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袁文康,祖峰,窦骁,张颂文,刘家祎,王俊凯,王源,欧豪,韩东君,张超,张云龙,胡先煦,陈坤,李晨,倪大红,田雨,谢孟伟,冯绍峰,刘诗诗,宋佳,宋轶,殷桃,安泽豪,袁泉,周也,欧阳娜娜,魏大勋,张雪迎,萱萱,埃里克·迪恩,乔什·怀特豪斯,奥田瑛二,白石隼也,池松壮亮,朱一龙,白宇,倪寒尽,许凯,张若昀,张建亚,赵露思,钟楚曦,雷佳音,郭子凡,欧阳卫熹,陈美伊,胡连馨,陈仟钰,夏梦,陈雨锶,俞灏明,王森,谷嘉诚,张宥浩,赵弈钦,刘畅,马天宇,史彭元,陈龙,韩昊霖,彭楚粤,王锵,刘冬

导演:黄建新,郑大圣

 剧照

1921 剧照 NO.11921 剧照 NO.21921 剧照 NO.31921 剧照 NO.41921 剧照 NO.51921 剧照 NO.61921 剧照 NO.131921 剧照 NO.141921 剧照 NO.151921 剧照 NO.161921 剧照 NO.171921 剧照 NO.181921 剧照 NO.19192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00:02

详细剧情

  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长篇影评

 1 ) 群星闪耀时

相同题材的电影之前看过两部了,一部是建党70年之际的《开天辟地》,一部是建党90年之际的《建党伟业》。前两部在片名上就直奔主题,片名上就衬托出宏大的气氛,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这部《1921》相比较就低调了许多,似乎只是一个年份,但就这么一个年份,在今年就显得不平常,因为这个名字正好契合了建党百年的主题。

和前两部相比,这部电影视角更为宽广又更为聚焦,不再只是编年式般,把前面的历史事件一帧一帧讲出来,这部电影以1921年的横截面切入,前面的历史事件前情通过黑白镜头很快带过,一开始就把时间线推到了1921年,然后围绕建党这件事,聚焦在各个人物身上,开始推动建党这件大事。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国际视角,以往电影上说起来只是提到一句: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至于这位马林是怎么来的,他和中共代表之间做了什么样的交流都没有提及。这部电影将马林来到中国经历的各种危险展现出来,也表现了当时欧洲各国对“共产主义幽灵”是何等的恐惧。

更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的分歧,共产国际是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支部来看待的,上来就一副财大气粗的架势:“把你们预算报上来。”之前已经展现了代表之间经费的紧张,但党内一开始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李达言辞拒绝,但同时党内也有另外的声音,有人私下会见马林,做出妥协让步。对这一矛盾的不回避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这部电影还很少见的设置了一条日本线,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年代里,日本共产党也是暗流涌动。近藤荣藏代表的日本共产党人也在为日本的国运奔走。其实研究党史,日本也是一条线,1921年建党之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东京还建立过一个旅日共产主义小组,施存统为负责人,周佛海便是作为这个小组的代表参加的一大会议。电影对日本线的展现也是向观众科普了党史。

中国、日本、苏联三条线并进,共产国际在中国虽然刚刚萌芽,但已经势不可挡。

电影里第二大亮点是对国内密探形象的丰富,以往电影对密探闯入会场都一笔带过,这个密探是谁,他为什么会来?很少提及。历史上这个密探真名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正因为这个目的,电影把黄金荣这一形象引进来,这个传说中黑白通吃的大无赖在外国人面前狗一样的存在,对待同胞却狼一样的狠。倪大红老师把黄金荣这个青帮大佬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一大代表的塑造方面也从细节处彰显立体。

除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这些后来彪炳史册的人物,电影中对其他人物通过寥寥数语就展现了其个性和特征。如何叔衡对同乡中举故事的回忆,他要让读书人抬起头来。年轻的刘仁静怎样骄傲地回忆当年火烧汉奸宅邸。

电影中刻画最深刻的要数李达了,从剃发成家到拿起火柴点燃日货却发现连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从和新婚妻子搬入新居到为独立建党据理力争,早期共产党人的精气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主旋律的电影,但不是一部说教的电影,这是一部回顾历史的电影,也是一部着眼当下的电影。

 2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编剧:线索庞杂,没有重点,更换会场的波折一笔带过,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情节倒是花了大量笔墨。李达的爱情线再重要,也不能胜过一大会议吧?但在嘉兴渔船上的戏份总共才多少?难道就是每个人一举手唱首歌就完事了?

