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

剧情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春风 剧照 NO.1春风 剧照 NO.2春风 剧照 NO.3春风 剧照 NO.4春风 剧照 NO.5春风 剧照 NO.6春风 剧照 NO.13春风 剧照 NO.14春风 剧照 NO.15春风 剧照 NO.16春风 剧照 NO.17春风 剧照 NO.18春风 剧照 NO.19春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12:02

详细剧情

本片取材于青岛“支教岛”的故事。 只有三位老师的竹春村小学因师资力量不达标,面临着被取缔的现状;此刻支教岛老师张妍的到访,让校长王保田充满敌意且紧张万分。为了使学校不被取缔,信奉成绩是检验孩子好坏唯一标准的王保田把期末考试当做救命稻草制定了高强度的学习计划;而这一切却与张妍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偏差。相处的过程中,张妍为三位老师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和改变,也通过三位老师看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无私与付出,从而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与梦想。

 长篇影评

 1 ) 惊蛰后生出了孤独的枝桠

上了梅先生的课,不多不少正好四节。初见,心中略怕,不敢抬头望,一望就怕望到他的眼睛。他的眼神很犀利,端坐在那里,不悲不喜。在他的课堂上,有天然生成的一种静默,他仿是本人的气场沉淀在周围,不肯散去。但他一启口,久违的儒雅绅士之风吹来,让人沉醉。

兴许是他太擅长法国电影,连举手投足都带着法兰西的味道,他侃侃而谈,讲诗意现实主义,讲新浪潮,讲左拉,讲杜拉斯,讲他熟悉的戛纳电影节。

一次课后,我们蠢蠢欲动,纷纷上前央求他讲讲这部作品,他说只要我们都愿意他就讲。他没有讲,下回课依旧带着能让班上众人睡倒的“闷片”,考验着我们的耐力。课代完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像电影中的长江,弥漫着雾气、惊蛰过后潮湿的空气、旁边遮蔽着那田田的叶子。不远,但也不近,略带失望,略带欢喜,交织在一起。

后来我又看了一遍电影,从那雨滴滴落的开端到江面濛濛的结尾,他好像就藏在背后,藏在黑暗狭小的书店,藏在江风习习的江畔,藏在每一个男人女人的面孔之下,但又说不清楚,凌乱细碎,孤楚无助,那隐隐的不安冲击着心灵的堤坝,潮水来了又走。他分明带了自身的气质融入其中,以至于在一刹那, 我在三位男主角的面孔中发现了那一丝一缕的似曾相识。

人人皆夸娄公子的才华,却没大有人留意梅先生作为创作者倾入了多少个人的情感。他把孤独的城市、孤独的人群孤独的情感残忍地剖给大家看,却又不忍心将事情全盘托出,只好将那残酷留在船上三人眺望远方的缄默,留给寡妇突然挥舞的一刀,留给昏暗的酒吧中嘤嘤的哭泣,留给黎明的那些花儿……

结课后的一天,我与他在电梯口擦肩而过,转身看他孤独的背影,仿佛明白了什么,那是诗意的孤独,那是诗意的回归,诗意的召唤,是诗意的创作者写下了一个诗意的故事。

 2 ) 同志片的直男演员们

电影角色永远有一部分离不开演员的塑造,演绎者不同,一样剧本同一个角色也不同样。直男演GAY挺难的,尤其是较为真实且专注于讲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同志片,而非蜻蜓点水打擦边球或重点是“同志身份认同”。大陆的男演员们,不管是本片的陈思成秦昊,还是蓝宇的胡军刘烨,都说过在演出过程中曾觉得演不下去想要放弃。真的很感谢他们愿意出演,愿意理解同志群体,愿意花心思在角色的塑造上,贡献了有意义的优秀作品。

不过既然弯的掰不直,直的也弯不了。直男也不会因为演了一部基片就弯了,如果他弯了,只能说电影帮助他自我发现。即使很用力用心地去演,总有出戏的地方,不能勉强。比如刘烨和胡军走出厨房去吃火锅时,刘烨搭上胡军肩膀的手臂,那大学好兄弟式的一搭,直得不能再直。比如陈在浴室做爱戏明明是攻方却high得不行,哦不,是浮夸得不行。第一次当攻,没有经验,不能要求做得更逼真。据说他们在拍摄前看了很多影像和文字资料——也只是技术层面的帮助。

