也想有机会改变命运,但他更想维护父亲的尊严,其他三个兄弟电影呈现的比较单薄,有些小聪明,但整体只会跟着莱拉或阿里尔扎摇摆。兄弟们对父亲的强势和冷酷都不满,但都无心无力彻底反抗。他们都是现在或将来的“父亲”。

所有重要场合莱拉都在场,但每一次都被“无视”。族人婚礼时她只能在远处张望,买商铺签合同时她没有签字,家庭合影时她负责拍照但没有入画。只有在最后,一切都失败得一塌糊涂需要有人背锅的时候,她成了众矢之的。

客观说,卖金币买商铺有不小的风险,但是改变就是有风险,机遇是把双刃剑,这件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她是这个家里唯一在动脑筋想办法有手段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的人。

然而她是这个家庭里最没有话语权的人,连同样没有话语权的母亲也能否定她。

族长竞争失败,父亲也不满意他们的商业计划,他说40枚金币是抵押了房子买的,如果不还,房子会被没收。兄弟们屈服了,商铺推掉,此时却遇到金币价格飞涨,已经无法买回40枚。众人一筹莫展。

父亲阴阳怪气讽刺莱拉,母亲的不满更加直言不讳,兄弟们沉默不语,忍无可忍的莱拉揭穿父亲的阴谋,他的金币并不是抵押房子购买的,他有藏了几十年的“小金库”,因为狭隘,因为愚蠢,因为霸道,他用谎言把自己遮挡起来。

他没有为孩子付学费,没有让儿子娶他爱的女孩,没有让女儿走近她中意的男孩,儿子辈,孙子辈,都窒息在他无远弗届又无所作为的父权网络里。母亲用对儿孙的沉默和对丈夫的维护,保护着这片网络,“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惨吗?因为他们是被你们两个白痴养大的,你喜欢你的丈夫胜过你的儿子,你的儿子胜过你的女儿,你留给你女儿的只有痛苦。”

女儿给父亲的一巴掌,是电影高潮的惊人一幕。年轻一代对父权,对保守文化,对僵化的社会的愤怒和反抗,都在这一刻得到释放。扇老父亲巴掌也让女孩的反叛者形象更为完整彻底,也昭示着不可调和的新旧冲突中蕴含着巨大的无力感和悲剧感。

前一刻四兄弟还在街头看豪车美女,幻想未来生活,转瞬间全家陷入困境,兄弟之一为躲避牢狱之灾只好逃离国家。

莱拉的反抗最终都是无效的,对这个家庭没有任何实质影响。她依然是每天忙于照料家人的乖女儿。阿里尔扎似乎不再容忍一切,他回到工厂,公开表达不满,拒绝工厂不公平的遣散安排,砸碎玻璃门,扬长而去。

电影最后是一场孙女的生日宴,忧郁的父亲坐在沙发上,悄无声息的走了。

最后的时光 ,他经常抽着烟,沉默无语。他在反思这一生对他人的亏欠,还是在痛苦于子女的背叛?

莱拉的表情,现实震惊,接着莞尔一笑,然后是深深的忧伤。生活的一言难尽都在表情的微妙变化里。

最后的镜头颇有象征意味,老人的尸体在角落,男人们在舞蹈,周围环绕着一群女孩,墙上是彩色气球,米老鼠,英文的“HAPPY BIRTHDAY”。

微小的,变与未变,不再重要,生活汹汹而来,碾压一切。

然而变化还是在发生。

 2 ) 虽是伊朗电影,但中国式家庭应会有共情

推荐指数:五颗星

推荐理由:

原本我想给这部影片四颗星的,因为前两个小时的剧情让我觉得这个家庭中除了父亲之外,其他的每个人都很克制,都没有情绪的宣泄,故事有些平淡。因为中国式家庭中这样的状态很普遍,也很正常,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过来的。

但我为什么最后又加上一星给了五星呢。原因是影片最后,小女儿和大儿子的爆发、还有老父亲无声无息去世后,儿女的反应,悲痛、惊讶、茫然甚至还有些许的欢愉。这恰恰很好的诠释了在面对传统与个人价值的冲突、面对顺从与反抗之间的个体那种挣扎的状态。虽是一部伊朗影片,但我觉得中国式家庭应能够体会到这其中的纠结。

