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

喜剧片大陆2024

主演:贾玲,雷佳音,张小斐,杨紫,沙溢,乔杉,李雪琴,马丽,魏翔,赵海燕,张琪,沈春阳,沈涛,许君聪,卜钰,朱天福,刘宏禄,张泰维,郭宇鹏,李海银,李国麟,张桂玲,孙婉竹,赵婷婷,法志远,姬晴,曹贺军,刘頔,贾文田,雷鸣武

导演:贾玲

播放地址

 剧照

热辣滚烫 剧照 NO.1热辣滚烫 剧照 NO.2热辣滚烫 剧照 NO.3热辣滚烫 剧照 NO.4热辣滚烫 剧照 NO.5热辣滚烫 剧照 NO.6热辣滚烫 剧照 NO.13热辣滚烫 剧照 NO.14热辣滚烫 剧照 NO.15热辣滚烫 剧照 NO.16热辣滚烫 剧照 NO.17热辣滚烫 剧照 NO.18热辣滚烫 剧照 NO.19热辣滚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00:13

详细剧情

  乐莹(贾玲 饰)宅家多年,无所事事。大学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乐莹选择脱离社会,封闭社交圈层,这是她认为与自己“和解”的最好方式。一日,在命运的几番“捉弄”下,她决定要换一种方式生活。在与外面的世界小心翼翼的接触中,乐莹结识了拳击教练昊坤(雷佳音 饰)。当她以为生活即将步入正轨时,接踵而至的考验却远超她的想象,滚烫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本片改编自电影《百元之恋》。

 长篇影评

 1 ) 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贾玲的腹肌给迷花了眼

前期过于恶俗,显得里面没一个正常人,甚至觉得导演是不是被全身烟臭味酒臭味汗臭味尿骚味和爹味的老男人附体。但坚持看到最后,还是有不少惊喜在,是一部值得一看、能够值回票价的好电影。

贾玲是适合做导演的。

下方影评涉及大量剧透,基本上透完了,谨慎点击。

————————剧透分界线———————

————————剧透分界线———————

————————剧透分界线———————

————————剧透分界线———————

————————剧透分界线———————

啃老十年疑似抑郁+社恐+讨好型人格的女主,遭遇闺蜜和男朋友出轨背叛,妹妹算计房子,离家出走做服务员。

然后听落魄男人说梦想,为了男人买300一节的拳击课+为男人偷偷花五千块钱买比赛机会还不让男人知道+为男人当保姆做奶妈。

然后男人打算把自己的梦想卖了,女主反对,被男的骂。到最后上了赛场发现,那男的是真不行,空谈罢了,实际只一下就被打趴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是真有点忍不了了,该不会要搞什么性缘脑为爱逆袭吧😅但还是勉强坚持看下去。

这个剧吧,当妈的拉偏架,当爹的隐身,妹妹毫无道德底线,男的更是个个儿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臭味,以为除了杨紫演那个表妹之外,就没一个正常人。结果这个唯一“正常人”,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终于发现,之前倾尽一切支持那个男人,并不是恋爱脑,而是“想赢一次”的执念,这执念不该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是关于这部电影我最爱的点!以为自己是因为爱而付出,但实际不过是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对方身上罢了,这终究是虚妄。)

她也终于发现,自己被那么多人欺负,是因为自己允许他们来欺负。

之后就是训练、逆袭、找到自信,观众也终于心里不堵得慌了。

前半截的恶心感,终于被贾玲各种高难度的训练动作、合理的运动服装+汗水+极度真实的狰狞充血的表情给洗干净了。

到底是女导演,最终没有强行大团圆,没有强行给男人过多浪子回头的戏份,也没有强行唯心主义胜利让业余打赢专业。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展现女主成长的过程。

贾玲在大雨里上楼那个镜头,实在是太绝了。大雨滂沱,黑暗的夜里,灯亮起,又熄灭,一盏又一盏,归于黑暗。

最终,她自己为自己点起了一盏灯。

一个倾尽自己所有去对别人好的人,因为没有得到善意而厌世避世。最终寻找到了一种方式,去看到自己,接纳自己,为自己亮起一盏灯,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贾玲的肌肉真好看啊!羡慕死我了!

ps. 我觉得这部电影被各种恶意差评,核心原因是:女主既不是为了男人减肥逆袭,减肥后还不化妆不服美役,素面朝天满面狰狞去运动,最后直接抛开男人自顾自成长去了;可是,毕竟女主前期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男人身上了,又不太符合现阶段女性思想要求的“不沾男”。这就既要被大部分男的骂,又要被一部分女性骂。

其次是抄袭/改编没有明说这个说法。别人说的原电影呢我没看,找个时间去看看。至于是借鉴还是抄袭,看完再说。(后续更新:现已确认是改编,原作为《百元之恋》。改编跟抄袭两码事,改编也不是差评的理由。并且,我认为结局改得特别好,这部的结局在我心目中胜过原作!)