陈思诚这个浮夸的自恋二逼欢乐吊丝直男演罗海涛果然只要本色出演就好了,已是陈本人最好的一次发挥。罗海涛一身孩子气,不懂事所以伤人伤己,不懂事所以又有不懂事的纯真。那些天真随意在这样一部压抑真实的片子中反倒像是一抹亮色。很多同志都讨厌双性恋,但罗海涛这个角色却是如此讨喜,像是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圈外人,尽管这个开放性的结局,我们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回来。记得看到过一段话:“论惊艳程度,《春醉》中陈思成远不及秦昊,眼神却是极好的,绝不取悦于人,有粗糙的性感,荡漾着露骨的率真。”

我最喜欢的台词,不是让人心生疼的“我从来就没有问题”,而是姜城对罗所说的:“离了我你就不活啦,你手呢?”。哈哈哈。我们对这个世界,大概要怀着永恒233的心态,于苦难中戏谑。这也是我对这部的电影的想法,春醉就像是“把普通人的生活用DV记录下来给你看而已”(实际上在创作过程中肯定是用心一点点磨出来的),那种钝痛感让人一开始说不出话来,却沉浸其中。我们觉得人物拧巴,觉得角色伤痛,正因为我们已经被打动了。就在这“真爱”带来的“真痛”中寻求一点萌点和生活的可爱之处吧。

秦昊作为一个演员强太多。细腻,深入——有些囧的台词从他或者说从姜城的口中说出来很自然。不再赘述。会在金马奖输给那谁谁,只能说任何地方都有本土保护。有人觉得王平死得可惜,有人觉得自杀懦弱。有人觉得海涛可爱,有人觉得海涛不要脸。但是对于姜城,一个看上去随意实际上有自己底线的最能面对现实且自我认同的同志,我想大家都是抱着心疼的态度:他顺着王平的意思去见王妻;被闹了就自己跑GAY吧去排遣;给海涛自己家的钥匙;“我从来都没有问题”;安慰李静;伸手去扶王妻(也因此被划伤)。。。

在剧中罗海涛这个角色是双性恋,浴室ML姜城让他攻了(一看就是让着他好吗),就演员的气场来说,秦昊扒陈思成真是分分钟的事儿,气场强多了,“未遂”那一场床戏就看得出来。不过我有个疑问:得到王平自杀的消息,罗海涛撇撇嘴,眼里含了泪,打姜城手机打不通,跑到GAY吧去找姜城,抱着大哭的姜(整个这一段很不错,那些细微的表情和令人颤抖的哭泣,“多演文艺片演技会提高,北爱拍多了会变王宝强”),然后俩人回去之后backhug,接着抱着躺在床上的镜头,此处罗是否出于安慰之的目的让姜攻了,为什么抱着完全像是罗刚被XX过。。。这个镜头中的陈思成眼角带泪,像极了张国荣。

春醉的床戏非常具有真实感,不是做戏,也不是噱头。在此摘录一段王平的演员吴伟所写的:【早在籌備階段的演員會議上,導演就跟我們四個主要演員(秦昊、陳思成、譚卓和我)討論過激情戲的問題。具體的內容我無法復述了,只記得導演藉由哭戲來談激情戲的問題──「最好的哭戲就是要哭但還沒哭出來的時候,只要你情緒到達的那一刻就夠了;而激情戲也是一樣的,演員把自己交給攝影機了,一切都由演員自己決定,即便是有了真的反應(生理上的)也不管(自己處理)」】我想这应该是演员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了。所以争执床戏的攻受体位不太合格真的很无聊:人家已经很敬业了。。。他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计划好的来做的,如果不够真实,只能说毕竟都是直男= =不要太纠结于此。相比之下蓝宇一到床戏就拉灯。。。铁血真汉子乔峰X钟跃明的床戏。。。咳。。

陈蛮适合发骚的(褒义),欠X(还是褒义),罗也是——一开始醉成那样后来又特精神的洗澡然后往那一趴。唱歌也好听,《那些花儿》唱得真不错。秦昊就差点儿,以至于变装演出那一段有那么一点出戏,就秦昊水准的演唱必须不能登台。想到蓝宇的两位演员,胡军在别墅分手那一幕一边生气说台词一边哼一句《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都在音准上,刘烨唱歌就......雪地唱歌被关锦鹏剪掉其实是因为一直走调吧(喂)。

