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第五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陈铭 Ming Chen

导演:内详

 剧照

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2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3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4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5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6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3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4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5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6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7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8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9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14

详细剧情

  没有梦想不该有,没有心声不该说!  大胆做,勇敢说!  就在湖南卫视少年说!  6月11日起,每周一至周四晚7:35,少年说与你不见不散!

 长篇影评

 1 ) 奇葩说在改变,只怕你不肯变

终于日思夜想的奇葩说第五季来了,我是老粉,非常喜欢奇葩说,一开始的它就打破了当时的娱乐综艺怪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也广受好评。现如今五季走来,奇葩说变了很多,听到有人说走样了,变味了,不再是原来的感觉,我却觉得我依然享受,因为我在跟随它改变。

这一季有一些不同,一上来的残酷赛制让人喘不过气,但是这其中我看到了陈铭二号熊浩,看到了有逻辑有幽默感的赵英男,我觉得值了,看一个节目从来不是只看旧面孔,老奇葩是为了笼络老粉,但发觉新奇葩才是正事。我们要改变要接受要适应,我觉得这依然是我爱的奇葩说。

 2 ) 你们太难伺候了

我过去把《奇葩说》看得很重。我成长三大催熟剂:失恋、奇葩说、年龄。不管身边的人对奇葩说什么态度,我对这个节目永远都怀抱着最大的宽容和期待。

关于奇葩说现在的问题,我其实不是没有看到:选手报团,撕逼,各种人鱼目混珠。节目开播前,傅首尔打董婧又上了热搜。看评论看得我心头发慌,我慌于这个节目真的不再被“宠爱”,也慌于这个节目是不是真的“病了”。

看了一期节目过后,我有些安心,也轻松了很多,并不是说第一期真的有那么精彩,而是不管这个节目成了什么样子,我都觉得甘之如饴。如果选手幽默,那我就捧腹大笑;如果辩题严肃,那我就反省思考;如果逻辑满分,那我就努力提速,跟上思维。

是因为真的对这个节目爱得深沉吗?倒不是,我只是觉得,我开始不再对节目带给我什么那么执着。用马东的话说,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包容。那我可能大概是有幸学会了一点点包容吧。

我已经能包容这些“乌烟瘴气”的选手们了。哪怕一个操着一口川普看上去还有点娘娘的男人在舞台上搔首弄姿、胡搅蛮缠,我也能精准地看到他的另一面可爱了。放几年前,我一定是很讨厌他的。

这真的是个太有魅力的舞台了。它的魅力在于,好像什么人都想来,什么人都能来。它让我们第一次在舞台上能看到和我们“差不多”的普通人,同时也看到与我们“差好多”的普通人。好像第一次看到不管好不好看,学历高不高,年龄大不大,同不同性恋,健不健康。大家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赢得掌声。这种“共享幻想”,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误以为这是什么世外桃源或人人自由的人间仙境了。

我倒是觉得这就是一个“嘈杂”的杂技团。一些人是“小丑”,所以不断“献丑”;一些人身怀绝技,所以往往能获得最多的掌声;还有一些人,递递道具,当当配角也就够了。可是观众永远是最体面最高傲也最难伺候的人。不被聚光灯照着,大概是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丑陋”的。

我也有喜欢的或讨厌的选手,但好在,我总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清醒。我在喜欢或讨厌这群人的时候,清醒地知道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是一个个比我们稍微有勇气一点有底气,或是刚好离舞台更近而已的“普通人”而已。

这个舞台太容易让人得到尽情的释放,这种迅速的释放让大家很容易拥抱在一起,我想这可以稍微解释老奇葩的“抱团”现象。因为这是一群最先看过我锋芒和丑态的人。但是人们对于太过快速的友情的消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哪怕你告诉我他们在背后天天撕逼打架,我也是不意外的。一群“张牙舞爪”的人之间没点摩擦?