至于别的理由,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大部分在骂营销。

营销算恶评的理由吗?“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话在电影行业根本就不成立,不营销那导演都自己砸锅卖铁赔钱拍电影去呗?

再次ps. 本来打的四星,但恶意差评太多了,那我就得改打五星了🤗

 2 ) 太喜欢这版的结尾了,怎么会有如此轻快的孤独

看《热辣滚烫》看得我在电影院里眼泪狂流。我太喜欢贾玲的眼神了,有那样的热烈和丰富,又偏同时有那样的朴直和沉静,能装下一个创作者复杂的野心,却又让人觉得,大道至简,无非是专注、持续的专注、直道而行。

在《热辣滚烫》里,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贾玲,这个不一样并不指她瘦了一百斤的身形,而是她呈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气质,就像片里的台词,“变了。不是瘦了,是变了。”

贾玲以前给人的印象,是个典型的E人,虽然是个细腻的E人,但情感的表达是外放的,幽默、机敏,圆圆胖胖,但完全不给人“钝”的感觉,反应极快,狡黠可爱,是暖场王也是救场王,在这个层面上,绝对属于“灵活的胖子”。

但在这部片子里,前半部里贾玲演的女主角乐莹,呈现出了一种“慢”和“钝”,像一团面目模糊的棉花,和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节节败退的状态,极其被动,世界以痛吻我,我回之以沉默、以退让,一次又一次的沉默,一次再一次的退让,直到退无可退。

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家里蹲”们的树洞心事,有很多人其实都是经历过巨大的内心创伤,或者来自于家人、或者来自于校园、或者来自于社会关系,与人的相处像一个陷阱,令他们感到恐惧和不安,而贾玲在电影前半部分的表演,把这种因恐惧而生的逃避呈现得非常精准。

而当故事进行到电影的后半部分,瘦下来的乐莹,仿佛是把之前面目模糊的棉花糖重新雕塑,一点一点雕刻出来了一个与世界的关系更清晰、更沉着、也更有生命力量的她。

特别喜欢乐莹下定决心打拳击比赛后贾玲的表演处理。有太多太多作品,都喜欢写“从前你看我不上,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喜欢写一个一个去报复那些辜负过自己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并不算“爽文”。因为瘦身成功后的女主角,依然安静,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对曾经恶劣对待自己的前爱人、对背叛过自己的闺蜜和亲戚、对一直欺负自己的妹妹,都有种既不原谅也不记恨的淡漠。

爱情、友情、亲情,都不由己,但对自己的打磨和塑造,却是唯一可以自己去努力的事。因此,电影里的女主角一直心心念念的“好想赢一次”,并不是要赢过任何对手,也不是要赢一场比赛,而是,在整场比赛中,自己能竭尽全力,赢一个回合。只要一个回合,就够了。

在整个人生里,在所有无常的生活里,尽自己最大努力,赢过一个回合,够了。

太喜欢片子的结尾了。是孤独的,但这是怎样轻快的孤独啊,是一个人在清白的月色下,步履轻盈地独身而行,问心无愧,已尽全力,向着未知而属己的前路,坦然走下去。

 3 ) 今后每一个痛得想死的瞬间,我都会想起乐萤,这就是电影对我的意义

这是一部后劲十足的电影。足到让我在看后5小时的深夜里辗转难眠,于是我决定记录下我的感受。

我看到的是一个徘徊在家庭和社会边缘,懦弱胆小的回避型人格,自我救赎的道路。

故事的前半段,用惊人的长笔墨描绘了主人公乐萤“被嫌弃的一生”。肥胖油腻的躯壳,怯懦的轻声,只是她不被喜爱的人生形象。

这绝不是一段讨喜的经历。因此也成为许多人诟病这部电影“丧”和女主“恋爱脑”的原因。

但看完整部电影再回头审视,这段经历非常值得保留,因为它恰恰是最能体现一个人触底反弹,实现人格蜕变的全过程。

电影里剧情转折点,也是最让我震颤的一个长镜头:以一个看客视角的大远景,见一肥胖女人,在漆黑夜里只身一人,步步走上四层楼的楼梯。

每向上一层,风雨骤起。再往上,风雨愈大。再往上,灯亮灯暗。

最终,只她廉租房灯亮起,像微弱的烛火在风雨中闪烁,直到天亮。

你不知道她在夜里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但是天亮了,她决定去打拳击。

因为她想赢一次。

在电影励志的后半段里,减肥,只是一个表现乐萤人格锐变的外化体现。

电影没有过多笔墨描绘她的心态转变,就像你突然发现,身边一个不起眼的胖子突然减肥了?去打拳击比赛了?