选角:究竟是看演技还是颜值和流量?一个比一个帅,一个比一个靓,脸光滑的甚至连化妆粉都清晰可见。黄轩、陈坤还勉强能符合人设,其它几个流量小生简直看不下去了,试问党的创始人就是这样胸无城府,天真灿烂?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怀抱理想的年轻人必定是早熟的、深沉的,而从演员们的神态、动作、语气上根本看不到这一点。看到的只有青春和朝气。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表演:台词痕迹十分严重,很多地方都显得突兀不自然。毛和杨的对话,一大纲领的讨论,仿佛一开始就必然知道革命要成功似的。早知道,最后除去牺牲和叛变的,13名代表只有两个人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一大成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一大代表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影片里基本看不见。这一点,确实要向苏联电影好好学习下。否则,就真变成没有内涵和深度的宣传广告了。

总之,讲政治没错,但把这样厚重的一个题材简单化、庸俗化就是不对的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在电影院被强行感动2个多小时,而是通过回顾那段历史有所思、有所悟。革命成果不易,切勿消费先辈!

 3 ) 期待了三四年的电影,总要说点什么。

正如某些观众所说,令人感动的不过是历史本身。

是的,在我这里好像也是。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我要哭的时候居然是接近片尾,看到写着"李大钊就义""何叔衡牺牲"这些的字幕。

作为表达历史和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这部电影的表达效果确实比较差。

不过全明星阵容的演员不是原罪,甚至都不是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倪妮、黄轩和张超真的有让我入戏。而且四年前的建军大业看得我几度落泪,那里也是全明星阵容。

问题在于,这细碎散乱的剧本,有头无尾的逻辑,详略不当的呈现。

 4 ) 只记得田雨、张颂文了

我是当历史教育片看的。看完就是,哦…反正就是说建党的过程嘛,不指望编剧有大的发挥。

大概印象较深的就是田雨的小表情(希望在更多喜剧片中看到他)

还有张颂文真的有打动到我,戏份不多,却分毫不让地触动人心。其它革命者都是年轻人,只有何叔衡是个老秀才,最后跳崖的装扮很真实,听说他用指甲抠土了。真的是好演员。

 5 ) 因为是献礼影片所以就不能说不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是主旋律电影,下面有人说不好,就会惹来一群人怼,搞得大家对这种电影好像都不敢说实话了。

这次我就斗胆说点实话。

这次我感觉是被骗进电影院的,因为看豆瓣短评,几乎一水的四星五星夸赞。

这导致我看完后有很深的被欺骗感。

这部电影要说优点,我一时真想不出什么来。

要说大牌演员众多,演技实力强,但是真正的实力派好像就陈坤、张颂文这几个,如果说张颂文算合格完成任务的话,那陈坤那种端着演的演法堪称影片最大败笔之一。

基本上每次看到他用那种打鸡血一样的状态说台词的时候,我就出戏,而且那种感觉堪比之前网上放出的黄晓明扮演周总理的预告片段所带来的尴尬和不适。

而其他一大群青年演员只能说是本色出演,关于党的思想内涵的台词被他们一张张俊俏干净得带点脂粉气的脸说出来完全没什么信服力,只能说是合格地背台词。

而这部电影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没有核心的表达,事件当然是围绕一大召开前后详细叙述的。但是人物仿佛都是一个个脸谱化的存在,人物太多不好个个刻画好当然是一大难点,但是导演这里基本没有刻画,就是让一个个人物走马灯似的出现,而故事平铺直叙地像流水账一样。

你不知道人物为什么出现,不知道为什么消失,也不知道为什么牺牲。

加上一个个背台词似的说出党的那些重要思想,让人感觉从导演到演员都不知道故事的内核真正是什么,就是在空洞地喊口号。

主旋律电影当然要拍,这对于凝聚中国人民的心非常有帮助,但是不是每一部主旋律都能拍好的,也许以后可以不要再把请一群明星拍主旋律当作噱头,好好塑造人物,好好编写剧情,那样的主旋律可以用本身的精彩吸引观众(以前很多经典主旋律电影不就是这样吗?),而电影精彩了,我相信现在的观众审美水平提高这么多,肯定也是愿意看的。

 6 ) 1921,百年之前的那只蝴蝶

上周五去看了《1921》的点映,但影评一直憋到现在才来写,就跟隔壁座那位出了字幕还舍不得离场的姐姐说得那样,“这片信息量太大了!”

《1921》讲述关于“一大”召开的故事,关于“一大”,正如毛主席那句著名的话,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0多年之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弱国无外交,没人知道当初作为少数派(一大召开之时,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会为这个沧桑又迷茫的古老国家带来什么?那藏在上海弄堂、南湖游船上召开的仅有十几人的小型会议,这只百年之前的蝴蝶悄悄扇动了一下翅膀,是会悄无声息地没落还是带来翻天覆地的一场风暴?