 3 ) 四个寄生虫和漏风棉袄毁了我的皇冠梦

昨日看过《第三次世界大战》,目前发现伊朗电影爱用晃动镜头和偷窥视点。这部电影的主要问题:家庭冲突、男权压迫和女权反抗、父权社会、社会压力。家庭冲突下隐喻着男权压迫和女权反抗以及父权社会的统治。

父权男权的体现: ①家族追悼会全是男性 ②父亲因为生了男孩而开心 ③父亲对新生儿的命名体现了父权象征 ④四个兄弟商量赚钱的机会,无视发起者姐姐(女性对于男权社会的屈服) ⑤男人们乘坐豪华电梯,姐姐坐自制电梯

男权压迫与地位转移、女权抗争与社会改变: 老大和姐姐在医院交流,最后构图由一个又一个正反打镜头切换到姐弟对立,象征着一刹那的男女权的对立(性别对立、意识对立) 父亲用40个金币贿赂成为大家长,儿女们用金钱买下商店做空头支票。父权循环骗局和男权循环骗局。 儿子递给女儿的香烟像是某种认可般的仪式,而后儿子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支香烟代表权力的交替。 男人们在台阶上吃雪糕看着从“坦克”豪车上走向来的美女,女权抗争和社会地位变化对男权社会带来的冲击。 儿女和父亲的争吵中,女儿爆发揭穿了父亲的虚伪面具,并对父亲施以平A攻击一次,造成了严重的魔法伤害,间接导致了父权家长的死亡。

最后结尾的解读: 大家长缓缓的扫过自己的所有、自己的一切、自己的过往和留下的痕迹,然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死去,老大接过父亲手中的烟,这个代表着家长、男权、父权的权柄,还会一直一直传下去。 旧王死在了他的王座之上,就像他曾经拥有过的那个真正的王座一般,新王接过了他的遗产,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即位,大片的白色装饰物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双眼。新王的泪水不知为谁而流,像是在庆祝登基大典,亦或者是告别了牢笼。

 4 ) 一场伊朗家庭的内部风暴,一位身陷漩涡的伊朗女性

影片不仅准确地呈现了伊朗女性的生存现状,还出色地塑造了众多形象各异特色鲜明的人物,并且通过这一家庭的混乱来折射整个伊朗社会在当下的“一地鸡毛”。

在当下的伊朗电影中,赛义德·鲁斯塔伊堪称一位新星。这位生于1989年的年轻创作者迄今只拍了三部长片,但已经获得世界各大电影节展和奖项的青睐。鲁斯塔伊的首部长片《永远的一天》( Life and a Day, 2016)曾获得数十项国际奖项和提名。他2019年推出的《650万》(Just 6.5, 2019)通过对伊朗禁毒状况的描绘来反映社会现实,该片先后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等重要节展,并最终获得47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这部影片还获得当年伊朗国内的票房冠军,可谓是奖项票房双丰收。

2022年,鲁斯塔伊的新作《金币灰黄》(Leila's Brothers, 2022)入选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之后口碑不俗,并最终获得影评人费比西奖。影片在网络上也是好评不断,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1%。2022年11月,《金币灰黄》在金鸡国际影展进行了中国内地首映。

《金币灰黄》海报

《金币灰黄》由伊朗著名女演员,曾主演《推销员》(The Salesman, 2016)的塔拉内·阿斯多里蒂担任女主角,曾凭借《一次别离》(A Separation, 2011)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男演员的佩曼·莫阿迪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币灰黄》剧组

影片的故事是一位名叫莱拉的女性试图通过一项创业计划来拯救她深陷贫困的家庭。影片不仅准确地呈现了伊朗女性的生存现状,还出色地塑造了众多形象各异特色鲜明的人物,并且通过这一家庭的混乱来折射整个伊朗社会在当下的“一地鸡毛”。

01 莱拉:伊朗女性对家庭的复杂情感

对女性地位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是伊朗电影的传统。早在2000年,贾法·帕纳西执导的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生命的圆圈》(The Circle, 2000)就呈现七位伊朗女性不同的命运。