我觉得马东是个精明的但又有情的商人,这一季奇葩说开始“洗牌”了,这个舞台要被挤爆了。这些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过的老奇葩们,有人终于要被掏空了。我觉得真的挺残酷,我心疼这些人在这个舞台上名利双收的同时榨干了自己后,却不得不离开的惨状。要说这个舞台的魅力,他们是感受最多,也得到最多的人。而1v1赛制一边解决掉奇葩说“抱团”现象,一边又为奇葩说注入新的血液。节目在迎合观众的同时也在逼一些老奇葩以不得不接受的方式黯然退场。

我总归是不希望节目就此止步的,我也不知道我能支持这个节目多久。但总归是还能得到一点,就看一天吧。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能对我抱有太大希望。我现在也终于学会不再对他人和事抱有太大希望,看奇葩说以来,它教会我“包容”。这个词语的定义经过我耐人的加工后来逐渐变成了“无所谓”。但好在,目前这个节目还对得起我的包容。

《奇葩说》的落寞,让我看到她是一个如何从一个一见倾心、惊为天人的女神变成各位处处嫌弃的糟糠之妻的。从前你们爱她热情似火,日子久了,你们嫌弃她粗俗聒噪。后来她开始吸收营养,注重内涵,你们又嫌弃她沉闷无趣。说到底,就是各位太难伺候了。

而这个节目终于变成了我的“隔壁老王”,不管你热情或是高冷,肤浅或是深刻,美或是丑。你在,我们热情相拥,你走,我们挥手告别。

 3 ) 薛兆丰独特的经济学思考角度记录

薛老师思考角度很独特啊,时间成本这个角度真的耳目一新啊,哈哈哈,记录一下。

1、“时间成本”角度

毕业后混的好为什么不去同学会?因为时间成本高,不去同学会的时间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或者挣更多的钱。

毕业后混的一般才去同学会,因为时间成本低,即使去了同学会也不会浪费多少自己创造的价值,或者说也不会少挣多少钱。

2、“有效陪伴”角度

1930年凯恩斯提出的工作15小时满足生活所需为什么没实现?其实凯恩斯提出的,工作十五小时就能满足生活所需,已经达到了,但是达到是当年的生活标准,但是多年过去,生活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衡量现在生活的时候,以“有效生活”的角度讲,工作15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3、“家族企业”角度

两个人结婚就是在用自己的资源在做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 由于在家庭中,两个人付出不同,女方先付出而男方后收获,在开局之时为了保证做一份抵押也未尝不可。

4、论分工

当你发表言论时,未必有足够的信息,也未必有正确的判断到底谁是“蛋”,谁是“石头”,当每个人各司其职才更有可能达到正确的方向。(私心讲一下,薛教授这场讲的不如大紧和李诞,确实没有合理的监管和衡量标准,谁又能保证专家说的一定是对的呢)

5、男女有别

由于进化导致,男生更在意女生的肉体出轨,女生更在意男生的灵魂出轨,所以男女对待事情的方式可能不同,当出现另一个追求者时,男生更倾向于不告知,女生更倾向于告知。

6、博弈解决方案

当双方处在一个博弈情境中的时候,如何能更快的打破僵局,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汤姆肖林在1960年提供的观点,在谈判的时候尽量找到一个所谓的“聚焦点”,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来执行,同时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如果政策具有长期性的化,单一的处理方案并不会一直降低其中一方的利益,而是在市场的平衡中,这一损耗成本会自动转嫁到更迫切需要的一方,也即法律无效定律。

(豆友推荐书目:道长推荐过的一本《冲突的策略》托马斯谢琳)

7、汉德公式

人在这个社会中,应该由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的人进行改变,这样在达到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最低,改变这个世界很难,但是看惯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并没有这么难。(10.26 期辩题:父母再婚,孩子该不该反对)

8、弗里德曼的偶然性

鸡飞狗跳按钮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是降低社会整体的幸福感,成本这么高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如果你认为某个人是你生命中的唯一的话,那你是对偶然性有着深深的误解,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个唯一的话,你们根本就没有机会遇见,大多数人都是在合适的年纪从身边合适的人里选择了一个想要在一起的人。(10.27期辩题 :前任有新欢,有一个鸡飞狗跳钮到底要不要按)

 4 ) 当奇葩不再奇葩,说还能不能好好说——奇葩说观赏指南

《奇葩说 第五季》很快就要进入尾声了,来说说这个陪伴了我五年的节目。

这一季开播的时候,傅首尔和董婧的事频频上热搜,也推升了节目的关注度。

作为一个老粉,我的内心是悲凉的。

这就好像你的idol明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力派,却让人感觉非要借助绯闻、作秀和口舌之争博取关注一样——什么时候,奇葩说这样一个以内容取胜的网综IP,需要这些“身外之物”了。

第五季就在这样一种喧闹的氛围中,鸣锣开战了。于是,死忠粉亲眼见证了TA的高开低走,从第一季的9.1分,跌落到现在的7.1分。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让我分析评价下滑的原因,我觉得来自于以下几点:

1、先锋属性:奇葩之所以是奇葩,代表的是少数、小众和不落俗套。奇葩说最早的先锋性就是代表少数派发声,与主流价值观点形成对抗与冲击,来达成多元性。它是少数派的自留地,也是唯一能让直男艾力沦为弱势群体的地方。就像我在自己的另一篇文《假如我们是生活里的少数派,该如何选择》里写的:“我们都可能在某个维度上沦为少数派,而这世上,从来都存在多数派对少数派的倾轧”——这种倾轧才是共鸣的终极来源。而第五季恰恰丢掉了这一先锋内核,让表达空缺了些许真诚。

2、辩论导向:当年说的最多的那句——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在这一季确实有了印证。这一季奇葩说请来了很多职业辩手,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煞有介事了,但职业辩手与奇葩说内核属性之间的融合还未到达一个相对契合的程度。

3、赛制安排:每一季奇葩说,都会赚取观众大把的眼泪,这是因为很多辩题,很多发言,让人有共鸣,直击人心。这一季我们依然看到了很多眼泪,但很多时候不是共鸣,只是自high。选手们越来越多地为胜负哭,为得失哭,而少了纯粹表达的快乐。

4、新人辩手:肖骁在李思恒走的时候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我们回想第一季奇葩说的时候,每一个奇葩的海选过程都有播出,那时候更像是一个养成类游戏,即使选手不那么强,观众依然能够从一点点的了解中,发觉选手在辩论以外的特质。而第五季的选手一上来就互撕开杠,像进入了斗兽场,与老奇葩同台混战,这种对场感的陌生甚至比实力更会影响临场的发挥。

5、辩题选择:爱情是时间和空间维度下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兼具理性和感性的两难选择。但围绕爱情的选题,也需要给辩论者留下充足的探讨空间,本季诸如:《结婚前,我让伴侣在TA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错吗?》、《恋爱中有其他追求者, 要不要告诉另一半?》、《恋人向你隐瞒自己富有or贫穷的背景哪个更不能接受》等辩题,在个人看来,辩论的角度有,但缺乏辩论的营养,这也是让部分新奇葩表现失常和尴尬的一项原因——毕竟不是所有辩手都那么经验老到,可以从逼仄的夹缝里杀出血路来。

图片来自网络

那些年,如果说,生活有别处,奇葩说就是别处。

而第五季的奇葩说,好像让人看到了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终于走到了成人世界。他变强大了,但他也变得无比疲惫,就好像面对着生活的我们自己。

于是,奇葩说变成了生活本身,我们无法再在这处“自留地”里,找到自己。

当然,作为死忠粉,我无意唱衰并仍然坚信,奇葩说是目前大陆将寓教于乐做得最好的网综。

我们喜欢看奇葩说,真的是看选手们唾沫横飞、巧舌如簧?或许是,但我想不全是。如果仅仅只有这些,我觉得丢掉了奇葩说的精髓。

我从奇葩说里看到了这些:

图片来自网络

1、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拿完第一季奇葩说BB KING后,我觉得马薇薇走上了人生巅峰,她在当时整季的表现是那么自信、从容,金句频出、气势如虹。她用上佳的表现告别第一段婚姻后的生活,并完成了一名职业辩手向公众人物的华丽转身,并在第二季奇葩说里,收获了与周玄毅的爱情。

那时候我想,能在辩论场上把很多道理想明白、讲透彻的人,生活里不成为人生赢家的几率很低吧。

如果这是一部小说,到了第二季就终结的话,我觉得这样的观点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第五季,马薇薇回来了,原先聪敏、睿智、霸气的马薇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赛场上有如神游的选手,而她也失去了与周玄毅的感情。

诚然,水无常势,感情里的问题谁也说不清。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马薇薇不是她最佳的状态。

辩论是有技巧的,语言表达也只在生活中扮演很小的角色。我们过好这辈子,言语或许能派上一些用场,但更多时候,靠的是心和智。

图片来自网络

2、 我们都在扮演貌似合格的成年人,却依然渴望天真得像个孩子

人到底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我们会沉浸在陈铭强大的逻辑里,也会被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动。

人的矛盾性,就在于奇葩说啪啪钮所带来的票数剧烈波动上。

世界在教你做一个理性而沉闷的成年人,而奇葩说告诉我们,那些最动人、最刻骨的时刻,常常来自于我们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来自于我们的“无能为力”、来自于“挣扎隐忍和放手一搏”。