在台下看着她被打得落花流水,依然咬牙迎战时,你发现你能看见她了。

一个原本模糊不清的人,长出了新的血肉,有了坚硬的外壳,生动具体。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没人在意的角落里,她的确死过一次。一个热辣滚烫的灵魂,咬着牙拼了命突破了旧躯壳,达成了新生。

我想,看完这部电影,在我今后每一个咬着牙抱着自己哭的时刻,我也会想起乐萤。我会朝着她的方向,努力走。

这就是这部电影对我的意义,我诚恳地推荐给你。

 4 ) 如何男权主义地去拍一部女性主旋律电影

在铺天盖地营销宣传之下,这一部《热辣滚烫》成功成为了春节档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性作品。无论在社交媒体又或是电影预告,我们都可以轻轻松松地总结出两个主题“贾玲瘦了100斤”“女导演”。这两点又恰好正中“容貌焦虑”与“女权主义”这个时代性话题。所以不出所料这部电影成了爆款。但这两者存在的本身就是矛盾的。

无论男性又或是生理意义上女性,都在这里被安置在了一个非常明显,且导演刻意为之的“胖”“瘦”审美对立上,仿佛在影片观看之前就强迫观众去认同这样一个,通过资产阶级审美塑造营造出的“瘦”审美形象。这在本质上是极度反女性主义的。男性,但尤其是女性(她们承担着整个社会的审美符号责任)都被这样一个资产阶级塑造的审美枷锁所笼罩着,终其一生都要被进行美学上的剥削,如变“美”“变“瘦”“变飒”变“帅”,尤其是后两点,成了这部电影中我们所聚焦的贾玲她所背负上的符号。

在这样一个男权主义为中心的审美架构里,贾玲则是走火入魔,可谓将自己承受的一切现实的本体论痛苦都抛掷给每一位观众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颓废,妄图轻生,遭遇本体论种种迫害的胖贾玲,在经过了所谓的“变化”之后成了一个大他者所认同的一个贾玲,并在片中无数凝视镜子的场面中带给了观众一种令人不适的自反性攻击,她并没有赢,她恰恰输了,她跪倒在大他者,男权审美符号前面,并塑造出了一个所谓“更好的贾玲”,整部电影就是她,贾玲,自己面对这类所谓的“赢”在现实中的不稳固与空虚,于是塑造出了一个浪漫化的故事,仿佛想让所有人都去认同她这种转变,她这样就真的能认为自己改变了,并在形式上也填补了自己那本没收到的“赢”。

结尾,那更是令人感到无比心寒,首先是那给那个胖贾玲贴上的“好人”标签,仿佛这样一做就能无视导演前面整整一个半小时那对胖的残酷塑造,假惺惺的令人不适,这更是缘由90年代影像的影响,这带到了现代中国电影中。90年代是发自内心的十年,多有事情必须被经历过,所有东西必须被解释,是《低俗小说》获得了戛纳,而不是《红》。带着这样的创作态度,最后营造出的便是一个个现实主义幻梦“她减肥成功了,她赢了,我也要赢一次”。

 5 ) 一个大年初一去《热辣滚烫》里检验贾玲健身成果的人尖叫着从电影院出来了

大年初一中午场,电影院坐得满满的,尤其是,我注意到有很多女孩显然是特意和闺蜜来看的。

贾玲扮演一个叫“杜乐莹”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就开始十年的漫长宅家生活。

《热辣滚烫》一开始就有许多爆笑情节,比如贾玲和张小斐演的姐妹在家打架,那场面可是相当火爆!再比如李雪琴和乔杉二人贡献的精彩表演:李雪琴是贾玲的好闺蜜,乔杉是贾玲男友,结果两人搭上了……雷佳音扮演一个拳击教练,为了业绩陪着贾玲默默逛公园;烧烤店老板一副咸湿模样,忘了贾玲已在学拳……

在《热辣滚烫》的前半段里,我最难忘记贾玲不想再过宅家生活、从家搬出来的那段戏,把母女之间的关系,幽微而真实地展现出来。

看到她在气呼呼地收拾行李,妈妈就走过来递给她两千块钱,说刚开始总用得着,她硬气地拒绝了。没想到租房的时候,正好缺两千块钱,于是她只好编辑微信打算给妈妈:

“你早上给我的两千块能再给我吗?”