在202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另一部伊朗电影《司机的白日梦》(Imagine, 2022)也以群像的方式从各个层面伊朗女性的当下的生活。但与《司机的白日梦》极强的形式感不同的是,《金币灰黄》采取了一种非常写实的思路和手段来描绘莱拉这个角色。

《金币灰黄》剧照

有观众评论这是一个大女主“爽”文式的电影,但其实不然,影片里呈现了以莱拉为代表的伊朗女性甚至是亚洲女性身上那种对家庭真实的复杂的情感。

四十岁的莱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庞大家庭的顶梁柱和经济来源,同时她也急迫地试图为这个家庭找到一个出路。她向自己的兄弟们提议,在购物中心买下一家商店来进行创业,这也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但这一计划并不顺利,创业所需的款项对他们来说几乎不可承受,而唯一的希望在他父亲伊斯梅尔手中的那四十枚金币上。而他父亲却无意支持他的孩子们,他希望通过这些金币来取得家族长老的地位。

莱拉在整个故事中不停地周旋在他的父母和自己的兄弟之间,始终不愿意放弃希望。但作为家中的女性,她深切地体会到了种种的无力感,甚至父亲的过错还要自己来遭受羞辱。在家中,自己的母亲也不支持她,反而将这一切归咎于她,她愤怒地朝母亲吼道:“你恨所有的女人!”

《金币灰黄》剧照

很多观众和媒体会针对莱拉这一形象提出疑问,那就是莱拉作为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人,为什么不离开这个混乱的中心,让自己逃离这个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家庭?导演鲁斯塔伊在采访中也认真解答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莱拉对这个家庭的感情是复杂的,她并不是意识不到这个家的问题,她痛恨这里,但又不愿意放弃这里。这种“矛盾”的伊朗女性的心态其实对于我们中国观众来说也并不陌生。

在此之外,鲁斯塔伊也认为,莱拉无论做出什么选择,本质上都不能改变她的处境。在当下的伊朗社会,普通人其实根本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物价可以在一夜翻三倍,人们无论怎样都要艰苦的工作和求生。

02 生活:作为电影创作的方法

不断关注生活的真相,追求生活的质感,这是伊朗电影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金币灰黄》演员佩曼·莫阿迪非常认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和阿斯哈·法哈蒂电影中对自然表演的追求,在他看来,这种表演方式与生活的真实息息相关。

而导演鲁斯塔伊的创作方法就是将真实的生活作为电影的材料,对于他来说,电影和生活存在着非常强烈的互惠关系。

影片的开场,是莱拉的弟弟阿里尔扎因为工厂关门被辞退的场景。这个场景看似和影片的主线没有关系,但其实意味深长。我们可以整个工厂中有非常多的工人,而阿里尔扎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么多工人离开工厂回到家时,他们各自的处境都不会比阿里尔扎好到哪里去。鲁斯塔伊通过这样一个开场,来试图让观众意识到,莱拉家中的这些混乱和崩溃的场景并非是一个个案,而是大部分伊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莱拉的父亲伊斯梅尔因为家庭贫穷,长期无法在家族中获得尊敬。而作为现在家族中最年长的老人,他对家族长老这一荣誉无比渴望。他希望通过成为长老来获得尊重,而这需要花费一大笔钱。

在影片的一个高潮段落即婚礼上,伊斯梅尔还是失败了。这场奢华高调的婚礼在鲁斯塔伊看来是伊朗社会和生活的一种反差,人们在这种仪式上极力地表演,但其实一切都是假的。

《金币灰黄》剧照

《金币灰黄》对现实的关注还在于它明确地表现了伊朗普通人生活和国家政治之间关系。在鲁斯塔伊看来,伊朗这个社会的特点就是普通人和政治家之间的关系非常直接。在影片中,特朗普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因为伊朗总是不断地遭受制裁,而普通人的物价和汇率都随着着制裁而变化。

影片中,莱拉家的兄弟们到处去换金币,但价格却一路飞涨。影片用略带戏谑的台词如“推特是一个炸弹吗?”讽刺了特朗普“推特治国”和伊朗金价之间的关系。

鲁斯塔伊将这些制裁带来的后果作为人们日常的事物纳入到电影中。在鲁斯塔伊看来,制裁所带来的,只是让更多的伊朗普通人的生活遇到困难。鲁斯塔伊说:“除了人民,没有其他人需要承担和遭受制裁的后果。”