我们越来越游刃有余,可我们越来越怀念奋不顾身。

我想这也是我在看歌手时,那么爱杜丽莎的原因,多么极致感性的艺术家。

图片来自网络

3、永远不要丢掉英雄梦想,即使你正疲惫生活

马东形容自己的底色是悲凉,我特意去查了他的星座,果然是摩羯。

马季老师曾告诫马东,大意是说如果要混娱乐的这个行当,就要注意说话的尺度。

我已经找不到奇葩说“向父母出柜”和“伴侣宣称available”那几期了。

我们都只能在有限的的语境里去发声和讨论,这不是价值判断,没有好或不好——这是现实。

许多年前,马东在最后一期《有话好说》中最后一期坚持的主题是:走近同性恋;许多年后,他带来的奇葩说,依然延续着一贯的理念和主张。

即使被阉割、被调整,也要扛着英雄梦想负重前行,然后在插科打诨、花式口播和玩世不恭中完成布道。

而不是像李诞兄,成名后告诉年轻人:不要说太多真话,不要挑战大多数人;开心点,人间不值得。

在我看来,眼袋哥才是现实世界里的梦想与喜剧大师。

图片来自网络

4、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不要失去表达的热情

我是最近才开始回归豆瓣的,而我第一篇写了和小a的生活,就有人质疑:为什么要给自己贴上同性恋的标签博眼球。

异性恋里没有人在表达对恋人的爱慕、思念与不满时,会被认为是博眼球。我想,我在做的,就是希望有一天,当我提到这三个字时,没人再认为这是博眼球吧。

这个世界远还没有到为同志人群发声太多的程度,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的爱情是怎样的。

那我就剥开,袒露出来。虽然可能会有误解和伤害,但只有经过的路人看了,也许才会说:哦,原来他和他的感情,没有什么不一样。

当人们提到康永哥时,会更多地说他是一个温柔而睿智的人,而不再盯着那个“同志”标签,这就是坚持的价值。

不要因为他人的眼光而活,不要丢掉表达的热情。

 5 ) 蔡康永:我的体面,只是看透世事罢了

奇葩说第五季之后,很多人开始不喜欢蔡康永了。

因为“蔡康永太会说话也太会引导了,即使是一个他不赞同的立场上也能娓娓道来,用真情实感把人慢慢引导过去。”简单说,你如果哪边都能站,是不是太圆滑、太没立场了?

但大娱作为蔡康永的亲粉,必须要说:一个经历过世间所有丑恶的蔡康永,怎么可能没有“刺”?他只是把这些刺用“体面”包裹起来,愿意站在不同的角度替别人着想,让它不那么伤人而已。

而大娱赞赏的,就是蔡康永的这份体面,留给自己的体面,和留给他人的体面。

出身,给了他体面的内在

1962年蔡康永出生于台湾,可追溯一下他们家的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书本上的一段故事”。

蔡康永的家庭,不是一般的富庶。

蔡康永的祖父是经营上海自来水公司的老板,父亲蔡天铎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一手创办了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中联轮船公司,1949年沉没的著名豪华客轮太平轮就是这家公司的。

蔡康永曾说:“太平轮沉没之后,保险公司吓得立刻宣布倒闭,所有赔偿由爸爸的公司自己负担,但乘客人数之多,牵连之广,再怎么赔偿都不能让人满意。”

所以经历过太平轮沉船事件后,父亲蔡天铎陷入了赔付遇难家属的官司导致破产,不得已到台湾做起了律师。

但等到蔡康永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进入了台湾的上流社会,家里来来往往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客人。

如今的蔡康永能在各种场合优雅体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来自家庭的影响,从小就见过大场面,所以他能以“旁观者”的心态看世界。

蔡康永的母亲,不是一般的优雅。

蔡康永出生时,母亲唐瑛45岁,在他的文章《母亲的旗袍比花样年华更艳》里形容母亲是标准的“上海小姐”,即使到了台湾依旧过着上海名媛的生活。

每天12点起床洗头,做头。旗袍穿得很紧,心情好的时候,自己划纸样设计衣服。薄纱的睡衣领口,配了皮草,家里穿的拖鞋,夹了孔雀毛……

蔡康永的妈妈曾经是上海滩最性感的名媛,比张爱玲还有个性。

有一次蔡康永和王家卫聊天,王家卫说:“我对30年代上海的迷恋,来自于在夜总会工作的父亲。”

蔡康永却回了一句让他大吃一惊的话:“你戏里头的旗袍,好像跟我母亲的还不是一个路数,我母亲的旗袍,领子竖得比张曼玉更高。”

蔡康永过的,一直都是贵族的生活。

不仅他母亲依旧像在上海生活一样体面,父亲也是,一口上海话从未改过。

他们家保留着旧式上海贵族的传统,比如接电话时,要以“蔡公馆”自称;

