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

剧情片大陆2005

主演:宫哲,金雅琴,张淑芳,孙捷,罗忠学,强爽,刘正亮

导演:马俪文

 剧照

我们俩 剧照 NO.1我们俩 剧照 NO.2我们俩 剧照 NO.3我们俩 剧照 NO.4我们俩 剧照 NO.5我们俩 剧照 NO.6我们俩 剧照 NO.13我们俩 剧照 NO.14我们俩 剧照 NO.15我们俩 剧照 NO.16我们俩 剧照 NO.17我们俩 剧照 NO.18我们俩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4-05-23 04:02

详细剧情

  冬天,在某个四合院孤孤单单生活的老太(金雅琴)迎来一个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宫哲)。女孩想租老太离学校很近的房子,但嫌老太要价太高,老太一脸爱住不住的表情坚决不降价,女孩无奈租了下来,两人开始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无论是安装电话、缴纳电话费,还是点电炉、借用电冰箱,女孩都觉得老太在处处算计她,心里十分委屈,老太看她,也是一百个不顺眼。  但日久生情,两人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日子溜过春天、夏天,老太眼见女孩生活尤其恋爱中的喜怒哀乐,她晚年的孤独因为有女孩的陪伴冲淡了不少。秋天来临,女孩找到更好的住处,要离开老太,老太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

 长篇影评

 1 ) 我不懂怎么安慰你,我在你脆弱时离开你,但是我爱你。

我想到的是年轻人的爱与现实。看了两篇不乏指摘的影评,说拍得挺生硬:一开始小马对老太太不怎么地,所以后来一定要老太太死一死小马哭一哭之类的。我倒觉得它真实,甚至因为太接近真实,反而显得冷酷。
年轻的姑娘小马很倔强。刚来的时候一件儿绿色军大衣裹着小玲玲的瑟瑟发抖的身体,脸被风刮得通红,声音清脆。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御姐,扛过枪骑过马抽过大烟,她比年轻姑娘还倔,但是她老了。
所以老是可怕的事实,在交往中,老人一旦对你动了真格儿,她就永远是弱势的被动的。春节前小马和老太太拌嘴,多半是因为“被欺负了”而进行种种维护底线的反抗;春节后小马和老太太拌嘴,多半是因为小马无理取闹——出发点是什么暂且不论,拍电影、掏鸟窝、布置房子……小马闹够了,比起先前的委屈,几倍的面子也挣回来了,我们就觉得老太太可怜起来。是的,她非常可怜,因为她渐渐喜欢上小马了,在邻居帮她重新挂好的一院子彩色的灯笼里,在除夕夜漆黑的不安的风里,老太太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姑娘,就注定变得可怜。对于经济独立的年轻人——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你喜爱的老人、你的父辈或祖辈最多只是你精神上的向导,而对于老人,这个年轻人便是他精神乃至物质一切的全部。
老太太坐着,用拐子戳戳地,大叫一声“小马!”,小马就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一个行将就木,一个生气蓬勃,这不妨碍感情羁绊的产生,但强弱的对比终究衍发了失衡——老太太从强硬变为妥协,又从妥协变得软弱,她的眼神越发悲凉起来。
导演用奔跑表现小马,作为一个上升者和一个发展者的年轻人。因此小马跑到这儿,跑到那儿,跑进四合院,又跑了出去。所以当她找到了更新更好的房子,就理所当然地搬走,即便那时候老太太已经离不开她——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她在最后那个凄冷的冬天咧开嘴哭了起来,因为她握着的老太太的手像飘着的雪花儿一样冷。小马哭得很凶,却发不出声。我想起我的姥爷了。因为离得远,我甚至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他去世那几天,我每天都想打自己一顿。最后我哭累了,跪在他的相前一遍一遍地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懂怎么安慰你,我在你脆弱时离开你,但是我爱你。
小马或者说我又在为什么而奔跑呢。泰戈尔说:“我心绪不宁,我渴望着遥远的事物……”年轻时人们总爱不断追寻又不断否定自己的生活假想,溯游从之,溯回从之,但东西到手了却因不敢相信自己所求“不过如此”而又抛下她扑进下一个追求中。我们在重复着,韶华白首,所谓追求却可能永远在水一方。所以我总想,生命的意义大概都是被附加的。我们因为追求这些附会物而不断忽视甚至放弃周遭真实的情感,但我们却别无选择,无法停止。
老太太已经过了奔跑的年龄。她的生命安静、乏味到让她忘了什么是孤独的地步。小马跑进了她的生命让她回想起来,又跑了出去,把她重新扔回孤独里。于是老太太垮了。
小马终究没有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一样极力忍让老太太。她不会哄老太太开心,不会留在破房子里陪老太太,甚至在离开的时候连句软话都没有,因为她年轻的灵魂还要轰轰烈烈地投入到对那些巨大的、沉重的、被附加的生命意义的追寻中去。但老太太去世时,她的哭也是很真切的,她一定觉得有很多很多遗憾——这是现实,也是我所谓的残酷,我们想爱老人,却不知如何去爱,甚至明明知道,却无法这样爱。
归根结底,情感这种东西缺乏逻辑。介于在下已经挫到了提笔忘字的地步,剩余部分我还是决定自己YY。