03 群像:电影中的多样人物

《金币灰黄》中出场的人物众多,还有大量的室内和对话戏份,但影片还是较好地塑造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形象。

莱拉家中有四个兄弟,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处事方式都不一样。肥胖的帕尔维兹的工作是看守商场的公共厕所,他和他的家庭对生男孩有一种非常病态的渴望,这导致他的孩子越来越多。法哈德则是一个健壮的肌肉男,莱拉家中的电视常常放着摔跤比赛,这和他的人物形象有关。马努切尔希望通过投机取巧来获得成功,曾打算进行一场租车骗局来赚钱。在影片一开始被解雇的阿里尔扎不仅没有收到工资,在离开工厂后也是一直赋闲在家,在很大程度上,他是这个家庭最能帮助莱拉的人。

《金币灰黄》剧照

影片中在我看来最有趣的其实是莱拉的父母。莱拉的父亲伊斯梅尔似乎是这个家庭最大的“恶人”。但鲁斯塔伊的剧本也并没有完全归罪于他,从伊斯梅尔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孩子们都四十岁了,自己为什么还要把钱都拿给他们。

莱拉的母亲在影片的很长时间中都不参与这场家庭的纷争,子女和丈夫吵架时她经常是在背景中做饭。但她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父权和夫权制度家庭中的女性,也并没有给予莱拉足够多的帮助和理解。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莱拉的母亲站出来指责莱拉害了她的兄弟们,这不仅让人震惊,也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金币灰黄》剧照

鲁斯塔伊的故事充满着戏剧的张力和能量,其中的矛盾、争吵和冲突都是基于这些人物之间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的。正因如此,我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丝毫没有因为时长或者大段对话而感到疲倦,这些都得益于鲁斯塔伊对戏剧性场景的把控能力。

电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生活状态。在《金币灰黄》这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最现实的同时也是最具张力的伊朗家庭故事。


作者:Berger

©《金币灰黄》(Leila's Brothers, 2022)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5 ) 都是因为我们穷