家里的佣人,最多的时候有6个;

每天家里都会有应酬、有麻将牌局;

在他家的饭桌上,永远都吃不到平常的“家常菜”,都是和酒馆一样的菜色。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驼背的老太太,结果母亲告诉他那是曾经的“青岛第一美女”,他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即使见到再美的人,他也觉得“不过这样”,即使美如林志玲、侯佩岑这些大美人,30年后一样也会变成老太。

所以蔡康永会如此的优雅,是因为从小见惯了这样的场面,对这个世界看得更加透彻

应酬,让他懂得照顾他人的情绪

蔡康永的体面,还来自于家教的教育,因为“要永远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是爸爸妈妈教他的事

小时候,有孩子来家中做客,蔡康永就会被母亲派去招待;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去牌室跟客人打招呼。

有孩子把自己的机器人和洋娃娃据为己有,吃蔡康永的外国巧克力糖。蔡康永闹情绪的时候,爸妈就会教训他:“怎么连当主人的道理都不懂?”

然后蔡康永就明白了,原来客人的快乐是很重要的。

每次家里请客吃饭,父亲会一直注意有没有客人受到冷落。

“他从来没有让吃饭的时候冷场过,看哪个客人没人理了,就算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他也会去跟人家开玩笑。”

“永远把饭桌上最好吃的部分留给客人吃,不会让主人吃。”

这些家族应酬里留下的小事,最后都成了蔡康永体面的源泉,是出身,家庭、教育让蔡康永变得优雅体面,在节目上,更容易照顾别人的情绪。

《奇葩说》里,在王韵壹登场的时候,便贴心地问,这样讲话,会不会影响唱歌?

在陈述自己观点时,他永远像在温水煮青蛙,明明要把你往反面拉但会很温柔地说,“你都对啦,可是……”,就把你“可是”走了,然后你还信以为真。

蔡康永总是把很犀利的问题化解成很得“体面”的方式讲出来,:支持个人主义、保护隐私、承认人类的弱点……

他能把一切犀利的问题,都化成自己口中的道理,然后娓娓道来,让人听得舒服且易接受。

经历,给了他冷静的体面

外表很优雅,说话很体面,可他又是个很实际的人,面对问题的时候也更平静

2000年,父亲蔡天铎去世,2001年蔡康永就选择了公开出柜。

李敖在节目中问蔡康永:“你是不是喜欢男生?”蔡康永很大方地承认说“对啊”。

可是他没想到,本来以为是好友私下的聊天,结果第二天报纸跟电视就被当成头条报道出去了。

从此他成了别人眼中的“妖怪”,可是蔡康永仿佛对这些声音并不在意,跟自己的爱人同进同出,镜头前嬉笑怒骂,也再没有在公开场合回应过这件事。

直到时隔16年之后,在奇葩说的舞台上,再提到出柜,他痛哭流涕地在镜头面前说“我们并不是妖怪”。

而在这期“该不该向父母承认出柜”的辩题中,所有人都认为蔡康永会支持,可是他说“我想拦一拦”。

因为自从他出柜之后,很多圈内人想出柜时都会先来问他的意见。虽然经常调侃自己是娱乐圈“唯一一个出柜后还健在的人”,但从理性考虑又不想他们再走自己的路,因为自己没有把握在舆论之下他们能否挺得住。

一句话就透露出,这些年他过得并不好,“出柜”背后的酸楚我们不曾看见,可面对这些酸楚,蔡康永从来没有选择激进的方式来抵抗,而是选择用“冷静”来对抗恶言恶语,不被外人察觉到自己的伤痛。

以同志的身份一路走来,他深知人性是多变和善恶的,更知道一个人活着有多么不容易,所以他的温和,是一种保护色,只有如此,才能在泥泞中走得“体面”。

他用自己的君子之风,来对抗时间最恶毒的语言,也尽量不让这恶毒误伤其他人

体面,不是没有杀伤力

如果有一天,你读懂了蔡康永的优雅,读懂了他的温柔其实是他的铠甲,你就会明白:他言语中那些对“人性”的剖析,为什么会如此戳心,刀刀见血。

在蔡康永的访问中,他总能找到任性最脆弱的地方掐住它,这种看不见的 " 毒 " 就是洞察人性

早年间,蔡康永在《真情指数》节目中采访了成龙

当时的成龙刚拍摄完一部新电影,所以蔡康永问成龙的第一个问题是:“拍电影累不累呀?