提到中共一大,不得不提五四运动,也没法不讲《新青年》,更少不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一段佳话。如果按照传统的叙事,提到一大,也必然由五四运动开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主线,甚至是站在上帝视角上,或以毛泽东、周恩为主角都是合理的,但《1921》选择并非广为人知的李达、王会悟夫妇为切入点,切入1921年这个特殊年份的横截面,给观众打开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去体会百年之前这些人的选择,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不同选择,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1921》中,李达与王会悟在天台的一场谈话,李达说:“那时候我们抵制日货,把日本制造的东西成堆地烧掉,划着火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火柴是日本制造的,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王会悟回:“已经开始在改变了“。

这段看似是为了塑造李达、王会悟革命夫妇的一场感情戏,其实里面信息量就很大。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张勋复辟……这几十年之间,每一件对于当时的中国都是巨大的变革,但结果内部还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弱国无外交。不光李达这种进步知识分子痛苦和迷茫,底层工人、农民更是过着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包括黄金荣这种青帮大亨,也只能仰仗外国人为虎作伥地活着,这在《1921》片中闯入一大会场的侦探这条支线上也有体现。

”憋屈“的绝对不只陈独秀一人,不管是有钱人、穷人、进步知识分子、流氓大亨……所有人都是憋屈、迷茫的,整个国家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李达虽然坚定不移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也不知道能走多远,这个国家的未来又是怎样的。

《1921》其中的人物都不是静态白描,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思想都在流动改变着。例如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三人游览上海大世界一场戏,不光是展现那个年代上海租界歌舞升平的奢靡,也因为这三人当时都是参会代表里年龄最小的几个,正是青春活泼的时期,再到影片后期闪过的结局,王尽美操劳过度27岁病逝青岛、邓恩铭30岁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令人悲痛唏嘘。百年前进步青年本如今天年轻人一样正值人生最美好年华,但担负起救国重任,为了守护信仰选择英勇赴死。

《1921》出现的两对夫妻放在一起对比也很有意思:毛泽东与杨开慧这一对,只有短暂的雨中送别、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对派残忍杀害两场戏,想到毛、杨二人这对革命伴侣颠簸流离、生死永别的一生,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而反观陈公博夫妇,则有会前陪夫人逛街、住在豪华酒店喝红酒的两段戏,再想到史料里刘仁静的吐槽:“陈公博与周佛海是另一种类型,他们不是专程来开一大的。陈公博带着夫人顺便到上海来度蜜月,住在豪华的大旅馆,举止阔绰。”陈公博后来的人生选择,在《1921》里,陈公博参加一大会议,听到与会代表反对党员当官的反应,乃至缺席一大闭幕会议提前返粤都可见端倪。

《1921》里几场争论也是信息量很大的重头戏,例如李达在关于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是否全程参会,以及是否接受共产国际资助方面的抗拒,都有史料做为依据的。同时,片中关于日本特高课在上海跟踪共产党人近藤荣藏,以及马林、尼科尔斯基摆脱租界巡警的跟踪抓捕,这两段戏也都意味深长:一方面,这两段都影响着一大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是同时期的邻国共产党的作为对照组的暗线叙事,日本共产党人来上海正是为了与共产国际代表接头,并领取资助金,反观我党初期坚持成立中国自己的共产党组织,而不是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觉悟,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走的更远,成立一党长期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21》里,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都是作为支线合理刻画。关于毛泽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跟随庆祝法国国庆的租界队伍一起游行,却被拒之公园门外,然后一路在上海街头奔跑的一段戏,这里面既展现当时的他,深感国人身在自己的领土却没有人权的愤怒,也体现了毛泽东身上实干的一面,他可不就是带领我们国家一起奔跑的那个人?而法兰西中共小组里,一闪而过的邓小平也是符合史实,那时候年纪较小的他还未成为法兰西共产小组的中坚分子,另一方面这段法兰西勤工俭学的经历,对于他个人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或许正因为这段留学经历,才令他有了国际视野,提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重大国策,促进新中国的飞速发展。

以及陈独秀与孙中山、蒋介石在广州的一段戏,也侧面点出那时候国民党活动资金告急的现状,蒋介石上海炒股也因此而起,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构成1921年所有重要人物的生活剪影,以及为他们后期个人选择、乃至整个国家的走向埋下伏笔。

《1921》重点选择一大召开这件事,与之相关的所有人自然都有涉猎,却只能点到为止。不管当时主要人物的陈独秀、李大钊,还是后期领军人物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于那时那刻都不能说是绝对的主角。因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的年份,这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不是靠某一个人独自完成的,而是源自于一群人共同的选择和努力,所以只能展现重大历史进程之中,最初的那一只蝴蝶,它微微扇动翅膀,准备起飞了……

 短评

优点:题材好,排场大。 缺点:口碑不错的演员明星不少,可是效果很差。许多画面,人物显脂粉气。许多场景,透着假惺惺。似乎是想表达很多,但看下来什么也没表达好。感觉现在大制作的影视作品,看起来就很糊弄。这个电影也是,硬件貌似很到位,情节却又很敷衍。