然而这时她收到妈妈的微信:

“宝贝女儿要独立了,妈妈为你自豪!加油!”

看到这段话,她犹豫了一下,就删了自己刚输入的那些字……电影院里响起善意的笑声。

再接着,妈妈那句话下面就出现了两千元的转账。

她没有再伸手要,可是妈妈却把钱打过来了。

——这就是妈妈啊!妈妈就是会为你担心,给你兜底,给你发尴尬的加油短信,妈妈就是这样子的啊!这段也太有生活质感了。

当看到贾玲训练变瘦的过程:“夏”,台下没有什么反应;“秋”,台下起了一点骚动;“冬”,大家都在说“瘦了瘦了”,再到“春”,她已经开始做非常专业、非常难的训练动作了,大家都在惊呼!

当贾玲穿起两截式的拳击服,露出漂亮的胳膊肌肉线条和六块腹肌,引发的是全场的赞叹,边上小孩很激动又很专业地说“她的肱二头肌练得好漂亮”!

看到健美的她走在长长的走廊里,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是的,她真的瘦掉“一整袋水泥的重量”(雷佳音语),她流了多少汗水,她吃了多少苦,现在她出拳迅如闪电,她已经可以打专业的比赛了!

——小时候不懂两个人打来打去有什么好看,只觉得野蛮又残忍,现在才知,原来拳击赛是这么好看!拳击既需要力量也需要速度,既锤炼肉身也考验智慧,拳拳到肉的痛和伤里饱含对肉身的敬意!只是电影里这一场,我看得满心都痛,因为乐莹实在被打得太惨烈了。她这一年虽然付出这么多,做得这么棒,可她毕竟是业余选手,在那个得过十次金牌的专业选手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对手的不依不饶,就是专业,就是敬意,当每一拳重重打到她脸上、身上,都仿佛会发出痛苦的回音。每当一回合结束,教练和训练馆老板都劝她别打了,说你一个非专业的这样已经很牛了,她都摇摇头,吐口血水,坚持下去。

突然,她在挨打之中瞅准了机会,打出了漂亮的反击,对手倒下了。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她要小宇宙爆发,要反败为胜了……但这毕竟不是热血动漫,对手的实力远胜于她,那么好的反击机会,只有一次而已。

终于,当她倒在拳击台上,在那么短短几秒里,她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而你会发现,她原来受过那么多委屈,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眼泪也会不知不觉盈满眼眶:

原来李雪琴说“你要不来大家就知道我是当小三了”,她真的去当伴娘了;

原来霸道的妹妹逼她过户房子给孩子上学,她真的签字了;

原来在电视台做编导的表妹是存心设计她在电视上出丑,她在耳麦里听见了,也默默咽下了这口气;

原来雷佳音和她同居,对外人却不承认她是自己的女友,她都听见了;

原来在那风雨交加的一晚,她真的绝望了……

原来她受的苦老是没个完,可是在这漫长的几秒钟之前,电影只是滑过这些情节,却没有点破。

在这短暂却又漫长的回顾之后,你再看她那搏命一样的努力,就好像更明白了。

在灵魂受的伤面前,她肉体的伤痛简直不值一提。

她是老实的人,善良的人,不代表她不知道自己受了伤,或受了伤不难过;她是胖子,不代表她就只知道嘻嘻哈哈,没有敏感丰富的内心。

唯有用肌肉替代脂肪,用肉身进阶,用拳头出击,才能战胜这些辜负,这些挫折。

这场拳击赛一共四个回合,看的时候你会觉得是很长很长时间,但实际上大概也就是两三分钟吧……终于,她站了起来,她和对手拥抱,比赛结束了。

她是输了,但是她也赢了。

张小斐在采访中对大家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善良的人如何找到自己,如何爱自己的故事。”总结得真好。

这是一部一生一次的电影,无论对于演员还是对于观众。

对于演员,减掉五十公斤体重并将之拍成电影的机会,一生就这一次。(或许到现在,电影史上也只有这一次。)

贾玲是一个有着出色创作自觉的导演,善于从自己经历中找素材,所以看到乐莹的那些经历,我就在想,她这么了解讨好型人格,大概她自己也是吧。她很年轻就以喜剧和相声出道,大概总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身边人、让所有人开心。胖子总被人说成是嘻嘻哈哈乐天派,除了食物什么都不在乎,她也乐于让别人相信这样的形象,而藏起她的敏感和自卑。其实她是个有两个梨涡的漂亮女孩,她内心真的就这么甘心吗?