结果就是这么一个看似轻描淡写的问题,让成龙在节目中哭了整整15分钟。连采访经验丰富的蔡康永,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了。

别人都想知道“成龙是怎么成为大哥的”,可蔡康永上来就像家人一样关心他过得好不好,“大哥”一下子就丢盔弃甲了。

蔡永康在《康熙来了》对舒淇进行采访,当时被观众当众骂“脱星”都一笑而过的舒淇,面对蔡康永的一句“什么样的事情,让你觉得最累”,舒淇却哭了。

在《恕我直言》上,蔡康永问江疏影“如果前男友邀请你参加婚礼,你会去吗?”江疏影答“会去”,蔡康永又问“那有名的那个前任呢?”一句话,江疏影就红了眼眶。

还有综艺大哥吴宗宪也曾说,自己这么坚强的一个人,在蔡康永的节目是自己唯一一次录到喊“卡”。

马东形容蔡康永说“你有一颗特别恶毒的心”,这里的“恶毒”,并不是贬义,而是他能轻易看穿别人的伪装与不容易,然后用温柔的话语,问出的最戳心的问题,能做到这点的恐怕也只有蔡康永了。

知乎上有一句话是“高晓松的每个理论,我都服;蔡康永的每个理论,我都信。

在第四季的奇葩说,面对辩论主题:如果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呢?

蔡康永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抛出了与 " 伦理 " 相反的观点——支持。

“我们对老人有个奇怪的想法,把老放在人的前面,老人首先是人,跟我们一样都是人,不能因为他一老就剥夺他作为人的权利。”

当长辈想去追求一种新的生活体验的时候,你要尊重他。这是蔡康永希望的,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不要轻易被别人改变,也不要轻易去改变别人。

做自己,和年龄和阅历都无关

在第五季的奇葩说中,面对辩题: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水,要不要喝?

虽然最后是正方“要喝”赢了。可是在最后的时候,蔡康永却说“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过程,而我们要用悲伤去面对失去”。

娓娓道来的道理,一下就把大娱说服了,本来大娱一直认为“人生就是要快乐啊”,可是现在却真心觉得“没有悲伤的人生,好像缺少了一些厚重感”。

这便是蔡康永,他的每个观点、问题,都建立在对人心的洞察上,因为他更懂,所以说出来的话,就更扎心。

体面之下,是他自己独特的灵魂

很多人说蔡康永只会说鸡汤,其实他是骨子里对这个世界的看透,带着高傲与不屑,有着自己的坚持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委婉的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蔡康永之所以温柔,细腻,清醒,是因为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没人比他更懂人性;他是一个体面的旁观者,一个温柔而有力度的人。

体面已经深入他的血液,所以他不会喜怒形于色,也永远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同时又保持距离感,充当一个旁观者,这种温暖你而本身又遗世独立的感觉,只有蔡康永才能把握的了。

我愿你心怀梦想,

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来源:沉默的大娱乐家

如果你也能写稿子~投稿微信:Dayu111_

 6 ) 《奇葩说》竟然活了五年,求生欲还越来越强

看完奇葩说当晚,看到傅踢踢,还是蛮有感触的

五年了奇葩说很不容易,为了能够延续,能够看出它真的在努力的改变,很开心,它依旧是喜欢的样子。

以下是傅踢踢原文~~

1

人生从来不是分秒累计叠加,而是一个恍惚连着下一个恍惚。

最近让我恍惚的一件事是,《奇葩说》竟然来到了第五季。一档以辩论作为核心元素的综艺,跳出了原有的小圈子,活了五年,也火了五年。

五年啊朋友们。五年前美国总统还是奥巴马,五年前从来没有人说年轻人该做好吃苦的准备了,五年前我还在报社写文艺评论,几乎每周都要在10点走进电影院,和来赶“夕阳红”优惠的大爷大妈一起共看《何以笙箫默》。

《奇葩说》就是那时候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我永远也忘不了,去瑞士旅行那会儿,跋涉千山万水,终于抵达采尔马特。在马特洪峰巍峨壮丽的雪景面前,我倒上红酒煎了牛排,掏出iPad看起了《奇葩说》。

那期辩题是情侣要不要看对方的手机。马薇薇惊为天人地说出了那句:“人家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跟你的器官讲隐私?!”

