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陆毅,柯蓝,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胡静,张凯丽,高亚麟,白志迪,李建义,冯雷,李光复,赵子琪,丁海峰,张晞临,岳秀清,翟万臣,许文广,侯勇,黄品沅,王丽云,陶慧敏,徐光宇,黄俊鹏,李威,阚犇犇,唐菀,纪帅,李昕岳,黄薇,高英,赵龙豪,施大生,卞涛,何达,侯天来,沈晓海,郝光,孙宁,李学政,徐小恪,王海平,滕爱弦,方晓莉,李飞,于诚群,石强,王晞,何昕霖,欧阳培龙,刘若谷,杨嘉华,曹杨,张艺丹,李路,宗晶,赵雄,史政涵,王建兵,亚飞,贾米娜,张世民,潘兴源,赵文春,包云飞,陈果,马丹旎,张萍,胡世群

导演:李路

播放地址

 剧照

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1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2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3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4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5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6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13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14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15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16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17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18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19人民的名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6 12:02

详细剧情

  夜幕下的汉东省京州市,看似平静的官场霎时间阴云密布。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涉嫌受贿,遭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陆毅 饰)的突击调查。与此同时,侯亮平要求在京州市反贪局担任局长的老同学陈海协助调查有行贿嫌疑的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陈海嫉恶如仇,准备行动, 却被检察长季昌明拦下,一同前往省里汇报。此前汉东省由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高育良和省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吴刚 饰)截然分为“汉大帮”和“秘书帮”两派,新来的书记沙瑞金(张丰毅 饰)则无疑打破了两派的平衡。狡猾的丁义珍得知消息后潜逃海外,随后大风厂拆迁风波揭开了京州市乃至汉东省的官场黑幕。一场反贪风暴即将掀起……  本剧根据周梅森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论国产剧对话奇多,剧情全靠讲的现象

前两集还行,后面急转直下。不是只有美剧的制作模式有pilot集设置吗。在美国,制片商先制作前两集给电视台看,电视台看完前两集后才决定是不是购买,这样制片商前两集会花重本,一般请名导,名编剧,但等电视台购买后,制片商就要缩小投资以盈利,所以美剧有个特点,前两集十分抓人眼球,两集过后质量会有个明显的下降。中国电视剧产业一般的情况是,制片方跟电视台签对赌,以收视点为对赌标准,制片方要获得协议的价款,必须得保证电视剧要达到一定的收视率,所以这才催生了收视率造假的行业潜规则。但是这部片呈现出前两集不错,后面拖沓,质量掉了70%的现象, 不得不猜测,是不是行业规则在向美国看齐,尤其是像爱奇艺这样的网络电视成为可能的购买方出现时。

中国编剧和导演的问题实在太多:

1. 分析癖症候群。中国导演和编剧不知是怎么了,像《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人民的名义》这些热剧总是靠剧中几拨人从各自角度分析再分析同一件事,然后告诉观众事情是怎么样的,大家是怎么想的,想法是怎么变的。整个电视剧就像话剧一样,对话极其的多。举个小例子,比如在陈海被醉酒司机撞伤后,应该要拍跟司机有关的事,醉酒司机是谋杀还是过失杀人,这个人不是很重要吗?但是这部片的处理是,直接切到三四拨不同人群对话场景,异口同声地说经调查,醉酒司机真的是醉酒,接着不同人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各种可能性。我的天,事主司机一个脸都没给。中国编剧难道都是话剧系毕业的,只会用对话来描述事情,而不会用拍事情来展示事情?都说经调查怎么样怎么样,你言简意赅地拍下调查司机的镜头怎么了?或就拍司机一个醉晕晕的镜头,或是拍司机被审讯时的回应,然后再拍关键人物知道这事后意味深长的表情,留白更多,更深刻。 有一集我看累了,闭着眼听他们说话,竟然对剧情的了解没多大影响!美国70年代后发展出一种剧,对话极多,主要是为了让家庭主妇们能够边干家务边“听”剧,中国编剧写的剧对话这么多,难道也有这么个用意?细思恐极啊。

2. 还是太假,太跳脱。一堆人又作又假,陈岩石,沙瑞金这种高大全的人物太假了,我一遇到他们的谈话,还特别长,反正说的都是那个意思,全部快进。说实在这一两年都没看过多少电视剧了,特意为了这部看了看,实在难以忍受这些千篇一律的假大空,在这些节点上快进是理智的选择。沙说了一句”查,上不封顶,下不封底。“我听了这一句对编剧充满了鄙夷,现实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这么伟光正的话。最多是“下不封底”哪有什么“上不封顶”的,具体的道道就不分析了,分析了也发不出。如果是要把沙塑造成一个有城府有手腕同时正直的人,那么也不应该有这么一句伟光正的话,因为有手腕的人,明显是明事理,知机关的人,不会说这样的话——除非说的时候是“堂而皇之”,然而他说的时候又无比真诚。这些地方假得不行,无法忍受,快进也是对的。

另外,编剧还经常想通过一些人发表一些人生见解,休矣!别干这样的事!有些人生见解,或者编剧自以为的对人性洞见的观点,实在让人觉得浅薄,反而暴露了编剧自己的不足。这也是国内导演编剧的怪现象,什么《奋斗》《蜗居》等等很多,编剧总是想让自己塑造的主人公给大家讲人生道理,这种事可能放在十几二十年还可以,因为那个时候人民教育程度不高,视野不宽,编剧见识广一点。现在这个时候早就不是那样了,编剧有一个见解,要通过庞大的故事、和风细雨地来传达,而不应该是一种仅仅用人物说道理的方式来传达,这样太粗暴,也暴露了自己的浅薄。

再一点,整个剧实在太拖沓,太旁逸斜出。听说要拍55集,展示一个案件,再复杂有20来集就够了,在日本甚至10集就行了。过了一二集后,多了许多不值得写的情节,不值得写的人。郑西坡家的破事我完全快进,没有任何影响。

3. 镜头很差。电视电影都是光和影的艺术,有些人物形象镜头的角度、打光,镜头的切换很重要,是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十分重要的辅助,比如十分重要的高小琴,编剧其实想要塑造这么一个复杂的形象:

1)漂亮,且善舞、琴棋书画皆通,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2) 有高贵的形象,但出身卑微

3.)终究是权势之人精心培养的物品,有弱小的本质。

这样复杂的形象,首先是要高贵的,高贵之后再展示弱小的本质,会很有说服力,把她在整个大案中的关键地位变得让人信服,但遗憾的是,整个镜头实在太差了,看起来连日本妈妈桑的格调都够不上。格调跟隔壁小卖部老板娘差不多,有点土。另外还有一些更突兀的镜头处理,比如李达康丢了枝笔在桌面上,镜头会给1、2秒这只笔的特写;主人公上车,突然给车钥匙2秒的特写,这是干啥子咧,实在是迷之特写。若强行解释他是想通过这枝笔摔在本子上的镜头来表述丢笔人的心情,但是这种特写实在太多,基本上每集都有,我都观察到十几二十个类似的特写,这就成了弊病,其实要表达愤怒可以给个全镜头,直接拍李达康把笔丢在本子上,他的表情,动作,以及笔丢在本子的颤动都可以看到。这比较靠验演技与导演的镜头,拍的时候比较拖时间,所以可能导演才不这么安排。