刘烨其实也是那种二逼欢乐多,囧囧有神青年挂,但却在蓝宇里贡献了最好的演出。谁让他遇到了胡军呢。这四位都是中戏的,给中戏点赞。给钟爱二逼+文艺青年搭配的导演点赞。

PS电视剧真心毁人,没有内涵,也不能体现演员张力,对演员而言也就是养家糊口之功效。还好我们还有秦昊,给秦昊点赞。

PPS看了他们在日本的访谈
1问到这是中国大陆的第几部同志电影,陈说第二部吧,秦说,不是不是,然后小声给陈解释。233,陈心里之前那部是东宫西宫?这个问题。。。严格来说确实是第二部吧?撇掉小成本片,撇掉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撇掉香港导演的蓝宇。
2陈思成果然是二逼青年快乐多,经常很蠢地回答问题,还经常不好意思,吐舌头,脸红。秦昊完全是攻的气派,带陈站起来致谢,两次笑着推陈回答问题(一个是“出演之前有顾虑吗”一个是“拍摄过程有什么好玩的花絮吗”),因为陈说了很蠢萌的回答而背后推他(让我想到了剧中罗海涛伸手要钥匙,姜城作势用脚踹罗)。
3秦昊是艺术型人格,生来就该拍戏。陈则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比如有一个问题是问最喜欢的场景,秦大方而认真地回答说自己就看过一遍成片(似乎是在戛纳),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们俩的浴室戏”,陈不好意思了,说:“我喜欢开头那个荷花,像我一样纯洁”,笑cry。。。(传说中浴室戏是影片唯一明亮的地方?待考)

==================================================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3 ) 当娄烨拍南京时,他在拍什么

天气预报说,南京要连续下10天雨。好一个“春晚”式的天气。自己在心里这么低低地说。

不知道娄烨想拍出的南京是不是这样。缠绵悱恻的雨里,大多数人低着头匆匆赶路,成为模糊街景的一部分。又或者,饱涨的云在远处低压横陈,城市被看不见的灰绿色笼罩。暧昧,窒闷,应该都不是吧,有的顶多是秘密,关在门背后或是心扉里的秘密。

凭借对南京的熟悉和google地图,以及广大豆瓣群众的智慧,我找到了几处电影里出现过的地点(详见http://www.douban.com/event/12474264/discussion/26777010/)。这几处地方基本上不能算是有南京特色,既没有夫子庙、中山陵这样重量级的名胜古迹,也没有民国公馆区、1912酒吧街等令外地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标识。“春晚”里出现的,是南京人生活的南京,是一抬头便可捡拾的日常近景。可以说,娄烨拍出了想要的“灰区城市”,撇开六朝风雨民国春秋,如今的南京早已不在风头浪尖上,却是夹在新时代活跃分子当中很宅很宅的那一位。然而,它有它的风格,天性自然,不矫情,有欲望也不懂得掩藏,真触到了痛处,便不管不顾悲戚一场。在这个层面上,南京的性情倒是与江诚很合拍。江诚无疑是影片中最纯粹的一个角色,我惊讶于他处在几段感情漩涡中央,却深知“花落花开自有时”,早早放弃了纠结,以隐忍换清明。当罗海涛想带李静一起去宿迁时,他问江诚“你有问题么?”江诚沉默几秒,转过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像下定什么决心似的说:“我从来都没有问题。”等到了宿迁,等李静撞见江诚和罗海涛在房间里接吻,一个人跑去KTV唱《那些花儿》,江诚又发挥了他的治愈系沉默。流泪的是李静,我却同情江诚。他在虚化的背景中一会儿看着李静,一会儿望望电视屏幕,那一刻,他是将李静的处境置于自己之上的。这两个场景是整部影片中我的最爱,因为温柔也因为力量,换一个角色就做不到,换一个城市同样行不通。