 2 ) 人心里有事儿,我心里有你

早发现一件事:人最怕一尘不变的生活,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你。
人都跟蚌似的,异物一旦排斥不掉,早晚变成珍珠,那就麻烦了,你的心会被活剖儿的。
珍珠再贵,蚌没一天拿它来装扮自己,外壳永远灰又土,心里却是沉甸甸的,好受难受只有自己知道,有意思吗?
有时候人像猪,四处拱啊刨啊,想找个知己,找不到或者留不住。
等什么都不找了,认命了,过死水一样的日子。
那人就来了,赶也赶不走,收再贵的租子也赶不走。
霸占你的心,你的的时间,照他们的意思改变你的生活。
起初你抵抗,渐渐抱怨少了,渐渐忍受了,渐渐巴望着再多来一些吧。
这时你就是一颗孕育着情感的蚌了。
不知道珍珠离开蚌时,珍珠痛不痛。
《我们俩》,一小时二十四分钟孕育的一颗珍珠,很美。

 3 ) 记一位还没被租房毁掉的年轻人

如今再也没有多余的心力,扒开一个人的刀子嘴,看她的豆腐心了。

听说,中国的年轻人,都被租房毁掉了。

工资都拿去交了租子。月光倒不怕,怕的是还叫我省吃俭用生个孩子。

我可能只有和房东生这一条路。

住处离地铁站、商场、影院、超市等任何一个地方都隔了好几个山头。

我的“葛优瘫”自然无师自通。

日日与房东指点江山,譬如论马桶之中的山水风光如何能顺利一泻千里,或厨房泄露的神秘气体,会否让我拥有性感的紫色嘴唇。

家里的老人们说,原来脾气温良的姑娘,怎么现在一点就炸。

可能现代年轻人的脾气秉性,都是被租房塑造的。

不管是消费主义、月光、宅、不爱生孩子,还是剑拔弩张。

我突然很怀念一部2005年的电影。

[我们俩]

那个时候,租房还没有毁掉年轻人。

钱,房租,中介费

[我们俩]的故事,全程发生在小四合院里。

就好像我们上班下班,不进家门的那段时间,卖给了公司。

只有在这小院里的碎片时间,才算得上点生活。

也只有这点鸡零狗碎,值得讲述。

学生小马来看房。

她是一家一家问下来的

不知道户主有没有富余房间,也不知道价格几何,就一家家撞大运。

我盆友A说,搬了八九次家,最多的一次看了十几套房,意志力一点点被摧毁。

而小马情愿跑断腿,也没找中介,干嘛要让中间商赚差价啊。

你们应该也听说那个新闻了。

几家长租房抢着和一房东签约,把8500元/月一路炒到10800元/月

我理解小马,我第二次搬家,为了省中介费,明知当时的二房东不是善类,还是直接从他手里找了下一间房,顺便省了一笔搬家费——自己分了七八趟把行李背过去的。

房东老太太在背后念叨:“房租不能太低,地段好;也不能太高,穷学生。”