说了这么多不好的,也得说一些正面的。这部戏似乎预示着涉案剧以后可以拍了,屏幕上不再是古装剧,抗日剧、人情剧霸屏了。涉案剧其实有许多现实意义。因为拍得差强人意,我去网上搜了下导演的履历,凭个人的经验,我断言这部片的导演其实导演功力是不足的,这部片能如此火,完全是因为题材响应了民意,我之所以能一直忍受看下去,也是想看看里面的故事到底是什么结局,以此揣测一些来自官方的意味深长的东西。听说导演还要联合这部剧的多位老戏骨再拍另一部电视剧,我觉得的吧,如果题材好的话,能反映重大民意的当代的涉案剧,那么依然有可能保持高人气,但如果不是的话,扑街的可能性更大。

前些天去参加一个文化产业会议,事实上平时我不怎么关注中国的电视电影,因为在我眼中,杂芜远多于优秀作品。公允地说,我认为以《潜伏》为代表的优秀中国电视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顶尖优秀的电视剧,但是这样优秀的作品近年来很少,可谓凤毛麟角。此是闲话不提。那个产业会议谈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感觉自己因为不大看中国电视电影,而忽视这个暗流涌动的时代趋势,也是我下定决心看部大陆剧的原因。会议中说到了电影,行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电影要成功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最后同意还是渠道为王。我觉得蛮悲哀的,我们的电视机制造行业就是一致认同渠道为王,也都能赚钱,但我们的电视有什么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的,电视机这个小玩意都没有核心技术,真是悲哀(去年京东方终于有所突破,但实在太晚)。我们拍的电影被这么多人骂,电影产业依然能挣到钱,只要有渠道就能赚钱,当然不会把内容放在眼里。这个对消费者而言不是什么好事,但就是因为有渠道就有钱,所以制片方并不care这部片有多烂。真正要做好内容,就是重视编剧和导演。业内认为电影业的核心问题不是导演而是编剧,电影编剧烂到这么烂这个有得辩解,因为要把故事在这么短时间讲好,也需要经验。但是电视剧的编剧也编得很烂,这个就说不过去了。

 2 ) 原来被神化的编剧周梅森,是个人民的“股神”!(转)



  “毫无疑问,我们正作为牺牲者在亲历历史。这也许是中国证券史上最残酷的一页历史。中国股市先天不足造成的历史原罪无法追赎,新的剥夺再次发生……作为一个把稿费积蓄全部投入股市的流通股东,今天我必须发出我的吼声:我愤怒!”——2005年11月,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现在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人民的名义》作者)写下了三封点击1.8亿次的公开信。

果发现周梅森原本就惯于用非正常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将自身过错开解为世道险恶、当利益受损时希望政府兜底、当顺风顺水时选择“感谢尚福林”时,也就不难理解《人民的名义》为何依然保留脸谱化人物描写和青天式人治套路了。

  彼时的周梅森,是金丰投资(如今被绿地集团借壳)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作为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信徒,“在一次次被套补仓中持有了该公司70余万股流通股”。然而就在整整12年前的那个4月,证监会正式推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周梅森感觉到,自己要被抢劫了。
由于写作带来的丰厚收益,周梅森曾是江苏最早10个坐进“大户室”的股民。过了几年“3元9角买进,4元5角卖出”的日子后,周梅森创作了一部后来在央视播出的《天下财富》,并借此向身边的朋友亲属们宣传:把你的工资投入股市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后来,当游弋股海多年的周梅森听到郭树清“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说法后,认为自己当年的做法“傻气直冒”,并禁止任何出版社再版《天下财富》,此为后话。

  历史原因所限,2005年之前中国证券市场上有近70%的股票是未流通的,这些未流通股的持股成本极低,如若放进市场流通,则势必对另外30%已流通股股东不公平。于是各公司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让未流通股股东按某种比例向流通股股东进行经济补偿。当时较为常见和公允的价格为每10股送3股——简单理解就是高中生和初中生同场赛跑,高中生需要让初中生先跑,让跑的具体距离根据双方实力差距而调整。

  作为金丰投资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也就是初中生代表,炒股已经亏了300万的周梅森当然非常关注“先让我跑多远”,当听说金丰拿出的政策是10送3.2(后调整为10送3.5)时,周梅森拍案而起,连写三封公开信,其中第二封信的标题“恺撒的归恺撒,人民的归人民”成为后来中国证券市场的标志性用语。

  由于自身名人效应以及文字感染力,周梅森第一次代表了“人民的名义”——当写下“七千万股民的投资信心丧失殆尽,远离毒品,远离股市!”时,周的电话就被全国各地的股民打爆了,甚至不少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有网站起标题曰《股市义士周梅森今天与您网上见》,同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周梅森入选社会公益人物候选人。

  最后果不其然,金丰投资成为中国第一家因为中小股东不同意而股权改革被否的上市公司。在周梅森“最好一步到位10送4,人民就会拥护你了”的文字攻势下,股改投票现场笼罩着混乱而激动的情绪,不少人带着宣泄的意味投下了反对票。一地鸡毛之后,金丰股价应声下跌10%。后来,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将周梅森列为股改代表人物,跻身万科王石和格力朱洪江之间。

  两年后,周梅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话音里流露出了一丝内疚”:“其实,现在想想,金丰投资送的也不少了,当时市场平均水平是10送3,金丰投资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平。”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气愤了,周说“当时深度套牢,财富缩水40%,很悲惨……但当时要不被套牢,就参与不了后边这个大牛市,我在这轮牛市一下增加了10年的财富,股改开启了伟大的牛市,仍未看到牛市结束的步伐,感谢尚福林主席!”

  “地方经济的乱象”

  2017年2月,《南方周末》采访周梅森,问及八年没出新小说,是如何把最新一部作品写完的问题时,周说“感谢那场官司,没有它,就没有现在的这部《人民的名义》。”

  官司的起因是2009年时,江苏东宝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向原徐州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借款1200万元(后改制为淮海农商行,简称银行),江苏丰裕粮油(以下简称A公司)为B公司提供担保。就像你们猜到的那样,B公司还不起钱了,担保方A公司同样也没钱。

  这时A公司的法人找到了在当地颇有财力的周梅森,说B公司在银行还占着些股份,你只要能帮B公司把钱还上,B公司的银行股就归你了。

  于是2009年12月,周梅森替B公司还了1200万元,而B公司持的是银行法人股,无法转至自然人名下,就先把股权登记至A公司名下代持,周梅森作为1200万股权的隐形股东。双方约定,半年内无法转让至周,就由A公司将股权转让给合规人,收益归周所有。

  到了2014年,A公司经营明显遇到了困境,向周梅森融资2700万元(此前周已投资150万元),A公司决定再给周195万银行股权,而原1200万股权因银行分红赠股已变成1560万股,合计1755万股。但上述股权转让一直没有办理登记过户。

  而A公司同时又为了向银行贷款,将以上股权再次反担保给其它关联公司,2014年4月,这笔股权被多家法院查封。

  周梅森向法院起诉,要求A公司及该银行协助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将上述股权登记至自己名下。官司经历了一审二审,从徐州打到南京,但最终仍然败诉。4000万投资目前看来很难回来。

  在《南方周末》的专访中,周说,“手持股权证自以为高枕无忧的我就此卷进了两年多的股权官司,它让我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地方经济的乱象,对人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这场股权官司就此走进了《人民的名义》,我就是小说和电视剧里股权被卖掉的倒霉的大风公司的工人们。我和工人们一样,陷到这个官司里面去,此前几十年赚的钱损失了。”

  可以说正是这个案子激发了周梅森将《人民的名义》继续写下去的灵感,可是他说错了,这不是地方经济的乱象,他和剧中大风厂的倒霉工人也完全不是一码事。

  他早就知道法律规定个人持银行股不能超过2%,却还是以企业名义持股高达50%。无论这种投资是为了帮朋友的忙,还是为了增值,都建立在弄虚作假的基础上。周的遭遇无关“民营企业倒闭潮”和“资金链断裂”,而是一场因为无视法律而导致的失败投资。严格来说,真正的“地方经济乱象”,正是以企业代持的手段违规购买法人股、超比例投资持有银行股权的周梅森本人。