在没看过“春晚”真身时,我只见过一张剧照,罗海涛和李静在台城上一前一后的走着。台城,什么时候去都好。唐代的韦庄说“无情最是台城柳”,哀怨今非昔比;胡兰成从台城上下来却说“江山游人皆是今天,想要怀古竟也不能”。我自己是偏爱台城的,有朋自远方来,总要带去台城上走走,不为怀古,只为感受南京豁朗的一面。一边是玄武湖,一边是鸡鸣寺,自然与人文被台城过渡得那么妥帖,更不用说历史与现实了。我想,娄烨也是爱台城的。三月的南京,他放了烂漫樱花、梧桐新绿不拍,却专拣光秃秃的台城做一场戏,是想用简单的方式传达异常复杂的情绪吧。他相信台城这个环境已经承载了足够的信息量,上可以承罗海涛与江诚的感情进阶,下可以启李静的抉择,同时也是平复王平之死的暴烈与残酷。
        
作为背景的南京,真是有太多贴切元素来配合这电影了。娄烨在某个访问里说,对于这部电影,南京给出了默默的支持。这个“默默”,确是南京一贯的姿态。可不管是《南京!南京!》里千疮百孔的面貌,或者《建国大业》中一个王朝的背影,都不是我亲历的南京。而江诚走过的街巷,王平的书店,罗海涛和李静约会的街边公园,明哥吃生蚝的烧烤摊,才是活生生的南京。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爱情并不比其他地方更轰轰烈烈,但透过娄烨的镜头,即便是司空见惯的细节,也不免叫人沉醉又动容起来。

 4 ) 《春晚》--- 精神强奸 同志生活的影界奇葩

     这部片子,或者说很多部 异性恋编剧,导演,演员营造出的所谓的同志电影,从同志自己的角度看,他们对于男男情爱的描述总是各种想当然的类比和平移。(日本GV除外)

  《春晚》无非是一部异性恋拍给异性恋看的爱情片。除了男男欢爱,酒吧演出是那么回事,其他一切,从剧情到思想,貌似都是编辑自己对同志群体意淫的产物。

   是的,这年头,同志是比较安全的噱头,似乎各种电影,只要暧昧几处同志情节,即刻便得到了哈利波特的小棒棒,稍微挥舞几次,便让独立思潮的调调,大众情爱的悲天悯人,主流对异类的温暖包容,艺术电影的光芒如烟云般升腾在魔幻王国的城堡里,再加上几处震颤扭动的光洁臀部和男男激吻的性爱场面,一个成功的巅峰从此到来。。。

  可惜如果你自己不“同志”一把,想当然意淫出的剧情,只能圆满了各种情节的精巧和玩味,成全了大众情怀的爱情与挣扎,牺牲的只有真实的同志生活,对于5%的同志来说,它显得表面化而又做作。是一次拙劣的精神强奸,一次哗众取宠的高级骗局。唉,确实,干嘛要哗那5%的众呢?又不是拍GV。。

  做回考据派吧:

  1. 王平:一个可以为男友割腕自杀的GAY,一个在凄冷夜晚苦苦等候的GAY,一个电话都舍不得挂断的GAY,一个为男友朗读文章,需要温暖拥抱,哭哭啼啼的GAY,是不会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跟异性恋女人结婚多年且相安无事的,更不可能如此劲爆得在事情败露时煽老婆耳光,及其不可能还努力让老婆接受男友,希望鱼和熊掌兼得。。。可笑的剧情不时得提醒我们,这个编剧异性恋得彻底。。简单来说,如果是一个可以为男人去死的GAY,结婚完全没可能。要死也是南康那种情况。(不知道南康的请百度)
 
 2. 姜城:一个酒吧熟客,声色人物,换装舞台表演娴熟,性技巧高超,姿色迷离,抽烟喝酒的人物。如果在这个年纪,就跟一个其貌不扬的已婚穷男人纠缠不清,是件天方夜谭的事情。中国人口比例来看,能够跟姜城这样的男人纠缠不清的未婚优质男人,大概有1百万。是的,GAY也没那么阳春白雪,我们现在只是在说真实。另外姜城出场那个CC的小围巾也充满了各种可笑。戴这样的小围巾的GAY,通常都不是烟民,即便是烟民,也不会抽得那么爷们。

   简单来说,这两个为GAY而GAY的男人,被硬生生拉到一起,做做性伙伴也就罢了,还偏偏上演了一出你死我活的闹剧。导演编剧们努力得展示同志生活,同志爱情。却实实在在得告诉我们同志人群:这是只不过是异性恋版的同志大戏而已。因此如果把第三者换成女人,依然没什么实质改变。。也许从这一点上,它确实做到了对性取向的强大包容。他莫非是在精巧得暗示我们: 在情爱的道路上,男女都一样?希望如此吧。

 后记:1. 为什么说奇葩呢?因为它拿到的居然是编剧大奖。。只能说 哈利波特式的小魔棒现在确实很流行。
       2. 秦昊 的侧面脸比正面脸英俊一百倍。。鉴定完毕!