6分钟前
  • 扶摇直上
  • 较差

三星给教员奔跑的那段戏。除此以外,毫无亮点。

7分钟前
  • 洋睪郡东
  • 还行

一般。。。日本间谍那条线感觉讲了个寂寞,国内共产主义组织和共产国际的矛盾也没展开,虽然加入了谍战要素但是完全感受不到悬疑感和紧张感; 还是不知道小女孩的设置有何意义,一开始还以为是新婚夫妇对未来自己孩子的一个投影但好像又不是; 对人物的塑造大多是通过台词而不是通过情节、事件,显得有些命题作文式的机械呆板; 后面叙事节奏直接崩了,收尾过于混乱匆忙

8分钟前
  • 骆驼的披风
  • 还行

艺术夸张得稍微有些过头。三星是给倪妮和黄轩。

13分钟前
  • 莫天蓝
  • 还行

剪的有点碎 没想到里面演技最浮夸的是陈坤 大部分演员的细节处理挺戳的(比如润之接过译本前用手抹了一下衣服)外国人的戏份有点多 飙车戏略违和 曹郁的摄影很不错 总体还行

16分钟前
  • 🧳
  • 还行

看了天台描述火种花絮,两位好演员之间相互成就,最主要还是即兴表演。黄轩清唱国际歌,倪妮泪流满面的笑容都印象深刻。影视作品中很少有描述李达夫妇的,这次1921主线从这对伉俪展开,值得期待。

18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什么都讲了 但又什么都没讲

20分钟前
  • Dex
  • 还行

还是有几个段落让人印象深刻的,群像之中黄轩和倪妮最佳,但全片没高潮,略显零散… 日本特务那条线除了盯梢,意义是啥呢?

25分钟前
  • 游在南方的鱼
  • 还行

黄轩、袁文康非常棒,张颂文、倪妮也很可。没想到泪点在李达和王会悟天台唱国际歌时就出现了,更没想到这个情节是演员现场发挥。有些表演和细节确实做得不错。

28分钟前
  • nananana
  • 推荐

邓恩铭最后受刑的时候,有触动到

29分钟前
  • 糯米小桃子酱
  • 推荐

令人感动的是历史本身而已。

33分钟前
  • Dizzy
  • 还行

天台描述火种那段即兴表演得也太棒了吧,有真实的情绪演出来真的不一样。好的演员互相感染互相成就,挺感动的。

37分钟前
  • 吃五碗的小白
  • 力荐

开头陈坤扔宣传单,还以为是金粉世家片场…加了很多没必要的人物支线,挺影响主线叙述的。不过女演员们的状态都挺好,美!

39分钟前
  • 惊蛰
  • 还行

3.5 从历史的纵深去探寻历史的广度,而非《建党伟业》那般走马灯叙事,让1921年的周遭时空显得丰满。国际化(共产国际、日本、法国),以及类型化(谍战部分),可圈可点。虽说没能突破此类叙事的天花板,但黄建新年近古稀,做成这样实属不易。拍摄这样一部青春气息十足的电影,正如片中那个超越时空的小女孩一般,的确有些超现实主义了。

44分钟前
  • 拜见冥王
  • 推荐

最令人感动的是李达站在屋檐上拥抱太阳的那段,黄轩的眼神戏太给力了,什么叫共情能力,这就叫!看这段我被感动了。

45分钟前
  • 初商月
  • 力荐

半分,大型PPT,原来是一个女人保护了13个大男人[doge]剪辑混乱,或许换一个词能更准确,剪辑稀碎,流量男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尬,不说多了,大家感兴趣自己去看吧[doge]

47分钟前
  • Forrest
  • 很差

很不错!好看

50分钟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很差

这几天看了篇评论说主旋律电影正在走向主流电影,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来看了点映,但最后一行红字显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失望。因为片子并没有燃起心里的那股热流,如果主旋律无法做到这点,它就无法成为主流电影。老演员很多都是龙套角色,但就那么一两个镜头的光彩依然盖过了那些稚嫩却毫无斗志的主角团。演毛泽东的小伙子还不错,但是杨开慧实在有点……那个时代可以这么撒娇么?相比倪妮把握的就比较克制了。还有日本的那条线除了和马林有交集,和主线的关联度弱了很多,砍了说点其他的不是更好么。

51分钟前
  • 六月雪
  • 还行

相较于《觉醒年代》,演员略显稚嫩,表达的主题过于壮阔,人物太多,对历史不精通的人来说,有点困难

56分钟前
  • 迷茫的丫丫
  • 还行

两星半吧,很多支线和镜头都很多余,太碎了。

58分钟前
  • 细枝末节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