电影尾声的花絮里,教练问正在拉器械的贾玲:

“要是瘦了一百斤,你打算先干什么?”

她一边艰难地拉器械一边说:

“烫个大波浪,穿礼服裙子吧。”

多么真实啊,多么直接啊!

最后的最后,镜头里的贾玲穿着漂亮的白裙子站在海边。哎,你真好看啊!

而对观众如我来说,大年初一看到这样的电影,也是一生一次的经历。我既惊叹又振奋,电影里的乐莹/现实中的贾玲,这个榜样是多么真实可感,我们眼见着她一点一点变化,直到发生巨变,从体型到精气神,都宛如新生。这是一部充满人性的善意、如纪录片般真实、让人会很想在低谷期一看再看、很想和所有人分享的电影。

 6 ) 她不是变瘦了,而是变强了。

在电影的最后她依旧用着轻轻软软的嗓音说话,但再也没有人敢不把她当回事了。

要说热辣滚烫这部电影贾玲的宣传风波,把减肥打拳这个事情说成是为了男人为了爱情为了瘦简直是太侮辱人了,但凡稍微用心一点看完这部电影的宣传片段都知道她是为了自己为了强。

整部电影出场角色非常多,镜头语言和故事脉络深究都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说,我喜欢的地方也很多,但是为了不大剧透我决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说我对贾玲这部电影的喜欢。就是贾玲究竟是一个多么真诚的导演。

热辣滚烫这个故事和芭比一样又是一部掩藏在大众喜闻乐见的爱情叙事里只关于女人本来的故事。有男人存在又怎么样?在芭比里he is just ken在热辣滚烫里他也只是个男人。不会妨碍到她做任何事,只是无关紧要的注脚而已。

整个电影我其实一直在等一个人去启发乐莹,或者说刺激乐莹去改变,我一直猜是她吗?是他吗?是她吗?但到结局的时候我才猛然间发觉,不是他们,不是任何人,是她自己决定要改变的,从头到尾只有她一个人,这是她一人的故事,和妹妹无关,和父母无关,和男人无关。

从头到尾是她一人走过来的,她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失败,看上去似乎毫无希望,但她一直在努力尝试,努力接受,努力改变。这是多么拥有力量的一个女人。所有人一开始都被她骗到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改变的最多的实际上不是她的外表,她的体重,她的肌肉,而是她的神情,其中有一个镜头,她抬起头在一束灯光之下,冷冷地睥睨着一个沙袋的表情让我感到无比兴奋。

我有多久没有在大荧幕上看到过一个女人坚实的肌肉线条,冷峻的不带任何讨好的神情,我有多久没有看到两个男人跟在女主角的背后,他们只是陪衬,只是助手,你知道这种感觉有多好吗?

好莱坞的一位女性制片人威瑟斯彭说过她曾经在各大公司之间游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投愿意拍女主戏,后来她就干脆自己投钱组建女性电影人团队,找女演员自己做项目,后来《大小谎言》《早间新闻》大爆,她成功了。

而贾玲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就名利双收,最终以56亿票房收官,名列中国影史第三,但凡是个男导演这就已经能吹一辈子了。贾玲的所谓问题就在于,她是个女的,她拍的好电影营收好会招来所有的男疾男户,她但凡有一点点疏漏或者是任何可以抓到把柄的地方,都会被攻歼地特别厉害。

大家都看到过那张中国电影协会的图吧,印象深刻吧。不管哪行哪业女性想要出头都会比男人艰难一千倍,想要持续荣光站在山顶也会比男性困难一万倍。但她的存在会打破天花板让别人也知道,她们都可以。

我们需要贾玲,我们需要女导演,需要女制片人,需要女演员,需要女性团队。我们需要女性叙事,我们需要女性视角。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的内核根本不是讲那什么俗烂爱情的,而是一个女人对自己最深的爱意。这是一朵完完全全只献给女性的小红花。

鼓励自己,热爱自己,改变自己,告诉我们自己有无限可能。是看起来那么轻快灵动,但仔细感觉又那么款款深重的爱意。

她不是变瘦了,她只是变强了。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强烈建议看完电影之后再阅读。❤️❤️❤️❤️