前一截杜琪峰说感觉现在全球的电影都在变差,他希望这是暂时现象。

我的感觉是现在大部分电影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我对这种状况的改变不抱乐观。

其实具体到我们本土的电影市场,现在反而是一个电影在变好的局面,这是对比前几年的奄奄一息来说。

但这种好里是一副表演型人格,一种舞台腔,一种做作的礼节和自我感动成分畸高的真诚。

《保你平安》真正应该说而没说的在片尾主题曲,自保都难,“祝你平安”吧。

《不止不休》在一条仿佛明星上场前被早早清场的赛道上热血沸腾地奔跑。它气喘吁吁,眼泪模糊,不理解观众的无动于衷。
《宇宙探索编辑部》企图用一首首像是 ChatGPT 生成的汉语诗歌把我们统统打昏然后让我们获得新生。看不起谁呢,老子也会上网。
我在快手的底层人写的诗歌里流过泪,被“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击中,却无法在孙一通cos 顾城的诗兴大发里感受到诗意:只要想起一生中没找到外星人的事,麻雀便落满了狮子头。真不知道是神秘还是他妈的搞笑。
言重了。
客观来说,这些都是在各自艺术风格取向上质量不错的电影,但我一个都不喜欢。
我这种不喜欢并非逼格高口味刁,而是感觉它们在兜圈子。它们总是拐弯抹角,绕来绕去,一步步鬼鬼祟祟远离焦点最后还想让我们忘记焦点的存在。
这些电影都太缺乏表现上的直接性了。
我想看更直接的电影。就像昨天看的这部伊朗刚出来的电影《金币灰黄》。
整部电影就围绕一个很直接的主题:穷人是没希望的。
它用一户穷逼人家的穷逼五兄妹的失败创业故事来论证这个主题。
为什么穷?怎么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心事。
沾上穷富两个字眼的成功学理财书社科书就畅销,围绕穷富的装大尾巴狼的知乎分析就点赞高。
腾出手来写书指点要津的财富自由人士,和违背祖训公布致富密码的年薪百万知乎匿名用户,源源不断提供像是网红店前排长队的银行卡余额数字截图和一夜暴富的经验分享,成为穷人变富梦想最慷慨、最坚定不移的投资人。
有钱人总是对的。一本叫《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废话书里得出一个结论:人越富有,越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
以贫穷为主题的电影,也在一点点描绘有钱人的性格和他们的世界。
《寄生虫》贡献的观察是,看上去人还不错的有钱人,不是有钱而且还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
《金币灰黄》五兄妹中唯一的女性莱拉则发现,有钱人通常都互相认识——真正有钱的人没多少。
有钱人得体,团结,友善。远离是非中心。在这种遥远的距离感中,身处是非中心的穷人其实很少或者说短时间内并不会把自己的穷困和有钱人直接对立联系起来。
他们更常做的是激烈地否定自己,恶毒地抱怨身边人,每个人指责每个人,目的是造成一种不是我不想努力但完全无济于事的假性抗争。于是在精疲力尽里踏实度过一次改变困境的焦虑,直到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穷人的每一次煞有介事的挣扎,都在加固贫穷的保温层。
在《金币灰黄》里,我们看到这一家人口众多,一对70多岁的父母,五个子女,最大的也50岁了。他们最充分体现了成功学上说的人性的弱点和缺点。
因为穷,他们要么一无所有,要么仅有那么可怜的一点。一无所有的人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承担责任,仅有一点的要攥在手心。穷人既想要前途,更想着退路。让穷人集中力量办大事,几乎不可能。
在电影中,家庭成员里唯一有远见的莱拉,瞄准一个机会,把这几个无能而又无所事事的兄弟结成一股力量,往上推一把:大家凑钱,在她工作所在的繁华商场里买上一间旺铺,做一个卖果汁的生意或别的什么生意。她考察过,稳赚不赔。
但这种机会总要在家道一再败落中才能得到催熟。莱拉等到其中一个相对比较有能力的弟弟失业回家,觉得行动的时候到了。她什么都计划好了:
商场那边,她跟领导关系不错,拿到了商铺的优先购买权;几个兄弟虽然都没什么钱,但狠狠心,有房的卖房,有车的卖车,有积蓄的都拿出来,啥也没有的出出力,能凑个五六成首付。剩下的再想办法;而创业期间,她会做好后勤保障,自己的工资起码够大家吃喝。
即便考虑周全,几位老兄老弟照样推三阻四。每个人说法不一样,担心的重点不一样,本质还是一样:怕割肉疼,怕割了也不够,怕割完了吃不上肉。
就在前怕后怕的时候,又有一个意外的推动:老父亲被一个即将给儿子办婚礼的表兄弟忽悠说,我们准备选你来当下一任族长。但咱们家族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作为族长,你要在几天后我儿子的婚礼上随一份全场最大的礼。这礼只能是现金或金币。至于礼金多少,参考前20年族长随礼清单,确保比它们都多就行。
这样算下来,至少需要40个金币。一辈子唯唯诺诺被家族里人看不起的老父亲,感到这是自己人生一次千载难逢的昂首做人的机会。他佝偻着背,颤颤巍巍地说,这个钱,我有。这个族长,我当定了。
这40个金币,恰好就能补足他们缺的那部分资金。本来还犹犹豫豫的几兄弟,这下没什么好犹豫的了,轮番质问老父亲,我们马上要创业,然后我们哥几个就都有事情可做了,眼下急需这笔钱。现在你打算拿去随礼随掉,作为我们的父亲,你觉得这么做合适吗?
退一步讲,就算让你把这个钱给出去,你认为以他们的尿性,会不会转脸就说没这回事?
老父亲听不进去。他的心现在完全被家族族长的荣耀占据。比起四个儿子的生计,他更在乎这个。
而另一个问题是,这40个金币是哪来的?老父亲谎称说是把房子抵押出去了(后来被莱拉揭穿,房契藏在家里,这钱就是他自己偷偷攒的)。
也就是说,这笔被老父亲视为紧急情况才会动用的备用金,若不是一场意外的当族长闹剧,将永远和几个子女的死活没有关系。
围绕这40个金币,影片后半场那叫一个鸡飞狗跳。可以说的结果是,它没有成为买商铺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并且在突如其来的汇率波动下,后来变成现金的40个金币也几乎一钱不值。
这个结果是在几兄弟和一对父母的共谋下产生的。四兄弟以想办法归还金币的孝心为遮掩来打退堂鼓,一对父母在极端自私和对子女处境的漠视中坚持追讨。
他们在这种各怀心思的共谋下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和甩锅的对象:莱拉。
买不成商铺做不成生意金币贬值兄弟无依双亲无靠,所有的鸡零狗碎搅和成一盆猪饲料,扣在莱拉的头上。
而讽刺的是,从头至尾,莱拉都是这个家中最没有人为她考虑,也是在这件事中利益最小牺牲最大的一个。
伟大的女性引领人类前进。但一个自私狭隘的家庭能给她的只有诅咒和怨恨。
一切终了,最后是那个稍有能力的兄弟说了真心话,贫穷让他害怕好事,当一切都变好了,他就觉得坏事要发生了。他说,我不喜欢不完美,但又害怕完美——
我很怕那个商铺,我甚至害怕幸福。
这种微妙的心理,恐怕只有穷怕了穷得太久的人才能体会。我们会心甘情愿落入心理学所说的自证预言(即你会不自觉按照预期的结果行事,最终令预言成真)的圈套中。
或者说,在穷人的内心深处藏有这样一种无法开解的矛盾:我们想要摆脱贫穷,但在摆脱的阵痛面前,贫穷的现实又是我们确认自我的安全感来源。
穷人被困在一个结构性的死局中。这个死局就在,他们是最缺钱的人,却从没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赚钱上过。
他们找不到工作就不工作,寄生在大家庭中。干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就一直干到被辞退为止。或者想尽办法从工作的缝隙里搜刮一点小钱,并不权衡为此可能丢掉工作的得失轻重。
他们会短暂地抱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向有钱人优渥的生活投去贪婪的一瞥,但手上只要有一支廉价的冰淇淋就能立即和生活和解。
当真正的有钱人玩起了钱生钱的休闲游戏,中产阶级穷凶极恶地举起镰刀挥向自己的穷亲戚穷朋友(电影中有一个搞集资诈骗的骗子,其中一个兄弟为此负债披罪远走他乡;老父亲那头通过婚礼、出售族长头衔圈钱的表兄弟)。只有穷人还在关心自己不值一提的的尊严,体谅掠夺者的粗暴对待,维护自己不堪一击的生活准则。
当他们最终被生活打趴下再也站不起来的时候,他们只能说,都是因为我们穷。