从一开头,这精明刻薄里,就还是藏着善心的。

但老太气势狠戾,不给还价的余地。

200,就200,行就行,不行就走。

现在听起来200多便宜啊,如今加个零,在北京也只能住到五环外了。

但2005年那个时候还用的第四套人民币呢

小马咬咬唇,160吧。老太太不松口。小马只能给出这一沓10块,可怜巴巴。

生活,不是租来的

这话说的有点土。

但小马的生活,确实不是租来的。

她一进屋,就忙活来去,扫雪、擦玻璃。

那玻璃上都是陈年老垢,换我,早放弃了。

可我最忘不掉的,是她还钉了张海报在门上,小猪皮杰的屁股。

尾巴打卷儿,翘翘的

过年还有好些天,她就挂起红灯笼,贴上福字。

老太太说,还挺能折腾,沉不住气。

现在他们说,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也是。

生活的空间越来越逼仄,放不下书柜,养只猫也要偷偷摸摸,水龙头坏了房东说凑合着用,不方便晒衣服,也只能对付着。

小马不服气。

早上起来,她要烧开水,浇冻住的水龙头。

打电话,得和房东老太太吵三五次,最终承担了电话费的大头,才能扯条电话分线进屋。

要用老太的冰箱,得给她买条鲤鱼。

北京的冬天,小马感觉要冻死了。四合院没有暖气,老太又说,你多穿几件衣服吧,等有钱了自己买小楼。她偷摸着买了暖气片。

老太看到这电表撒丫子跑,不敢相信

可是不这么干,不要说生活是租来的,连这条命简直都是租来的。

刚来上海那会儿,去掉房租,我只剩1100块生活费,不吃晚饭,头一个月我只花了1049块,但代价是冻死。

我妈让我带来的被子,真空棉的,摸上去滑,四面钻风。

没吃晚饭,脚就更冷。那个冬天我整宿干瞪眼,思考我究竟是不是我妈亲生的。

后来领导说,你稿写得多,给你多加500块。

我立刻淘宝了两床被子,新疆棉的,98块一床,物美价廉,老厚了(店家不谢)。

200块就能买条人命啊。

爱,那个时候还有爱啊

小马的故事,和我们不同的是,她和房东老太有了感情。

要让我和我辣个房东有感情,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两人都是一样的脾气,嘴上不饶人,易燃易爆炸,遇事先吵,过后再商量。可心是软的。

交电费吵了一轮,交电话费吵了两轮,一个是“没人伺候的老太太”,另一个是“没小伙子喜欢的姑娘”。

最后却“和自己家人都没那么亲”

小马要让老太的房间有生气,给她贴了一屋子美女海报

老太念叨着,刚来那会儿可怜兮兮,这会儿鸠占鹊巢,天天蹭她一个老太太的屋睡

小马学校作业,拍老太,理解了她孤独

精明算计,脾气乖张,那都是外强中干的伪装。

最后,小马搬走了,老太就病了。

老太走了,小马在大马路上就哭了。

故事前半段的鸡毛蒜皮,和我们此刻面对的现实多像啊。

可是为什么不会再有这样的温暖结局了呢。

也许小马还是相信,自己是有未来的。

而我们被朝不保夕的感觉淹没了。

工资永远跟不上房价——租房的价。一次意外,就能把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生活打碎。

更多的时候,连生活也攒不起来,还有人逼着结婚生孩子考公务员,好像这些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似的。