首先我要说一句我真的很久没有在电影里看到一个女人作为人存在了。绝大多数的电影里,男人是人,女人却是女人。

我看到很多人对前半场一些描写女性缺陷的地方特别不适,其实很有意思,很多人的不适和恐惧还有破防是对女人真实性的恐惧,他们被惯坏了,只能接受制式化的一些男性导演的惯用表达,比如说贤惠隐忍软弱善良的妻子,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母亲,底层的拜金愚蠢精于计算的女人,高层的天真愚蠢死心塌地的女人,妖娆魅惑的女人勾引我,老实巴交的女人被我利用。

只有圣母与妖女的二象性,脸谱化公式化工具化的女性角色,红白玫瑰的叙事,全都是围绕男人而产生的故事。

总而言之,大多都是愚蠢的,轻易陷于情爱的,任人摆布的女人。他们是没办法接受女人是为自己活的。

而在贾玲的电影里,张小斐的妹妹角色婚内出轨,李雪琴的闺蜜角色做了小三抢她男友,杨紫的表妹角色为了转正利用她做戏,但这一切都轻飘飘地过去了,没有任何人多余谴责一句,这是我很少在戏剧电影里见到过的一种可能性。

她们都是在为自己而活。她们都在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这是很难见到的,所谓女人的主体性。她单独作为一个人存在了,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母亲,不是谁的女儿。

坏女人也要过这一生啊,这些女人有着很多影视剧里很少见的高配得感,即不管做什么,我只要活得好就行。

因为这通常是男人才能理所应当得到的处境,男人婚内出轨是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男人做小三是为爱做小三是深情不寿情难自禁迫不得已爱而不得,男的在职场上不择手段是理所应当是成王败寇。

这是只有男人有的待遇,即可以犯错的待遇,可以有瑕疵的待遇,即使犯错即使有瑕疵依旧可以活下去,依旧可以被人喜爱,依旧无事发生的待遇,我在贾玲的电影里见到了,一个女人被当作人的待遇。

是的她们的角色不正确,不讨喜,甚至有点令人生厌,那又怎么样,接受或者破防,由你选择。

非常感谢贾玲给女演员这样的机会,这也是只有女导演可以给出的机会,演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即使出场时间不多仍然令人惊艳惹人深思的角色。

然后其中有一场戏特别好笑,就我们经常在男主电影尤其是特工啊英雄电影里看到共度一夜之后与男主艳遇的美女裹着被子躺在床上不省人事,然后男主静静醒着坐在旁边一副深沉的样子思考人生。

这部电影就拍了睡完乐莹起来静静地梳头的场景,特别好玩,一些我们曾经多次看过甚至无比熟悉的东西被再次用女性视角拍出来显得特别好笑和讽刺。

还有我想夸夸女导演拍性骚扰,真的太久没见了,是那种真实的的恶心的,犯罪者的丑恶嘴脸都拍出来。没有任何粉饰的画面。

不会故意聚焦被骚扰者的细节皮肤,身材神情,不会故意渲染暧昧关系和气氛,不会谴责受害者,不会和稀泥,不会欣赏受害者的美。也不会洗白加害者。

这是多么值得感动的事情,我们真的需要贾玲,我真的受够了某些男导演(此处拉踩)如此变态地喜爱拍摄女人被凌虐的美,女人被犯罪的美,女人被强奸的美,女人被杀害的美。

我最喜欢的两个镜头一个是乐莹和昊坤交换人生的镜头,一开始是胖的乐莹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路过健身房,看着单面玻璃镜里一边打拳一边还在在意外表的男人感到向往,而故事的后半段乐莹在深夜里专注而认真地打拳,甚至没有看任何其他地方一眼。

同样的镜头同样的场景,甚至连人物都一模一样,但她们的状态完全不同,昊坤是装模作样的装逼,乐莹是拼尽全力的努力。

还有一个镜头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她在风雨中一步一步走向出租房,每走上一层楼,有一盏灯亮起又熄灭,像是她人生中的所遇到的种种事件和人物,却总是每次付出又幻灭,每次期待又失望,这个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特别有舞台剧的感觉,还制造了本篇最大的悬疑,即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在电影最后的结尾揭晓的时候才那么令人感动,才能那么直击内心。

贾玲在采访里提到她是故意增重40斤再减去100斤去呈现这个故事的,因为她平时的长相是讨喜的,被观众所熟悉的,她不希望这样影响了观影体验。

很多人认为自己笑不出来,觉得不适应,觉得不舒服也是正由于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她不想自己非常有观众缘的,长期的喜剧演员印象影响电影内容表达。