  而在剧里,周编剧为那些“和自己一样倒霉”的大风公司员工,安排了一个兜底方案:达康书记让政府出钱,财政口2000万公安口1000万,为大风员工解决安置费问题。

  这种安排不是偶然的,在此前周所著小说《绝对权力》中,故事中最终负责拯救被淘空上市公司的就是地方政府。

  重看“反腐神剧”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曾刊载文章《反腐电视剧应该怎样走》,文中认为反腐剧自2004年后的衰落是缘于“作品内容雷同、因无法创新而丧失了活力”——“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的几年里,反腐剧已经从改革剧演变成为一个类型的标准模式:围绕着一个焦点案件,正义的一方要还原犯罪事实,反方则利用各种办法掩盖事实,随着事件的发展,揭示出这一简单案件背后的更大的利益纠纷,最后在一批主持正义的干部的坚持之下,案件真相大白,背后反方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被揭示出来。”

  如果按照这个模式来解读,被冠以一堆炫酷头衔的《人民的名义》,似乎与10年前的反腐剧经典模式并无本质差别——都是一个恶性事件揭开大幕,如《大雪无痕》中的张秘书被枪杀案、《国家公诉》中的大富豪娱乐城的大火案,而《人民的名义》原著中大风厂拆迁是烧死了人的。接下来是双方的利益纠纷,如《大雪无痕》中,是周密与九天集团侵吞国有资产;在《国家公诉》中,则是王长恭因受贿而私自处理土地纠纷,《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和赵家人捞黑钱占土地。最后是由一位主持正义的干部,通过人与人的斗争拿下腐败势力。比如《人民的名义》中代表根正苗红中央意志的沙“瑞金”,搅碎了汉东省的原有人事结构,凭借着从最高检携尚方宝剑而来、高风亮节平定天下的侯“亮平”,协同脾气又臭又硬的老干部陈“岩石”,依靠宫廷政治和尚方宝剑理顺了汉东省的政治清明和制度建设。

  难怪作家连清川在看完《人民的名义》后会发出惊叹:“这到底是周梅森一厢情愿的中国政治文明,还是真的就是中国本来要朝向的政治文明?靠着一群刚正不阿的清官,带来一个依然依靠陈旧的人治体系来维持和保护公民的安全和财产的国家?”

  然而,如果发现周梅森原本就惯于用非正常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将自身过错开解为世道险恶、当利益受损时希望政府兜底、当顺风顺水时选择“感谢尚福林”时,也就不难理解《人民的名义》为何依然保留脸谱化人物描写和青天式人治套路了。

 3 ) 转载北青网-北京青年报记者对导演兼制片人李路的采访

干货很多。
感叹一下:《鸡毛飞上天》加这部《人民的名义》国产剧要雄起的节奏?用心做剧,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演员内幕:大腕片酬都是“友情价”

陆毅的角色本来带点小痞,但最高检不同意

北青报:第一集开场的官员形象有的很脸谱化,比如副市长丁义珍,挂着LV皮带,表里都很浮夸张扬,吴刚扮演的角色也挂着反派相……这种表达方式有无奈还是刻意为之?

李路:你可不知道,七八年前官员的打扮,就是这样。丁义珍我们就没准备“埋”,开头潜逃,他就是一个贪腐、叛徒的形象,为此特别找了一个常年演太监的专业户许文广来演。原来还有酒席上口吐黄段子大谈女干部,后来剪掉了……其他的人,大家就不一定能够看得准了。

北青报:陆毅演男一号是一开始就定好的吗?

李路:是在几个人中选了他吧。陆毅其实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演员。他是“年轻的老前辈”,演得很好。来剧组前的两三天,他还在另一个戏上,最初的表演还带着点上部戏的表演状态。这个戏里面有他的师叔、师哥,坐下来轻描淡写地跟他带了两句。他马上进入了检察官的状态了。陆毅太聪明了,不聪明走不到今天的。

北青报:陆毅的检察官形象一出场,有人觉得很“跳”,跟印象中的“官员”不一样。

李路:陆毅这个角色从剧本的时候就开始“跳”了,我们开始是希望他有点小痞,或者说有点幽默感吧。最后最高检还是希望这个角色往正里走一点,因为是检察官的代表。所以他身上的江湖味道减少了一些。剧本保留了他吹口哨的习惯。不过,也只吹了几集,就被剧中检察长骂了,说你一个反贪局局长怎么老是吹口哨啊。后来他就再不吹了。还有一些别的小设计,后来也都剪了。

另外,你们不要以为检察官是“官员”,我们去最高检反贪局体验生活,那些检察官都很年轻,都很帅,不是这个市的高考状元,就是博士、博士生。

公检法,三家单位是“挂相”的。检察系统的工作人员是要动脑子的、不动拳头。他们是高智商年轻人,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官员,可活泼了。

张丰毅找云南省委朋友学演省委书记

北青报:剧中高级干部工作状态,是真听真看过,还是按想象的?

李路:常年的积累吧。我30多岁就是南京电影制片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后来管理江苏的影视剧十几年,了解不同层级的官员状态。我去敲周梅森家的门要拍这个戏,一定是有感而发。周梅森能这样写,我能这样拍,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不了解官员状态,对政策不吃透,拍的时候会走形。

比如省委常委会议怎么开,以前是长桌子领导坐两头,现在是领导坐中间,这些都是有安排的,以表明杜绝“一言堂”。如果你对这些变化不了解,不好拍。我还加了张丰毅扮演的新省委书记做俯卧撑、打篮球。现在书记就是这样,带领全省的中坚,像课间休息一样做运动,精英的干部形象就出来了。

北青报:你说对官场的个人生活体验和“有感而发”,如何落实到演员身上?

李路:所以我找的都是艺术家啊,艺术家都是有脑子的,艺术家都会拍戏,都会做自己的角色分析。张丰毅跟云南的官员从小是朋友。当知道要演一个新的省委书记,就回去找云南的省委领导交谈,做功课了,平常的坐姿啊,发言语态啊。好演员都是极其认真的,做看不见的功课。

北青报:有演员说拍这部戏压力挺大的,这是客套话还是真实的?

李路:真实的。高手云集,过招啊。我们这个组里,三个人拿出去就是一台戏了,结果来了四十几个,大家都坐在一起了。经常飙完戏要酒,“喝一杯,演得太好了!”或者是“你怎么演的?我怎么接不住呢?”吴刚有一场戏,演完以后对手演员说:“大哥,我服您了,您这么演我接不了,太厉害了!”

北青报:这部戏的大腕片酬都是“友情价”,您游说他们加盟的最大砝码是什么?仅仅是一起来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

李路: 张丰毅是读过这部小说的。 另外筹备《人民的名义》的时候,陈道明隔三差五就来,帮着一起出主意,怎么调整演员。我们拍的时候,他两次去探班,带着牛奶去看望大家,很关注这件事情。

创作内幕:没有定心丸,没有尚方宝剑

谈了几十家,签约后都不敢打款

北青报:这是十年来首部反腐剧,作为这个项目的组盘者,当时融资是怎样一种状态?