不开玩笑,那一刻我除了笑,更多是震撼。因为马薇薇用极强的感染力把简单的道理表演出来,哪怕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依然满满的煽动力。《奇葩说》刚好能让这样的“奇葩”,点燃各自心里的火。

后来《奇葩说》持续推进,我也和不少辩手认识交往,觉得他们真的是有意思的人,又毫不重样。能把天南海北的“奇葩”网罗在一起,《奇葩说》究竟是怎么样的,于我就成了更有吸引力的谜团。

2

中途曾经有过一次,我接到过《奇葩说》的面试邀请。后来因为能力不够,再无下文。我半开玩笑地问选角导演,是不是我这个人除了长相,其他都太正常了,一点都不够奇葩。导演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啊。”

“哦。”我在心里说,你们也真的是毫不客套啊。说着玩归说着玩,我依然一集不落地看,从一开始的交口称赞,到后来有了略显重复的批评声音。

马东专门在分享《奇葩说》的制作心得时讲过,观众经常会表达“你变了”的不满,但一档节目绝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符合甚至引领观众的预期。

因此,备受关注的导师阵容,除了沿用经典的“马晓康”组合之外,还请到收放自如的李诞和儒雅机智的薛兆丰。

李诞简直是接梗王,无论是导师互cue还是选手点评,都能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笑料。薛兆丰虽然是正统的学院派,却能很快地融入节目氛围,带来一些经济学视角的启发。

如果说之前几季是渐进的微调,《奇葩说》第五季的赛制规则简直可以用拼死求生来形容。

60位来势汹汹的新选手和老奇葩们混搭在一起,开展1 v 1的对战,赢者晋级,输者几乎当场回家。每位选手有3分钟发言时间和30秒用来结辩。

此外,本季的现场还安排了一台“开杠”的机器,像是彭浩翔电影里的分歧终端机。选手靠快速反应和逻辑能力,各自有2分钟的时间,一来一往见招拆招,迅速点燃全场气氛。

本以为老奇葩的人气和实力兼有,很难输掉。结果第二场,谈论女友的求生欲测试,信心满满的臧鸿飞在各自陈述之后以51比25遥遥领先,却在“开杠”环节被新奇葩李思恒用近乎“胡搅蛮缠”的方式扳平。

连导师都说,这组PK像情侣吵架,几乎没有道理可讲。最终输掉的臧鸿飞在录制采访时说,觉得心累,想回家了。

这场“求生欲大战”,已经不止是形式上的创新,它承载了更多不合理和偶然的东西,让辩论变得更具戏剧性。

前两天,我去现场看了录制。虽然不能剧透,但很强烈的感受是,看到第五季,也有很多老面孔,可《奇葩说》依旧能找到合适的话题,然后在戏谑与调侃之中,把立场和观点安排得明明白白。

3

有时候我也会想,看了那么多期《奇葩说》,很多辩题再无印象,这档节目留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后来我慢慢理解,《奇葩说》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辩题传播了哪些观点,而是在反复强调一件事: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真理永远有论辩的空间。而那些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抽剥拆解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

很多人说《奇葩说》的价值观是包容。而让包容得以成立的,恰恰把每个辩题掰碎揉开再有趣地说出来的持续努力。

一档以辩论或者说话为主的节目,缘何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也包含着更深层的意义: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意见纷扰的社会,比起追求一个确定的结论,不如抱定一种求真的姿势。它应该有趣,不然不足以广泛传播。它应该复杂,不然不足以成长壮大。它应该执着,不然不足以记录变迁。

《奇葩说》五年,可能就是这样一路走来,走到我们记忆和心灵的深处。

《甲方乙方》开启了一种怀旧的例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但时移世易也不是只有悲戚伤感。

至少现在我想说,《奇葩说》第五季来了,我很期待它。

 短评

臧鸿飞什么玩意儿?喊什么?有病吗 这么多季了也没个长进 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还留在这个节目里的 恶心(11.4更新 加两星 陈铭真的厉害 以前不喜欢他的发言 但是这一季太强了吧 他和董婧的最后开杠一分钟 怎么说都在自己划得的圈子里 厉害!(12.11更新 陈铭BB King!五星支持!