她在选择健身房的时候也特意没有去选那种光鲜亮丽,干净整洁的地方,而是选了那种二三四线小城市常有的风格和场景,混乱的嘈杂的真实的,那种随便一个小女孩走进去都不会觉得有心理压力的地方。

乐莹在走向最终战斗舞台的时候,身上穿了一件白色背心,胸口的字母是“That‘s Lihuanying’s daughter”那是李焕英的女儿。这种母亲和女儿之间的连结太让人感动也太让人振奋了。

能有这样的女性电影人真的是太好了,小女孩们看着这样的女性走在前面,看着这样的作品长大,简直是太棒了。

我小时候没有,我希望她们能够拥有,并且一直拥有下去。

整部影片贾玲作为导演和主演真的太真诚了,而真诚是唯一的必杀技。

在如今虚华浮躁的影视圈里,她用了一年半增重40斤再减去100多斤,她为了不破坏观影体验隐身整整一年多不参加任何公开节目和影像就为了保留惊喜。

她几乎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人生体验非常真诚且努力地在拍这部电影,她的第一部电影拍给了妈妈,第二部电影拍给了自己,我非常非常期待下一部电影她会拍什么怎么拍,我期待着她的名字变成下一个票房保证,希望她在这条路上走的越远越好,越高越好。

在一切结束之后,乐莹没有迎接父母妹妹,没有拥抱闺蜜,也没有和男人和好,亲缘友缘性缘前尘皆散,尽数被抛诸脑后,她独自一个人在黑夜里向前奔跑。

一个强大自由的女人就这样诞生了。

 短评

看完想大喊:姐!

7分钟前
  • 珍珠
  • 力荐

评论区充满男凝和戾气及双标。1、从宣发角度说:贾玲营销为角色减肥没有问题,封神上映期间铺天盖地营销质子团为角色塑形就能获得一致好评,怎么贾玲为角色减肥就要被群嘲?2、从改编角度说:骂她没有原创力的,我问你,贾玲翻拍的日影,封神也是翻拍的IP吧,很多电影也是翻拍吧?要骂都得一起骂吧,是看导演还是看性别下菜碟吗?3、当我问出这两个问题时,他们又开始跟你谈电影内容本身了,闪躲的多及时,根本做不到有一说一的理性。无差别攻击,这就是双标,导演圈子是男性的天下他们看不上女导演,从里到外的双标。

8分钟前
  • 铁砂掌六公主
  • 推荐

承认女性的优秀会要了很多男性的命

13分钟前
  • Hsü Ch'ien
  • 力荐

她拍这部片子的目的根本不是说她瘦了这个事,是告诉你,无论你这个人活的有多烂、多失败、多差劲,只要你找到一件事,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一直做、专注做、拼了命地做下去,你会赢的,哪怕就一次。

16分钟前
  • 吴吴
  • 推荐

本片最大的成功是女主练了拳击后没有跟她的搭子在一起。

20分钟前
  • 比邻心理
  • 推荐

天啊这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评论区前排一星的点开清一色蓝色性别小标签,到底是谁在破防啊

25分钟前
  • 米饭爱好者
  • 力荐

我去,真没想到贾玲成假玲了,如假包换,真诚是真诚,但挺割裂“吓人”的。(1月4日 210斤-11月24日 117斤)没想到终于碰上了一次“货物对版”的院线电影,《热辣滚烫》宣发和电影几近一致了,不过也没想到这辈子减重也可以成为宣发卖点挣到钱。如此推断那张小斐增重至200斤岂不是也会票房大爆。贾玲利用自己的社会形象作为影片卖点和视觉焦点,除了“为了赢一次”的核心命题,更是见证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自己的“逆袭”“减重”之旅。很好奇下片后贾玲和宣发会不会提“改编”《百元之恋》的事儿,为什么带引号呢……几乎60%都可以用翻拍来形容。小到人物设定,大到情节拐点,几乎一模一样。强烈建议影迷朋友们顺带一看《百元之恋》,在经典原作与本土改编的互文中看《热辣滚烫》会更有趣味。

29分钟前
  • 茗政
  • 还行

拳赛之前的长镜头很燃,一镜到底展现乐莹面对生活重塑的斗志,犹如独行的猛兽,相击的拳套击碎了过去的一切。

31分钟前
  • 夹心层
  • 力荐

和上一部作品一样充满了商业上的算计和创作上的笨拙,但贾玲当导演最大的必杀技就是豁出去用自己的真诚去换钞票,可恨的是她这次又做到了,有些人怕是要气死了。

34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推荐

看的我热血沸腾,最大的感触是乐莹最后终于学会了拒绝,可能只有讨好型人格能懂,乐莹说出那句“我不喜欢吃牛蛙”是多大的勇敢

35分钟前
  • 阿婧
  • 推荐

看到那么多迫不及待的一星就知道某些群体对电影圈出个优秀女导演有多破防了。差评多少钱一条啊?赚钱带带我呗🧐ps:姐的背肌腹肌二头肌绝美!beautiful!一拳打爆酸鸡黑子键盘侠的头!