李路:投资遇到的困难,出乎意料。我做过几千集电视剧,原来一个资金盘子几天就能完成,但这个电视剧融资之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几十家谈完之后,签约不打款。大型企业、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视界领军公司都有,跟我谈的时候特别慷慨陈词,一定要投!最后,都没有投。主要还是对这个项目……因为这种类型剧已经十几年没有成功经验了,大家怕自己的投资打水漂,都能理解。人家都是投资行为,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折磨。几个月,合同签完,毁约,合同签完,毁约,不是一个两个,是连续。 上午签完我特高兴,晚上他们却告诉你,不能投。

我家有个大黑板,上面记满了这些人、公司的名字,他们哪天签的合约,哪天又把我耍了,全有。那个时候我的心天天七上八下的,遭死罪了。同时也反映了大家对反腐影视剧的决心还欠着一点,都在观望,该出手时没敢出手。最后是5家民营公司托起了《人民的名义》的资金盘子,而且他们还全是第一次做电视剧。

写到“副国级”并无“尚方宝剑”

北青报:如此艰难,您却有勇气坚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是有什么“定心丸”吗?

李路:啥定心丸也没有。我就是神经不正常(笑),敢赌!你想,当时平台没有定,周梅森才出三集剧本,我就出价了,价格不菲。你知道周梅森是根本不写人物小传的,人物走向在哪里?这些都不知道。

不过,我们是20年的朋友,他的反腐小说成功率很高。我是基于“周梅森”这三个字,基于13年没有出现反腐剧这种类型,基于反腐力度如此之猛,影视剧却没有反映,做了这部戏。

没有任何人保底,也没有人保证会跟你签约,或者哪个老大说这个可以。如果有的话,我也不会两年老成这样了。

北青报:故事写到了“副国级”,足以称为国产“反腐第一剧”了,当时是怎么敢写到这样的层面?有什么“尚方宝剑”吗?

李路:尝试!没有尚方宝剑。各种讨论会,我们发现反腐新闻的力度都这么高,作为影视作品也应该往上走一步。而且我是特命苦的导演,《老大的幸福》范伟拿了500字大纲,我们就开始干起来了。《山楂树之恋》当时小说还在印,我去找人家,人家正在捏脚,我坐小板凳跟人家谈了合作。《人民的名义》也一样。没有现成的饭,给我这样的“业余”导演吃。只有自己培植项目,没有“尚方宝剑”。

尺度内幕:审查比预想的好

没选央视是因为它有价格和集数瓶颈

北青报:外界猜测这部剧的审查一定是惊心动魄的,有什么可以披露的细节吗?

李路:审查比预想的好。周梅森当年的反腐剧都是800条、1000条的审查意见。因为当年反腐要藏着掖着。现在要正面回应,打虎拍蝇的故事比电视剧都精彩。如果一个电视剧作品拍不到比现实还精彩,就没劲了。

北青报: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湖南卫视而不是央视作为播出平台?

李路:湖南是我们相互选择的,央视有价格的瓶颈、集数瓶颈。在我们拍的时候,湖南台的人到现场来了三次,特别诚恳。我跟湖南台原来没有交集的,通过这次我觉得湖南台从领导到员工真的很朴实,真的是干事的。来了之后直接看看现场,看看片子。来了三次,每次都说要看片子,而且不是一个人来,是一组人来,一条龙地来,来了就可以拍板这件事了。

只写反腐败

不展示“贪腐过程”

北青报:前两集播完后,有网友评论这是第一“自黑”大剧,您怎么看这种评价?

李路:我特别认可,这是党和人民敢揭伤疤了。原来你敢这么深度地写、拍如何抓这些犯罪分子吗?现在敢了,自信了。有自信了才敢这么拍,有自信才能“自黑”。原来大家会以为这个剧是到了一定岁数、有了一定地位的人才喜欢看。后来我发现根本不是,现在的90后三观非常好啊。我们剪后期的都是年轻人,看剧的时候该哭的哭、该笑的笑。有一场老革命陈岩石去世的戏,有个小姑娘大哭一场。这个是装不了的。

北青报:剧中有句台词说“反腐上不封顶”,那拍摄时红线到底在哪儿?

李路:周梅森号称“反腐小说第一人”,“第一人”肯定有“第一人”的高超之处,他得把握,也有把握。这么多官员看过我们的戏,都说没有一处不符合的。这就是周梅森平常做研究、做功课的结果。当官不作为、懒政,实干官员不会讲不会说、不送不跑就提不上来……剧里全有展现。此外,我们这个剧有几大规避:第一,不去表现“贪腐过程”;第二不去表现“奢华手段”,第三不去表现“贪腐场面”。那些官员商人们怎么K歌啊、喝酒啊,还有行贿场面这些都没有。但照样好看——好看的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有血有肉。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4 ) 【4.29 E52更新】人民的名义中的官场细节&政治生态