于是目标就是多挣钱,无论是租房的,还是房东。好给易碎的生活,增添一点点保障。

好似我们也再没有[我们俩]这样的电影了,没有鸡零狗碎,只有珠光宝气。

香奈儿普拉达满天飞,像是精神鸦片,生活里穷怕了,便再影视作品里,许你幻梦一场,填补焦虑。

再没有多余的心力,扒开一个人的刀子嘴,看她的豆腐心了。

也再没有多余的心力,塑造一个温暖结局了。

恐怖的是,万般不愿,我们还是被房租左右了我们的脾气、生活,甚至未来。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4 ) 我们俩

影片中“冬”展示了老人与女学生小马的陌生、冷漠、相互排斥的关系。 春节,两个人因为电话费发生误会,大吵了一架,当老人知道自己误会了少女的时候,心里生出了内疚,情感的触须开始变得柔软;“春”叙述了老太太与女学生小马相互了解的过程,是他们情感成长的阶段。从邻居那里得知老太太的身世以后,少女内心生出了许多敬佩和怜爱,随后小马为完成作业拍摄了一个小故事,她选择拍摄的短片是“老太太的一天。“夏”草木丰盈的季节,老人与少女的感情已经发展成相互依赖相互关怀。点点滴滴的细节,温暖舒心。“秋”,肃杀而寂寥的时节,少女搬出四合院与男友同住,临走时,老人颤抖拉住女孩儿的手,说了一句揪心的话:“真搬走了,真搬空了,真搬空了,就这么搬空了?”到这里,老人与少女之间的感情亲密程度,已经达到了血浓于水的地步。老人再次恢复了旧日的生活,无人陪伴,寂寞冷清,老人病倒的时候,心里想的嘴上念的,不是女儿和外孙,而是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的小马。当小马接到老人死讯的电话时,影片作出的无声处理堪称妙绝,大街上人来人往,小马寂静无声地蹲在天桥上不知所措。当小马再次重返老院子,推开门,只看见窗上大红的“喜”字,物是人非,宣告了一个结束,也预示了一个开始! 《我们俩》谈不上多么艺术或深刻,也没有叫嚣所谓人性和灵魂,人物只有两个,一个老太太,一个小女孩,在租房相处的过程里,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堪称失落已久的联系,不能说是感天动地,但它就是抓住了人内心的一种感情,朴实无华如四季更替,却与许多人一样平凡的生命紧紧相连!《我们俩》算不上深刻和优美,故事和情感没有感天动地,人生的真谛和人性的昭示也不过是初露端倪,但是它完美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忽略已久的“联系”与“情感”。导演以季节为框架——冬、春、夏、秋的分割,巧妙地隐喻了老人与少女之间的感情色彩的嬗变。 影片用简单的细节,表现了厚重的情感,这是《我们俩》能够赢得观众认同和喜爱的关键所在。对生活真实情境与人物内心的尊重比哗众取宠更为珍贵。《我们俩》以真挚诚恳的基调叙述了一个日暮残念的老人内心的波澜

 5 ) 两代人心灵的安详与激动

片子我看了两遍。从喧嚣到宁静……也许,那些许多絮叨的小事和那个安详的小四合院正是我们这代人对以往生活美好的追忆。表面小气而内心慈祥的奶奶,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懵懂女孩,当然,还有穿插进来的一个IT行业猥琐的“孙子”。那些那么平淡而真实的日日夜夜。两个人心灵上的相依,一个寂寞多年的心灵放佛被一颗青春的心唤醒。这就是精神寄托。也让我们或多或少能够有对往事以及往人的怀念。我是个坚强的人,但是最后,奶奶那失去寄托的情景让我红了眼眶。也许,这种静静打动人心灵的片子才是我们对真实生活的感悟……

 6 ) "小马、小马......"