6分钟前
  • 啊哦额咦唔
  • 力荐

虽然第三期开始还是有在辩论了但是还是不喜欢这种真人秀的调调……各种落泪各种心里状态各种七七八八的真人秀 乏善可陈

9分钟前
  • 噶布夫人
  • 推荐

五季下来,就这一季我没法给五星。这种思辨类的节目,不可能每一期的出题和辩论都维持高水平,偶尔有起落也正常,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但是,李诞的加盟和新人的本末倒置我忍不了。根本没有在李诞身上看到思想深度和基本礼数,基本上可以说是毫无家教影响大局,不展开批评了,一万个膈应。另一个问题是,新人的注血虽然很必要,但是筛选机制太有问题了。虽然这是一个把辩论赛进行娱乐化的节目,但是老将们发言中的插科打诨仍然是基于立论和逻辑的,但是新人们似乎觉得段子才是制胜法宝,经常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荒谬感,看新人和老将混搭在一组里合作时,这个水平落差上上下下太难受了。

13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推荐

首先这个满星有鼓励成分,毕竟五季老粉。其实每个现象级IP节目从第二季起大多都逃不过逐渐flop的境遇,区别只在于撑几季而已。而奇葩说大概第三季开始就已经出现新鲜感消褪审美疲劳的问题。只是没想到姜思达突然地崛起像是给节目打了一剂强心针又再撑了两季。而到了第五季,一波十八折地拖到现在才播出,目前从第一集看还是蛮不错的有用心,至少大改赛制带来了不错的新鲜感,也竭力地找了很多新选手(虽然一眼扫过去都是熟面孔啦,什么张雪峰杨奇函沈玉琳甚至奶茶所长三棒子都是各种其他类型综艺出现过的话题人物。内地通告艺人时代来临?),而新导师蛋蛋和薛兆丰也是有相当看点。但四季bibiking退出辩手位,姜思达范湉湉也退出第五季,节目的精彩度会不会大打折扣呢?还是放眼期待吧。

16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按郝蕾的话来说,马东想赚钱,我不能说“不行啊,你得热爱点艺术”。可是,我不是演员(辩手),我是观众啊!

18分钟前
  • QsMotif
  • 力荐

高晓松第一期不来是对的。

19分钟前
  • 飞天小女警
  • 还行

可能是我接受能力比较强吧,这一季依然喜欢。

21分钟前
  • 曹笑天
  • 力荐

《中国有辩论》《中国新吵架》

23分钟前
  • 姜大噪
  • 还行

选题实在是乏善可陈,无趣至极。 翻来覆去的爱情题和这个节目本身一样,成了一块鸡肋。唯一慰藉:新爱豆,薛兆丰!

26分钟前
  • 香蕉猫猫不哭啦
  • 还行

陈铭真是被人设害的,明明实力与颜值并重,逻辑脑洞和辩论口才起飞,BB king急需要他的加入,拉升水平和深度-)

31分钟前
  • 我欲乘风
  • 推荐

奇葩说第五季怎么多了那么多有趣的直男!

33分钟前
  • 放大招!
  • 力荐

观众也太难伺候了,一个“奇葩”和“说”同样重要的节目,嫌吵闹嫌无脑的,非逼人家真拍成严肃的辩论节目吗?看华辩录像不就好了?好玩儿的不就是这群求同存异的人把道理揉进段子里活给你看吗?要啥自行车啊?

37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推荐

服了,臧鸿飞和马剑越有什么好留的?因为他俩是老奇葩???剪辑太恶心了,想知道奇葩说对它的受众是个什么定位,把观众当傻子来高高在上指点吗?我不明白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爱情题,亲情友情职场生活这些能延伸出很多啊,别告我这些广电都不允许,选题组是有人情路不顺吗???11.16高手和高手的交锋,目前为止本季最好的一期!陈铭老师这季优秀得令人惊艳!

40分钟前
  • 我如野火
  • 还行

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奇葩说的重点到底是奇葩还是说?(五季老粉,四星观望)(不观望了,9期结束,三星)

41分钟前
  • 小皮
  • 还行

以前是奇葩会说,现在是奇葩和说。

44分钟前
  • 油笔小鑫
  • 推荐

看到肖骁选陈铭的瞬间!好燃!!!太喜欢肖骁了好真实!不油腻!共享知识的那一集加一星。

46分钟前
  • AQA
  • 推荐

谁撒泼、谁会表演谁就能赢?也是够奇葩的。

50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这一季肉眼可见的变化大,前所未有的残酷赛制,但是不变的内核还是辩论和内容,新奇葩里有熊浩庞颖詹青云这样的辩论大神,也有李思恒这样的搞笑奇葩,比上一季的新奇葩要强,而且老奇葩如傅首尔臧鸿飞也稳定发挥,期待明天的花希!!

54分钟前
  • 风中芭蕾
  • 力荐

2018.11.3更新的这集,是我看了五季奇葩说最好看的一集。2018.11.16这期那么精彩,居然没涨分。

59分钟前
  • 海边的卡夫卡
  • 推荐

姜思达的出走是聪明的,人不能总停留在原点。

1小时前
  • 这个人有点懒er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