 6 ) 别想多了,本片真的在批判父权社会?

一个坚毅的女性单挑一堆男性废柴,骤眼一看,这很明显是一套批判父权社会的升级版家庭肥皂剧嘛。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我认为不是。

我的理由其实也很明显,大家有觉得蕾拉有被父权压迫吗?她不需穿长袍从头包到脚,有着一份正常的工作,看她言谈大概也受过正常的教育。而最重要的是,稍有姿色的她都一把年纪了,还没被老爸逼婚。如果真的是一个父权至上的穷困大家庭,第一件要做的事,肯定是把她嫁(卖)掉吧?还能让她终日呆在家里对父母兄长们说三道四?

那这套电影究竟想说什么呢?基于伊朗电影的反建制传统,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是骂他们自己的政府。

是这样的,一个愚昧不堪的父亲,为这个家庭做了一连串的错误决定,建立了一个落后潦倒的环境,把一众子女带到了绝境,有的继续了父亲的愚昧,有的有所觉悟但就是没有勇气去改变。最要命的是家庭长期贫困,个个都几十岁人了,依然没有自立的能力,完全没有前途可言。

在这个情况下,父亲还不愿意退下来,反而天天梦想要出风头。把本来可以为孩子们谋个美好将来的最后家当40个金币,用来交换族长宝座。就好像伊朗,虽然国内经济糟糕,人民生活拮据,但是国家领导还天天梦想要做个风光大国,争做什叶派老大、中东霸主。把仅有的资源拿去做核弹,和支援阿曼、黎巴嫩、叙利亚等地的武装活动。

后来,族长梦是达成了,爽也的确是挺爽的,但是这个梦很快就破灭,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幻。一家人还是回到贫穷的无间地狱中。