虽然我相信很多观众对中国的政治包含官场会比我懂的多,但是我想还是有一些年轻人或者平常对此不太关心的人对剧里的一些问题可能不太了解。所以我这里就斗胆把我自己看这部剧时看到的一些官场细节跟大家聊一聊,进而说一些政治生态的问题,而我也觉得这些小细节也是这部戏很好玩的地方。 同时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loveofjoe , Joe和他的朋友们,本文会在那里首发(尺度原因,公众号会有完整版本)并一直更新(那里也可以评论、提问),同时还会有一些我的其他文字,谢谢! 如有不对,还请多包涵指正: ------------------三十一更4月29日E52----------------------------------------------------------------------------- E52 审判与审判以后、矛盾还在继续和感谢 陈老用他的一命换了陈海的眼睛睁开,看到郑西坡无声的哭泣,我也流下了眼泪。对于陈老,我只能用敬意了,那是老一辈的精神,是在我们现在太难看到的精神了。 最后以宣判结束,以人民的名义对剧中的“坏人”们进行了宣判。这是个法律问题,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所以这里谈审判只是我的个人看法,还请专业人士多指正。关于刑期的问题,对于贪污受贿犯罪,现行的法律下主要是以金额的大小与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如果按照之前的金额来说5000元以上就可以构成贪污受贿,现行应该为3万以上。先是欧阳菁的判罚,她受贿落实的金额为50万元,根据20万元以上300万以下并没有其他严重情节并且在后来也交代相关情况并且供认出了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她应该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她却是被以这一数额范围的量刑上限——10年有期徒刑,对此我表示不是特别明白。而我们看到贪污两亿以上的赵德汉则被处以了无期徒刑,以前的情况下,无期徒刑通过减刑最终的服刑期限大约在18—20年。根据人大最新的修法,对于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影响特别恶劣的死刑缓期执行后改无期徒刑的应处以终身监禁,不得减刑,不得假释。但是我不知道这对原本就是判无期徒刑的有什么影响。以前很多贪官,会利用尚存的政治关系,通过各种手段减刑、保外就医,甚至出现过判无期的贪官进去三年就出来了,还被发现到到各地旅游。但是现在像赵德汉这样的情况,减刑是不大可能了,但是是否会是终身监禁也依然存疑。由此我们看到50万跟2亿的刑期差别可能就是十几年的区别,这让我这种法律门外汉不得不唏嘘,这会不会让那些既然已经贪了50万(这个数在现实当中根本就不是个事)的干部继续下去呢?当然我也知道,法律的惩治效力并不是由刑罚的轻重决定,而是由犯罪被抓的概率决定的,尽管如此,对于贪腐的量刑我觉得可能依然还有改进的空间。另外赵瑞龙被判了死刑,但是并没有说是死刑立即执行还是缓期两年执行,以他交待时候的态度来看,我觉得后者的概率大,立即执行可能性很低。 那么他们判刑之后会如何呢?这里部级以上干部与以下干部的差距就很明显了。先说部级以下干部,他们通常会在地方监狱服刑,与经济犯罪的罪犯关在一起,住集体牢房、吃着标准很低的餐食,每天都要劳动获取减刑的一丝机会。我之前看过一个央视的节目采访了在广东监狱里的广东某市的市委书记,跟他在同一个监狱的还有同一个市的副市长、组织部长等干部。他们跟平常的犯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目光呆滞全然看不出以前是高官,他们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因为自己年纪大,眼神不好,而监狱的工作是做彩灯,他们往往都不能完成劳动指标。有个前高官带着瓶底厚的眼镜坐着小板凳上把彩灯放到眼前努力地做着,他说他一辈子都是写东西的,从来也没做过这个。剧中多数人判刑之后都会过着这样的日子,而监狱里真正的黑暗,我想很多人比我了解地更清楚。但是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曾经想过,高官到阶下囚这样的落差到底会把一个人折磨到什么程度,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对于省部级以上的干部,情况会有所不同,他们通常会被关到大名鼎鼎的秦城监狱,一个中国唯一隶属于公安部的监狱。在这座位于北京昌平的监狱,从58年之后就成了政治犯与高级别贪官服刑的地方,而省部级以上干部在这里就跟在普通监狱很不一样了。首先,犯人住20平米带独立卫生间的单人牢房(这个待遇似乎比朴景惠好一点),并且每天并不需要进行体力劳动,一日三餐由专业机构提供,通常为两菜一汤,早餐有牛奶,餐后有苹果,一周大约有1到6次的放风时间,不用穿统一的囚服,衣服由家人提供。平时可以读书看报,每天7点到9点可以看电视,除了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等节目也可以看。入狱前级别更高的干部,会有更好的牢房,会配有办公桌、电视与洗衣机,平时的时间也会相对更加自由。同时他们会接受定期体检,有监狱医院与指定的北京医院来保障犯人的健康。所以能不能上部级干部哪怕是在坐牢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不过随着燕城监狱的建立,秦城监狱也会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对部级以上干部的“服刑优待”依然会作为政治传统被保留下来。(这一政治传统最早也为了降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被确立下来的。) 唯一没有被审判的就是祁同伟了,他没有升到省部级,进不了秦城。一个如此傲气的公安厅长被关在汉东的监狱,他可能还不如直接去死呢。不过以他的情况,死刑应该是肯定的,不过依然不好说说是立即执行还是缓期两年。 易学习来到了京州,一杯酒喝完两个人就吵了起来。易学习来了三天,投资商就跑了好多,这让一心GDP的达康书记也是心急啊。这里不得不说说贪腐与商业的关系,商人的本质是逐利的,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核心考量。而优秀的政府与官员理论上应该站在人民的角度追求人民福祉的最大化。这两个利益与目标可以是一致,但是到了做大蛋糕开始分配的时候,这里面的矛盾是现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解决不了的。李达康知不知道光明峰项目里有腐败,他肯定是知道的,因为腐败才能让商人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个恶心而实际的问题。现在易学习来了京州,商人发现自己的利益无法实现最大化了怎么办?自然就是离开,这也是现在李达康最担心的事情。但是这是反腐的错吗?不是!这是现在商业社会一个还没有办法调和的问题。即便在美国,苹果也会把他的主要营收放在爱尔兰的公司,如果加州的州长在乎GDP,他也得抓狂。这里面没有什么反腐的问题,只是企业商人的自然选择。回到剧中,虽然李达康口口声声地说不做任何贪官的保护伞,但是面对着客观的情况,面对着易学习来了之后的GDP压力,他会怎么办呢?他的霸道个性又会如何是好呢?这依然是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 沙瑞金来汉东四个月,打了一场大胜仗,肃清了汉东的干部队伍,然而最后他跟田国富的对话表明,一切可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沙瑞金本质是好的,但是下面发生的事情真的可能不是他能全部控制的。网球场被改成了篮球场,白秘书还告诉我们省委跟省政府还组织了篮球赛让沙瑞金参加,这一切说明,所有人又开始往沙瑞金的身边来了——找到他的爱好,摸准他的脾气,就像省委开会时大家一致观点怼高育良一样,“沙家帮”现在肯定是子虚乌有,但是未来会是个什么情况就不知道了。沙瑞金也有个很好的秘书,等他下去任职其他职务的时候又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也就不知道了。官场的水不会因为一个,或者一群官员倒下了就发生彻底的改变,沙瑞金任重而道远,甚至也是危机重重。赵立春可能一开始也是好的,沙瑞金呢?还有他那么信任的李达康呢?这个矛盾也依然还在继续。 所有的这些,告诉我们现实当中,无论是法治、反腐还是我们国家的发展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就是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然后迎接新的矛盾。 当然这些也告诉我们,第二季如果有的话可能会很精彩,那时候主角就是李达康了,李达康大战易学习想想就刺激,加上沙瑞金的危机,陈海与蔡成功可能还有的秘密,赵东来、陈海、陆亦可的关系,加上京州那比海水还深的官场,是不是会有很多期待呢? 不过终于结束了,这个“影评”也要小小地告一段落了。31个晚上,七万五千一百七十九个字,我真的都不知道我是如何完成这一切的。 原本我只是把给朋友解释电视剧第一集里拘起来还是规起来的内容放到了豆瓣,不曾想这“绑了”我整整31个晚上。这是我人生最艰难的一次连载写作,我是以“双规”的形式——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完成写作的。