 5 ) 听了吗?我再给你读一遍吧!

“她是不想做工,而工作要强迫她作。
我是想找一点工作,终于找不到,就去做筋肉的劳动吧
但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重力。
自杀!
我有勇气早就干了,
现在还能想到这两个字,足证我的志气还没有完全消磨尽哩。
今天那无轨电车的机器手,他骂我什么来?
黄狗?
黄狗倒是一个好名词。
我想了许多凌乱断续的思想,终究没有一个好法子,可以救我出目下的穷状来。
听见工厂的汽笛,好像在报12点钟了,我就站了起来,换上白天脱下的那件破棉袍子,仍复吹熄了蜡烛,走去外面去散步去。
贫民窟里的人已经睡眠静了,对面日新里的一排临邓脱路的洋楼里,还有几家点着红绿的电灯,在那里弹罢拉拉衣加(俄罗斯民间的一种三弦的三角琴)。一声二声清脆的歌音,带着哀调,从寂静的深夜的冷空气里,传到我的耳膜上来。这大约是俄国漂泊的少女, 在那里卖钱地歌唱。
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地盖在那里,云层破处也能看出一点二点星来,但星的近处,黝黝看得出来的天色,好像有无限的哀愁蕴藏着的样子。”
1923年7月15日
听了吗?
我再给你读一遍吧!
(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 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
郁达夫
一九二三年

 6 ) 走了千条路,都是死胡同

看了这届电影节最期待的电影之一:春风沉醉的夜晚
本片实在无法用完整的段落来写评论,只能零散记下感触
 
1.看完影片才知道,我之前臆想的剧情是多么的苍白,电影里一共有大约4段不同的三角恋,有男男女、男女男、男男男。不一而足。千言万语完全无法汇成一句话,但这部电影证明娄烨要想顺顺当当讲一个故事,那一定不会像《苏州河》那样让人迷惑。
 
2.可以想见,外国人对于中国同性恋的生存状况的了解,绝大多数基于本片产生。当然,本国人民应该也是如此。基于此,影片展现了以下事实:中国有比例庞大的的异装癖……中国的同妻都希望日子继续过下去……而每一个男同性恋都希望把自己的男友介绍给自己的老婆/女友,终极理想都是三个人幸福的生活下去……后面这几点都尤其让外国人崩溃吧。
 
3.虽然影片真的非常非常脏,每个角色都让人难以心生好感,但是在对男同性恋这个群体的表现上,《春风》没有像《非诚勿扰》和《立春》那样用戏谑和夸张的笔触去描写。《春风》至少从镜头语言和画面风格上非常写实。
 
4.整部影片都是灰暗的。全片唯一的光明的场景出现在程思诚和秦昊浴室交欢的段落……然后迅速的又沉入黑暗的背景中。整部影片都是灰暗的、灰暗的。关于性的场面,场面虽不够裸露但直接得毫无美感可言,当然娄烨也不要美感,也不知道是因为看片前吃的炸猪排不新鲜,还是放电影的巴赞厅太小太拥挤,反正看完影片之后我真的看吐了。
 
5.至于影片为什么叫做《春风沉醉的夜晚》呢,这段郁达夫上世纪20年代的文字的确有机地融入影片中。不得不称赞,就地下电影而言,娄烨真的是太多文艺青年的导师。音乐和场外字幕都用的极赞,除了那句郁达夫的这段话,“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真是用得挺绝的。
 
6.娄烨为什么会拍这样一个题材呢,看到大半略有感触,片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寓意镜头还是比比皆是:汽车驶过具有象征性的南京长江大桥,片中两男一女短暂的欢愉相处时,窗外好似无心的旅店招牌写着“和谐旅馆”……简而言之,所有的性压抑都是政治压抑,性取向的不自由就是生活的不自由,走了千重路,都是死胡同。从上世纪20年代郁达夫的时代,到当下这样一个国富民强的时代,从未真正有选择的权利。这一点,郁达夫80年前未解的人生难题,到如今似乎都没有改变。
 
7.电影散场,不出所料,鬼佬们都很喜欢这部影片。这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压抑的、灰暗的、也是真实的中国。是我们所不愿承认、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情愿被忽视的一面,假装看不到,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但中国的文化核心不就是彼此包容,假装看不到那些我们不想看到的么?
 