当然,跟所有艺术作品一样,解读很自由,感受更是主观。欢迎持其他观点大家讨论。同时,特别声明本文无意攻击或讨论伊朗的政治问题,只是尝试从电影内容找出一些信息而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饰演蕾拉的女演员Taraneh Alidoosti在去年年底伊朗“头巾革命”期间,曾经因为批评伊朗政府处决支持女权的示威者而遭拘捕,被关了大半个月才被放出来。真女汉子也。

 短评

一开始工厂关掉大气象,然后就感觉被骗了,谁想看一家子算账。伊朗啊spare me some terribly written 电视剧行吗

9分钟前
  • 咯咯精
  • 很差

160分版本。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境遇。

10分钟前
  • 灰橙
  • 还行

又名“阿里爸爸与四十金币”,“推特治国之金币灰飞烟灭”,“当一个伊朗导演熟读厌女”,“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但废柴男人不行”。由一场家庭闹剧折射时代悲剧和国家困境,老父亲最终死在了一个孙女出生、阖家团圆的日子,女孩们无忧无虑地起舞,莱拉没有哭,可银幕上仿佛挂满了她的眼泪。老一代终将逝去,中年人逐渐接受一个个未能实现的愿望,年轻人不再困于宗族观念和荣誉思想,只是依然逃不开美帝的扫射……虽然类型化明显,节奏略有拖沓,但能拍成这样作品的伊朗电影人可真厉害啊👏

15分钟前
  • Mirorio
  • 力荐

四星半,由唯一女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父权制大家族的桎梏,和这种社会根源带来的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剧作以人物为导向,由于环境条件使然,每个家庭成员都想要进一阶,而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秘密或踩在别人肩上,欺骗和腐败成为家常便饭。家族长的继位方面,竟然写出了《教父》般剑拔弩张的意味,旧式生存斗争的性质改变了,人的本性也改变了。

1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所以一开始应该去炒币?(不是)“女性的苦往往来源于她是女性这个事实本身,而男性的苦往往来源于我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所以说男性群体中上演着一场比谁更阳刚的竞争游戏,只要跳出这个游戏,就不用受那些苦了,所以男性的苦是男性作茧自缚的结果。”

21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C+. 开头的阵仗以为是一部深沉大气的家族史诗,结果中段却油然而生一种不知是刻意还是无意的荒谬喜感,好在结尾收得干脆,让落点回到生活不得不苦中作乐的无奈本色。即便片名已经亮明立场,但还是对每个角色都给予了或多或少的共情,这也让他们得以以不同的“灰度”,真实地存在于伊朗社会的肌理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台词的冗余,本该推进节奏的争吵戏,最终都变成一人一句同义反复的说教。每场戏都不必要的长且陈旧,反倒画蛇添足。2022.5.25 Bazin

24分钟前
  • 双晚
  • 还行

伊朗经济危机,川普推特治国,工人下岗,物价飞涨……一系列的社会现实给影片兜了底。但过于冗长手法陈旧观感像一口气看了五集国产电视伦理剧……

28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前半段有点拖沓,好在后半段开始提气,总体来看是一个很精彩的家庭伦理剧。但剧本上确实有相当多想当然的部分,能干有主见却没有话语权的莱拉,懦弱而忠诚的一哥,以及极其传统好面子的爸爸,都是靠着一众演员掷地有声的表演才立体起来。(另外三个哥哥的塑造其实有点偷懒,爸爸值得在标题中拥有姓名)

33分钟前
  • 日王仔
  • 还行

剧本很扎实的伊朗电影,戏剧冲突设计的很好,群戏里很多角色不停地争吵,这种戏非常难拍,但导演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立场处理的不错,表演的状态也调的很生活很统一。片子探讨穷人思维,穷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穷,越折腾越穷,同时也展示了伊朗家庭的方方面面,最后还挖到了贫穷的根源。要说这个剧本的不足,可能就是大女主的人设,身边的男人都是废物,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符合这个时代的女性主义潮流,另一边它很像头顶主角光环的大女主爽文。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75 Cannes 主竞赛# 当蕾拉打向父亲耳光的那一刻,这部片子就成功了,深深揭示出伊朗社会男尊女卑下的反抗,希望能给奖