看完电影,耳朵里老是盘旋着老太太的声音:
"小马、小马......"
一开始凌厉而急促的"小马、小马....."
到后来的近乎哀求的"小马、小马....."
一遍一遍地在耳边缠绕不休
我想,如果世间
真有一个人如此地呼唤另一个人
又有一个人如此地被呼唤过
她们俩应该是幸福的吧

 短评

#资料馆留影#绝对的女人戏,金雅琴出神入化的演技让人动容,倔强丫头遇到毒舌老太太,这出戏就很接地气了。老北京胡同里的琐碎往事,也是马俪文的青春回忆。最打动人心也殊为可贵的是,房东与房客之间的情感羁绊(如今除了金钱利益还剩什么呢?),怎么看寡居老太太与女大学生之间都像是祖孙俩,虽然并无半点血缘关系。无论时代再变迁,无论社会再薄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永远最美。ps 窦唯为本片作的原声,缅怀金雅琴这些离我们而去的“老戏骨们”。

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一个人的好天气?

9分钟前
  • 张大水
  • 推荐

女主很傲娇很清纯。话说10年前北京的房租也不应该那么便宜啊。2014.9.14成都

1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TMD我什么时候能住上四合院。

15分钟前
  • 大飞
  • 推荐

少见

16分钟前
  • 孟克依
  • 推荐

我宁愿花钱看这种所谓的低沉本电影,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是华语电影人文价值观的精华。8.5

2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下午接到奶奶的电话~口吃不清的喊我乳名~顿时泪如雨下~

25分钟前
  • 亂馬2/1
  • 力荐

外婆,我想你了

29分钟前
  • 力荐

让我想起我的姥姥

34分钟前
  • A
  • 推荐

还是老人与小孩或年轻的冲撞,但这是现实时特别突出的一个情况,孤单与陪伴的话题,我们总是能说,但不会做。

37分钟前
  • 炫3D
  • 推荐

少有的国产好片,后来才知道是根据马俪文导演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难怪能有如此强的代入感。影片没什么故事性,全是一些生活中的片段却极其感人。可令我最为费解的是那个内心如此细腻,感情如此真挚,拍出过《我们俩》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样佳作的马俪文最后为什么会迷失在商业片的道路上?

42分钟前
  • 德州没有巴黎
  • 力荐

[想看2008-12-17]其实早就听熟了窦唯的配乐,一直等到资料馆有了胶片才去看。老太太自然是神了,小姑娘从姓名看是有导演自身经历在里面的,只是可惜拧的缺少些层次。剧作上前头铺得慢了点,后面就着急了。当然豆瓣上此片高居top250真是不意外。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多好的本子,有观察、有良心、台词写得接地气,却拍成了学生作业水平,尤其末尾一段,简直看不下去。这么生人勿近、不好相与的老太太,算计、抠门、又事儿妈,被金雅琴演得入木入骨,那念词儿的功力,真是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比不了。小姑娘相比就别扭多了,除了跑,就是喘和喊。

45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国产5星片

48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力荐

想外婆/奶奶了,有没有?! 2005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5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90分钟的电影 哭了40分钟。第一段是等年夜饭 老人家孤身一人 平常那么节俭这天却做了那么多菜 孤零零毫无指望地等到晚上11点 明明菜都凉了 和小马还是能吃得那么开心 因为缺的就是陪伴。第二段是老奶奶挂灯笼这 颤巍巍的拄着拐杖 知道自己怪错了人家 那种煎熬等待她原谅的心 真的折磨。还有是老奶奶说 每天就盼着收破烂的 收电费的来 她都90多了 要的就是可以和人说说话 想想小马来之前她该是多么孤独啊!最后小马搬走后我哭得眼睛都快看不清屏幕 了 我一定要对奶奶好一点 多陪陪她说话多带她吃好吃的看好玩的 不然我就枉为人了。

58分钟前
  • 黄悦_
  • 力荐

我想念我的外婆。谨此悼念,愿她仍好。

59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我想外婆了

60分钟前
  • 兒子
  • 力荐

灵魂深处的琴弦被拨动了。

1小时前
  • 斑斑点点
  • 力荐

质朴真切,感人肺腑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