8.最后表个态度,我觉得影片真的还算不错,但我实在不喜欢这样的影片,因为任何一个深受中国核心文化渲染的中国人,都会认同有些问题既然无解,就不要试图去解答。

 短评

男主角身為出櫃同志卻得要陪著他的男人們躲在櫃子裏,而他們身後總是還有個女人在拉扯著,他必需在被抛棄之前先拋棄對方,讓肉體和心靈都留下了疤痕。主角以冷漠包裹著他的愛意,以堅決掩飾他的脆弱,卻也只能投入傷害人與被傷害的宿命之中,情慾的悸動有如加諸於他的詛咒。

7分钟前
  • alfredo
  • 推荐

秦昊真是太好了,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娄烨那么爱他,为什么陈思诚跟踪跟踪就迷上他。走路的样子,微微上扬的嘴角,抽烟时的妩媚,全是戏。

1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真够憋屈的,中国式的。沉醉的是春风是夜晚,而你只有无限的压抑,无限的无可奈何。而我仍觉着娄烨的叙述里一直流淌着诗意。

16分钟前
  • shu
  • 推荐

他爱他,她爱他.她爱着他还想着他,他爱着他还想着她.四牌楼,angry jerks,莱迪,古堡,东大的摩登天空...他失去了他,我离开了南京...

21分钟前
  • 移动应用
  • 力荐

看来,娄烨一直忘不了郝蕾啊……

23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看完以后有种夜里出门四处走走的冲动。

24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我们时常感到春风沉醉,却忘了我们仍在夜里” ——我爱你。

2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明明糙着一张脸,却拍出了秦昊眉眼间的风情。明明是破败老旧的城区跟广告牌,却流淌着清冷又无可奈何的诗意。姜城说,我从来都没什么问题。全片最虐。人人都征求他意见,却从来都没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他在夜晚不停地游荡,心底求的还是个长久。可原来,求长久的都是傻冒。

30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最后居然被掰直了?

34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一花一世界。身体的记忆。前守后攻——前面偏弱、后面渐强。音乐不错。

3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慢慢开始觉得,娄烨和体制最突出的对抗性其实不在于他的目光所及,而在于他是我们当中可贵的“主观性”颂者。确切地说,是拥有一种对现实场域毫不畏惧并将其掌控、利用的主观性。有多少时刻,往后退半步是纪实,往前进半步是风格化(狭义),但偏偏都不是。这种源自影像的个体性能量对于维稳、统一、大局、集体主义,本身就是最纯粹的逆流。能为表达内容的自由代言的人有很多,能为表达方式的自由代言的人很少,娄烨有时是前者,娄烨一直是后者。

42分钟前
  • Ocap
  • 推荐

鹿特丹夜晚十二点,走出影院,并没有察觉出异样。只是等一个人安静的骑车回家,电影的镜头就不停的闪烁,还有那些屏幕左边时而出现的诗句,那时才算明白了,我也只能这样看你离开。雪花飞满了一整片天,这是你我一起看的最后一场电影。

47分钟前
  • Millet
  • 力荐

与上一部一样,依然是情绪化的电影。模糊环境,强调个人,以便更细腻的关注个人的情感。一直觉得娄烨是6代里最有灵气的一个,放在欧洲算不上极优秀,放在内地这种类型的导演倒是极稀缺。配乐很赞。不错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是爱风尘, 总被前缘误”,灰色的胶片揣忖着每个人的私密生活。片名印证了郁达夫所描写的小人物的悲苦,出轨的意乱情迷,被出轨的尊严剥落,都在湿热的夜晚化作挥之不去的迷雾。好剧本,好演员。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年度最爱之一。属于可以铭记这个时代的电影。

58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我认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

1小时前
  • 小王子
  • 力荐

复杂感情世界的集大成。非常私,非常自我,非常美,非常罪,也非常醉。

1小时前
  • 阿巴厮
  • 力荐

娄烨是中国最有文艺气质的导演。这部电影真让我惊喜。

1小时前
  • 苏觋觋
  • 力荐

相爱后动物感伤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我从来都没有问题”

1小时前
  • A L E X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