为了每天的影评,我推掉晚上的所有的事情,每天准时准点在家看电视,然后10点看完,就要马不停蹄地开始写。这就意味着看剧的时候我一边注意剧情一边就要构思内容。查资料、写作差不多要至少一个半小时,然后是修改与排版。政治问题的写作从来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每天晚上我都必须写了删,删了写,最终大家看到的,已经是我改了好多次的结果,不然根本就发不出来。然后我发出文章,等待着大家的评论,也是为了知道大家看法同时了解自己的错误,这样往往就要到一两点了。这就是我最近的31个晚上每晚都要经历的事情。同时我还会为了想不到角度而抓狂,为了我写的东西政治敏感不能发而抓狂,为了如何能更好更准确更高效而抓狂。每天晚上从7点多到1点多,我几乎就是在打仗,为的只是每一次更新,每一个字,每一个阅读的人。 不过我竟然还是坚持下来了,我自己甚至都没有想过我真的能做到,但是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就是每一个阅读的朋友,每一个跟我谈论剧情、指正错误的朋友,每个赞赏的朋友,每个批评的朋友。 31天,豆瓣阅读超过30万,喜欢超过5000个,是每个人的关注与鼓励让我完成了这次小小的坚持,也是你们让我知道了写作与原创的力量,让我坚信了表达与讨论的力量,所以—— 我真心地感谢你们每一个人,大家都是我的朋友,是我的读者,更是我的老师! 31天,能与你们相遇是我的荣幸,感谢我们能一起度过这31个美好的夜晚,我也希望我们一起继续走下去。 -------------------------3月29日一更 E1 and E2-------------------------------------------------------------------- E1 双管、双规与昌明同志 一开头检察院人马开始出发的时候,被检察长的车拦了下来,而检察长说出了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双重管理。 在中国的地方政治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双重管理,像剧中的检察院,理论上是直属于最高检的,但是同时地方官员也要受地方党委的管理。这也是剧中虽然最高检要求了,他们依然要去省委汇报的原因。部门是最高检直属的,但是官员是地方党委的。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存在的很多,法院、检察院、甚至国税等等是其中比较突出的。所以剧中要向省委汇报是一个可以说必然的行为,从这里大家就可以感受到什么叫都是在“党的领导下”。 之后,各位同志开会讨论的并不是抓不抓的问题,而是“规”起来,还是“拘”起来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选择。所谓“规”就是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这是由纪检部门所做的行为,请注意纪检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所以双规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是否违反党的纪律的调查。而“拘”则是指走司法程序,说明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证据证明其已经违反了法律,这一程序在这里对象是“官员”,或者说是“公务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双规“管的事情多,但是弹性更大”,而“拘起来”,“只管违法的事情(比如你搞什么一言堂啊,甚至包二奶啊,不违法都不管),但是操作空间就小了”。所以剧中会议里争夺的不仅仅是这个案子应该给北京还是留在地方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留在纪检层面还是直接走法律程序的问题,对于各方利益相关者,这其中的差别就很大了。 然后,我想说说台词中的各种称呼问题,这个很有意思。关于称呼问题,59年中央有个规范文件,但是那是很早的事情了,之后各级地方党委也都出台过一些关于称呼的要求,其实并没有特别明确。而这部戏则是给出了一个范本一样的称呼模式: 1、称呼“同志”,这是毛泽东在50年代就要求全党的,所以在政府中互相称呼同志是基本原则。 2、对于上级称呼姓或姓名加职务称呼这是最标准的,例如,剧中反贪局局长称呼检察长为季检察长。 3、对于平级称呼**同志,但是这里也要注意平级当中的实际地位(是否是常委)与排名先后问题,例如李达康是市委书记,同时是省委常委,为副省级干部,而省检察长也是副省级干部,但是并非省委常委,于是李称呼季为昌明同志,而季称呼李为达康书记。而对于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来说,他跟李都是省委常委,但是其排名要在李之前,所以李称呼高为育良书记。 这基本上是最标准的官员之间称呼的模式,这个剧在这里做的还是很仔细的。 所以从第一集中我们看到,这是一部反腐剧,更是一部政治剧,不用指望跟纸牌屋那样的“有趣而刺激”,但是中国的“政治博弈”其实也很有把玩的地方。而我前面提到的三点也是中国政治生态中很有特色同时也很有趣的地方,如果能细细想想,其中都大有意趣。 E2 进一步、政绩与小官巨贪 第二集中一个很值得玩味的地方就是公安厅厅长祁同伟希望当副省长的这个点,他称之为“进一步”。“进步”中国官场对于“升迁”的标准表达,而祁同伟要进的这一步其实很微妙也很重要。省公安厅虽然是个厅级部门,但是其厅长通常情况下都是副省级干部,而副省长通常也是副省级干部,并且也通常不在省委常委之中,那么这个进一步的意义在哪呢?这是一个从公安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到地方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变,如果一直在公安系统,那么其空间通常都在政法系统内进行调动升迁,而省公安厅厅长也是很多这样的专业领域干部的最终实权职位。而一旦成为了副省长,则就可以跳出公安这个圈子,其发展空间可以立马大起来,通常副省长可以到省会城市(或其他副省级城市)做省委书记,从而进入常委,然后成为正部级干部或者调任其他省市成为正部级干部,其政治生涯将会不再限于政法领域而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所以从公安厅长到副省长,看似“平调”,其实是“进了一步”,并且是进了很重要的一步。 政绩。这是中国官员的命根子,这么说绝不为过,升迁靠政绩这是地方官员的最大准则。而所谓的政绩靠什么,现在看来还是GDP,经济发展,所以搞建设(搞拆迁),招商引资,让GDP排名靠前是一切政绩的重中之重,这是剧中李达康的核心思路,而这个思路下,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官员的各种选择和各种经济问题。例如,房价的问题,对于地方政府,卖地是收入来源,房价高涨是GDP来源,所以从本质上地方官员都希望房价地价上涨,所以所有的政策,限制从本质上都无法突破这一官员的“政绩底牌”,所以房价的问题,大家觉得会如何呢?政绩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玩,我之后会进一步说。 小官巨贪,这个问题这些年很受关注。其实吧,没有所谓的小官,贪污的多少跟级别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而跟这个职位的权力能带来多少利益有关,无论职位多低,只要能带来足够的利益,就是想贪多少贪多少的问题了。所以说,有的职位先天就是滋生腐败的,不是官员党性不够,没有良心,而是“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剧中侯勇扮演的这个国土部门的处长就是个典型,他的权力是项目的生杀大权,每个项目都是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那么每个项目搞个五十万又不是太轻松的问题了。所以试想就是我们自己在这样的岗位上,每天都是各种人求着一定要给你大把大把的钱,你又能坚持多久呢。说个现实中的例子,某省的交通厅,分管高速公路建设的副厅长,连续4任都被抓起来,甚至有被判死刑的,那你说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傻吗?而第五个就真的不会有问题吗?所以小官巨贪可以说本质上就是一个“制度性问题”,经济人假设,每个都要获得最大的利益。那么不改制度,不简政放权,这样的事情又怎么会少呢? 这集的后面的节奏有点慢,但是“政法系”的势力已经显现了,各种势力的问题,我之后再说。 -------------------------3月30日二更 E3 and E4--------------------------------------------------------------------- E3 and E4 疗养的老干部、限时政绩与不能犯错 这两集的节奏确实更慢了一点,而大风厂的爆发开启了汉东大戏的序幕,不过对于习惯美剧的观众,这样的节奏确实让人有点痛苦,而我只是继续说这两集当中的细节与政治生态。 陈岩石作为一个离休(根据他扛过炸药包的描述,应该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的副检察长,这两集的主角,而他的身份也是中国官场生态中很特别的一个群体。