37分钟前
  • 豆友143277531
  • 力荐

大家对女性导演真的充满了恶意,减肥这个事情阿米尔汗没有宣传过没有上过热搜吗?独独对贾玲这么刻薄。真可悲。

42分钟前
  • 螃蟹必须蘸醋
  • 力荐

原版和减肥无关,贝尔德莱托张家辉为角色减肥没搞大型真人营销,预告照片不敢放就是要制造到底有没有减肥成功的话题,利用观众好奇心到影院解密。减肥让观众买单,虚假励志消费大众,但总有狗吃完使还说使香,提醒它还咬人一口。映前保密做得好映后大面直播,说不发减肥后预告不想引起焦虑,片中3分减肥MV片尾5分减肥日记,再剪个纪录片呗,怕是钱眼已经烂了。女性困境没拍出来,表演上没有人物的颓废只有情绪的虚弱,让亿万暴发户演确实很难。减肥洗脑观众,但减肥并不能改变吃相,谁也没有百万团队减肥,减肥也抵挡不了生活暴击。现实主义翻拍成兴奋剂商业片,各路财神赚的盆满钵满,评论区在打性别战,别人提电影环境资本运作某些人无故歪楼女拳,不知道触碰了你们ABCEFGHJKLNPQRTUVXYZ哪个点,女性观众胜利不是女权主义胜利

46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贾玲从过度肥胖的体型练到拳击手的体型,期间从来没有出席过任何活动没有买过任何营销,只发了一条长微博公布定档时间表达心路历程,全网就他爹的开始疯狂辱骂说她拿减肥当噱头骗票房。说真的我还真没见她拿减肥作营销的通稿,铺天盖地都是骂她的抵制她电影的通稿。为什么这几年电影行业女性导演纷纷崭露头角,中国电影业寒冬这几年你们b男导演逃得一个比一个快,怎么现在回春了又开始搞一些见不得人的下作手段蝗虫过境般回来继续挤占资源?美容美发行业是这样,美甲行业也要这样,所有行业全他爹的是这样,男的资源占尽还天天破防,别太可怜了。

48分钟前
  • 布裡格手記
  • 力荐

电影最后贾玲减肥的花絮比电影好看,以及为什么贾玲在电影里全程讲话都有气无力的样子

52分钟前
  • 黄色潜水艇
  • 还行

看点真的只有贾玲减肥

55分钟前
  • 友心
  • 还行

值得给努力的人五颗星!

57分钟前
  • 浅尝辄止
  • 力荐

成功的明星电影而非电影,从热搜词条上也可见一斑。总的来说是贾玲个人魅力大于剧作本身。前半段讲女主受到现实打击的时候充满各种经典性别刻板印象的小品,不懂为什么要刻画一堆女学员围着男教练尖叫,不懂为什么要搞什么姐妹阋墙,明明有更妥当的叙述方式但好像编剧习以为常用最偷懒的笑料作为剧情推动,我作为观众感到非常不适。但不可以否认的是看到后半段贾玲脱胎换骨动作敏捷出现在格斗场的时候,还是非常感动,结尾也没有狗血地走向瘦身成功就谈恋爱,而是和曾经的心上人之间来了个人生境遇的对换和比较,然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在黑夜中一拳一步地走向未来。万幸万幸,女性个人奋斗的主题还是立住了。

1小时前
  • Boringbbbb
  • 还行

最后倒地闪回的那一段真是全片败笔!!人是为了梦想而努力,不是因为周围所有人都是坏人!3min让电影里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工具人,落脚点突然变得让人像吞了苍蝇,真不该啊!

1小时前
  • 想去海边
  • 还行

最牛的是贾玲的男主完全真实地还原了我身边的(部分)男性形象,街边小便,喜欢贬低女性来维护自尊,只睡不负责走肾不走心,爹味儿拉满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实则一拳就倒,满口梦想实则见钱眼开,非常成功的男主形象,这才是不悬浮的、真实的中国电影

1小时前
  • Esye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