42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看完想为生活的沉重和荒谬好好哭一场。

47分钟前
  • Low on space.
  • 力荐

#金鸡国际影展(北京)春季展映# 2022戛纳主竞赛费比西奖。片子里金句很多,“贫穷一旦上身就难以摆脱,越挣扎越贫穷”“富人们因为人数少都相互认识,穷人们虽然不认识但可以彼此认出”之类,但最狠的莫过于“我害怕幸福”,探讨的是“缺乏远见”的“穷人思维”如何被国际形势(川皇的推特之类)碾压。充面子的族长-礼金制度宛如卖车的庞氏骗局,只看几时暴雷。这些写得还是蛮生动的,不过就是变成了一个大女主爽文,讽刺男性和父权力道十足,但莱拉为何如此先验,如何能超越穷人思维?这是片子没说清楚的(或许也不想说清楚的)问题。

5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长,但文戏出众。人物除了莱拉以外皆悬在空中,老爹在意的是毕生受尽奚落之后族长的荣光,老妈在意的是虚假的和平,三个儿子里胖老大是没有主意的接男宝机器,还有莽撞没头脑的出租司机,专注招摇撞骗签下数十亿债务的无业游民,和一个在血汗工厂里打工八年要不回工资却要在家里做reasonable kid的懦夫,总而言之,就是一窝子的窝囊废。婚礼把老爹推下他本不配当的族长之位本应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然而在老爹骗孩子们把她们变卖全部家当买下的小店取消之后,事情就一烂再烂,从此变为家庭恐怖片,每一分钟都只有更深的溃烂和绝望。贫穷不是一种可耻的东西,但是贫穷并以愚昧为荣、诅咒一切试图翻越阴沟的努力,才是可耻的。看到四个窝囊废儿子在街边幻想香车美女真的想把他们一头闷死,不过还好编剧让他们得到了他们该有的悔恨和屈辱。

56分钟前
  • 兰花草
  • 推荐

我们和伊朗的距离是南极到北极的距离,看似从火地岛到阿拉斯加,其实从什叶到儒家,从小脚到头纱

5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有种法哈蒂mix一点是枝裕和再mix一点科波拉的诡异感,只可惜合成出了电视剧…电影看来洋洋洒洒,但不加节制。片名,一个偏正结构表领属的定中短语,已经注定“莱拉”不会是电影的中心语,反而是中心语的限制。她被塑造为家族的黏合剂,在有拉扯和拆裂是才能看出她存在的痕迹。鲁斯塔伊似乎一直在做“侧面描写”,却无比恰当的反照了伊朗的社会现实。

60分钟前
  • 德小科
  • 还行

3.7分。可能同样都是亚洲人,这种亲情带来的创伤太有共鸣了,虽然不少故事设计有点匠气,但好在感情充沛,最后结局同样意味深长。

1小时前
  • 鲜有废客
  • 还行

喜出望外,第一次看宏大场面如此之多的伊朗电影,编、导、演甚至剪辑都令人惊叹,开始先用一连串大场面震住你,然后回归到微小的家庭之中将故事娓娓道来,象征着时代潮流下个体命运的就此展开,事实上片中每一个起承转合也真是基于此。莱拉惊天的一巴掌,打醒了父权世界的所有虚伪,她把父亲看成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而兄弟们却视父亲为一切的根基,但讽刺的是最后的结局却殊途同归。特别喜欢这个结尾,他死了,而他们终于可以开心地跳舞了。(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我甚至害怕好事发生,每当好事发生时我总是战战兢兢,然后等待着坏事的降临。)

1小时前
  • 盲忙
  • 力荐

按下快门却给父亲拍下遗照,甩了耳光却被父亲设下咒缚。富人都相互认识,穷人甚至害怕好事的发生。踩着儿女的肩膀走向通往族长的台阶,放弃人生的机会换回沾染诅咒的金币。推特可以是炸弹,茅坑或许是神灯,看到有钱女人时错愕,看到金融泡沫时呕吐,看到尊严被辱时呆滞,这沙发是焚炉,你我便是柴薪。

1小时前
  • 西楼尘
  • 力荐

金鸡 3.5 悲的极致力

1小时前
  • 我不叫阿龙
  • 推荐

夺命金。

1小时前
  • 刘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