老干部不只是很多迷妹喜欢的霍建华、靳东,他们是官场的特殊力量,也是中国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有以下的特征:退而不休、免费无限的医疗,说不清的待遇。所谓老干部,其实指的是那些离休的干部,也就是他们在解放前就加入革命的群体(当然现在年轻的一点的高级干部或者地方高级干部、部队将领也属于这个群体),这些人退出了领导岗位,但是影响力依然通过他们的同事、下属等等依然存在,他们的力量虽然不如从前那么强大,但到现在也不容小视。而更为人知道与“无奈”的是这个群体占有的医疗资源,相对于我国普通民众的缺医少药,看病贵看病难,他们不仅可以住在高档的疗养院,同时可以享受最顶级并且全部免费的医疗,举个例子,很多大医院都很喜欢接收高级别的“老干部”,因为他们是被“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个老干部可以为医院带来之前一直想配但是却很贵的医疗器械,这个没有预算的医疗有时候甚至可以为医院带来“数千万”的资源。最后虽然对老干部的待遇问题,规定是很明确的,但是最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待遇呢?我们不得而知。剧中的陈岩石是老干部的“楷模”,但是又有多少老干部占着多少的资源,或者像剧中的交通厅的老厅长一样在那些平民根本排不上队的医院住上十八年,我们也不得而知。 李书记在这部戏里是一个很典型的地方一把手的形象,对于他来说,政绩第一。(继续来说政绩的事情)而且这个政绩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也是第四集最后,他一定要赶紧拆迁促进光明峰项目的原因,因为政绩是有期限。前面的剧情,我们知道汉东的省长还有半年退下来,而李达康书记进步的方向就是这个省长的位置,这一步也是他政治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所以他必须在这个期限内完成做够的政绩,为这一步获得做够的筹码。其实对于所有官员来说,政绩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个十年之后才有成效的项目对于一任地方官员几乎是没有用的,所以任期内能看到成效的政绩才是政绩。而什么才是“最快的政绩”?建设!现在的中国再也没有比建设更快的事情了,所以官员们更热衷于“拆了建”这样的项目,一方面拆建都是GDP,另外建成的一切都是一任内最好的政绩体现。所以李达康的“急”从第一集延续到现在。这戏是在江苏拍,京州又是省会,这不禁让我想起江苏的某任“建功立业”的市委书记,加快速度搞建设搞政绩,他更在行。 另外祁同伟这两集的表现延续他的“思路”,而他在大风厂这件事情上的处理上则表现官场另外一种作风——少犯错,尤其在关键时刻,宁愿不做事也坚决不犯错。在他现在要当“副省长”的节骨眼上,一边“讨好”未来可能是省长李达康同时避免犯错是他的原则。而其实对于很多官员来说,这是也他们做事的方法,有愿意“出风头”的,更多的官员是这样不要犯错的,所谓“惰政”也就是这样,而踢皮球,推诿责任也是出于这种坚决不能犯错的原则。 最后,来猜猜汉东的窝案谁是幕后boss,现在还不算明晰,但是从第三集陈海本来要跟陆毅说他知道的线索的时候,他看了看周围的两个姑娘,那个不知道从哪塞进来的“华华”自然是不重要,那么另外一位是谁呢?她又是谁的谁呢?这个细节让人浮想联翩。 —————————3月31日三更E5————————————————————————— E5 小金子、秘书与汉东大学 说陈海被车撞了不算剧透吧,这集的主角是他的父亲,我昨天说的老干部。白志迪老师今天的演技也是让我很佩服,尤其是医院那段戏加上内心独白,几个腿部的特写,腿脚都是戏啊,感觉他老人家的小腿比某些年轻艺人的表情都丰富。 “小金子”这句话从陈岩石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可想而知李达康的内心活动,昨天说的老干部问题在这里又有了新的升华。作为一个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干部,他即便是离休,能量还是可想而知,如同高育良说的那样,就是找到中央的某个人都是很正常的。关于老干部的话题,昨天也有人说到,他们为共和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特殊待遇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同剧中的陈老这样的自然是社会人民的中流砥柱。如果相反方向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是老干部真的回到群众中去了吗?而这位老干部如果只是个普通人又怎么能挡住强拆呢?如果不是那句“小金子”,李达康真的会停下来吗?这个问题,我只是提出来。至于小金子与陈叔叔之间的关系,我则想看看大家的想法。 李达康是秘书出身,这是本集旁白当中说的。其实从一个细节立马就能知道他在秘书方面的一个能力——省委书记给他电话,他立马就从中提取出了“一把老骨头当火炬”这样精辟深刻的“指示”。从陈岩石提到沙睿金的语气就立马判断出两个人关系不一般,再到后来他在大风厂门口“演讲”时直接就“引用”陈岩石之前提到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高育良口中的“懂政治”,所谓政治,有人就有政治,政治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关系。而秘书出身的李达康显然极其擅长发现关系,总结关系。秘书是中国政治生态中很特别的一个部分,很多政治人物都有担任秘书的经历,而担任“秘书”既是一个极大的锻炼过程,也是一个加快政治生涯进程的好办法。做的多,做的好,不如在领导身边,而在领导身边久了的的李达康在政治方面自然要高过那个公安厅厅长。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与“政法帮”也从这集开始都浮出了水面。关于秘书,如果想了解,可以看看小说“第二首长”,或者去了解下曾经的“河北第一秘”——李真的故事。 汉东大学,这个剧中虚构的学校竟然贡献了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省反贪局局长、最高检反贪局的侦查处长,不一般啊。其实中国的地方政治生态当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往往省内最好学校的政法、新闻、经济等专业的同学(尤其是早期大学生较少的年代)会在一个省内的官员体系中形成一个派系。这里说几个像汉东大学一样在中国政治生态中产生体系的大学,(清华北大就不提了)。在中国省级行政区以及国家部委的一把手当中,那个学校出来的最多呢——吉林大学。再例如湖南财经学院,据称出现过上千位银行的行长。最后举一个高中的例子——上外附中,同一个班级走出了杨洁篪与王光亚,之后还有崔天凯,在外交系统也是地位重要。 最后关于总结领导的“重要指示”问题,我之后还会提到,记得前一集,侯亮平跟老婆在床上讨论“以人民的名义”,用了“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说法,床上都不忘最高领导的指示,这是政治素养(这段台 词似乎是后期配上去的)。 ——————————4月1日四更E6—————————————————————————— E6 侯亮平同志的进步之路 今晚的最高潮出现在结束前,小金子来到了陈叔叔的家里,而我们的公安厅长此时正在陈叔叔家正在……接下来就有趣了。 祁同伟跟李达康一样,注意到了“小金子”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李达康在现场做了反应的“优秀表现”,而祁同伟则是现在才在陈岩石家里说,这效果就真的不一样了,唉,祁同伟啊。现在“小金子”又来了(他是不是提前知道沙睿金要来?),接下来更精彩了。 不过,不是我今天想要说的。我要说的是即将“回”汉东的侯亮平处长(副局)。 其实一开始就有很多人在分析剧中的各种人之间的关系:且不说最明确的陈岩石跟陈海,还有陈海手下的处长叫省政法委书记小姨夫,还有李达康的银行副行长老婆等等(其实还有很多,不再详述),当然还有我昨天说的汉大帮(高官老师与他的优秀学生)。我相信这是小说也好、电视剧也好,增加人物关系的同时也增加戏剧性的设置,但是这样的圈子文化不管是在中国的政治圈乃至于整个东亚政治圈都是很常见的现象,现在看来,两个寒门出身的官员是侯勇演的两亿贪官,另外一位就是我们的公安厅厅长了(我确实对他很感兴趣,他是这中间最典型的一个干部形象)。 根据这集当中侯亮平对自己老婆在咖啡厅中说的,他“十几年前”在汉东工作来说,他在只在汉东检察院工作过1年多一点,所以可以确定他从参加工作至今也就是“十几年”。如果说陈海的父亲是省高检的常务副检察长,叫省委书记小金子的老干部,所以说陈海“十几年”完成了从科员到副厅级干部(现实中很多的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同时也是副检察长,也就是正厅级干部,但是剧中并没有说陈海是副检察长,所以他应该是副厅级)的进步是“合情合理”的。 正常情况来说从科员到正处级干部,大致需要13年左右(当然有缩短的方法,例如很多干部走共青团路线,或者起步本身就高。正常的话,13年是个很理想的状态)。接下来从60万(这个数字,我不十分确定,请指正)左右的正处级干部到厅级干部的比例大致是5%甚至更少。而我们的两个同班同学都在“十几年”的时间内来到副厅级,这样的“进步”还是非常可观的。 说回到我们的主角——侯亮平,他在汉东工作了一年就“调回”了北京,这句话很有意思。既然是“回”北京,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他本来就是北京人。但是即便他是北京人,我们都知道从上往下去“锻炼”相对容易,可是从一个省检察院的科员直接“调回”最高检,而他调回去是因为的她的老婆(同样年纪的她现在已经是中纪委的副主任,也是副厅级,已经是三个副厅级了),这里面是不是有点意思呢?我不知道。 当然我们的侯亮平现在可也是副厅级,并且可是最高检反贪局括号副局的人物,这进步速度可是比陈海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让我不禁感慨的侯亮平同志的进步之路。 我跟朋友开玩笑,以陆毅在剧中的年纪职位与颜值,如果现实中真有存在这样的人,未来可能是要成为偶像级的高官的,这么帅的反贪局“副局长”放在现实中,哈哈。 现实中一届同学“十几年”出三个“副厅级”,那是什么样的概率,诸位参加自己大学“十五年同学会(二十年也行)”的时候可以看看自己跟身边的同学感受一下。 这集还有句重复了好几句的话“拆出一个***”,不过拆迁的话题,我就不说了。“进步”这个中国官场的“核心话题”,之后会继续。 ——————————4.2五更 E7 and E8————————————————————————— E7 and E8 站队、空降与不高兴的副局长 今天评分下来了一点(8.9分),我也在豆瓣看到了一些不太喜欢这部剧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类型,所以大家也都理解,这部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今晚的两集却给出了强硬的回应,甚至是从开始以来我最感到兴奋的两集了。 首先是小金子与陈叔叔的对话,对于现在的官场腐败说得是足够直接了,说明了他们对于腐败问题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认为官员都贪污”一句可能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民众是这么想的,国家也知道这样的想法。 然后省常委会上,沙瑞金书记举的某组织部部长的例子,“科学家的名字一个都叫不出,再偏远的女干部的乳名都知道,每天晚上都跟女干部喝酒,总要喝到几个。”讨论这个剧的时候,大家都在说尺度,这句的话尺度确实已经大到让我都有些吃惊了(比两亿处长更甚)。 当然最让我有感触的还是陈岩石的回忆与现实的比较,“以前党员的特权是扛炸药包,现在的特权是金钱与地位”,这句话的分量我想大家都有理解吧。 回到我今天要说的三个点:首先是站队。汉大帮与秘书帮前几集已经有所体现,现在随着赵立春的进一步“出现”,这里已经很明显地出现了两大派系。而有派系首先就是要站队。如今的官场的派系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官场政治的一种“常态”,同时也是最为可怕的。君不见明朝的东林党与阉党,“党同伐异”,两边做的坏事都不少。而反对“封建帮派”也是现在政府着力要解决的问题。而剧中我们的公安厅厅长,就是站队的典型,他是天生的汉大帮,在政法委书记老师的“带领”下“两年一升”,进步很快。但是随着高育良无法当上省委书记,而李达康有可能要跟沙瑞金“沙李配”而希望转投“秘书帮”,这就是典型的站队(这也是我说他是最典型的官员代表的一个原因)。结果嘛,看到第8集最后的大家都清楚,站队这个事可不是你想换个队就能换的。 空降。剧中沙瑞金与侯亮平都是空降干部,空降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并不少见。对于沙瑞金这样的地方一把手来说,换个省市是极为正常的(也是为了之后的进步积累不同省市,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与不同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经验)。相比与一路升上来的官员,空降兵有其劣势,也有其优势。劣势很明显,沙瑞金来到汉东22天,这下马威已经够了,虽然这些事情跟他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谁让他是一把手呢?所以稍微一想,大家都知道,这一切既是冲着李达康去的(他是直接被冲击的人),更是冲着沙瑞金去的。谁需要冲着沙瑞金去呢(这个是关键)?另外一位是侯亮平,作为从最高检空降过来的他,虽然跟汉东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显然他对于汉东的复杂程度准备得还不够,作为一个空降兵,摆在他面前的挑战也更大。但是对于空降来说,优势也是无可取代,那就是打破平衡,尤其是对于汉东这么个错综复杂,利益关系复杂的地方来说,一个空降兵可以打破汉大帮与秘书帮的斗争平衡(8集最后的争吵在常委之间发生,确实是太刺激了。)所以破局需要这些空降。 然后说一个小细节,就是侯亮平来到汉东反贪局后那个很不高兴的吕副局长。其实他的情绪很容易理解。看他的年纪应该也不小了,原本就有可能是一个比他年轻的陈海做了自己的上司,现在陈海倒下了,反贪局又面临着大案子与挑战,正是需要一个能立马接手的领导者,这可以说是吕副局长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先是代理工作,然后代理局长,最后顺理成章地当上局长,要知道从副职到正职这是多难的一个跨越啊),所以他不顾自己的身体拼命工作,也是要拼命地搏一把。结果侯亮平来了,自己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了,而以他看起来的年龄,这可能是他最后的希望了。而世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先给人以希望再彻底地打破,他能不愤怒吗? 这里我还要说的就是陈岩石不能升副部级的年龄问题,对于中国的官场,“年轻化”是一个要求与趋势,这就意味着超过一定年龄(具体的年龄,我了解的并不准确,还请大家指点),就无法完成下个级别的进步了,中国的官员队伍分为15级,可谓是每一步都要正正好好地在对应的年龄到达之前越早到越好,错一步可能就是再也升不上去。所以一个官员的进步,最重要的就是节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提升政绩的同时,不犯错显得尤为重要,任何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到此为止或者再难追上。) 第8集的最后,常委会上,沙瑞金开火,李达康攻击,高育良还击(我们的公安厅厅长哭晕在办公室,祁同伟啊,让你锄地,让你锄地啊!),这样的刺激的攻防还有谁会说不精彩呢?而这其中在之前有个很值得玩味的细节是,秘书帮的“真正老大”赵立春推荐了汉大帮的老大高育良?这多有意思啊。 ——————————4.3六更E9 and E10————————————————————————— E9 and E10 举手、一言堂与张凯丽说的忠诚 第八集到第九集,剧中为大家呈现了一次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只扩大到陈岩石)的过程,这种级别的会议现实中我们可能永远都没机会参与,但是这次的展现可以让我们这些门外汉感受一下。 党委集体决策是我国一直以来的议事决策方式,而剧中这样的干部任用这样的敏感的事项也是省委常委会的最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祁厅长急切地希望“进步”也指着这次会议,可惜除了空降的侯亮平,其他人都被“冻结”,作为带着任务来的沙瑞金这是必然的选择。 侯亮平的任用决定最后是常委们的“举手表决”。举手一直以来是中国政治投票或者决策中的常规方式,全国人大直到2006年的十届三中全会才开始试用电子表决系统,而地方省市使用就更晚一点。而到了常委会这个层面,举手却一直还是表决方式。但是简单的举手,其实也是经过了变化的。甚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过通过鼓掌进行表决的方式,即提议者问“是否同意**”,然后大家鼓掌表示通过;之后时期,举手的高度远高于剧中展示的高度,而某些人举手高度的不够,甚至成为了政治问题;当然也不是只有空手举手,拿着某本书举手的状况也曾出现在某历史时期中。而到了剧中也就是现在,右手举到与额头平齐成了举手的正常样式(举手但是不到这个高度表达了“保留意见”,就是剧中李达康的样式。所以举手其实是有三种态度表达的。)。 与省委常委会的举手不同,在京州市善后工作会议上,基本上就是李达康听取汇报,分配任务,单独决策了。那一边说着脏话,一边霸气分配工作的样子,颇有些霸道总裁的样子(迷妹在哪里,女主呢?)。这部剧当中,到现在为止,省长与市长的角色都是缺失的,所以少了“搭班子”这个很有特色的工作方式,而李达康的一言堂就显得更明确了。其实政府工作层面的事情,具体事务的场合应该是市长出现的,但是至今我都都没看到市长(之前交代是去中央党校上课了,发生了这么大事情都没回家)。对于李达康的个性,我有些疑惑,按理说作为秘书帮的人,做市委书记秘书出身的人,情商之高、办事的圆滑程度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在常委会上过于“犀利耿直”,而在市里的工作会上那样的“霸气”,似乎都很难体现他秘书出身。反而我们的公安厅长倒是更像是秘书帮的,不过他的城府却似乎有些欠费。(还是说说我们的公安厅长,他的跟高的关系确实是“老铁”,要知道在常委会上那样的维护,也是没谁了,这感觉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可是跟高书记相比,我们的公安厅长怎么就那么沉不住呢?) 作为没有读过也没有准备读原著的人(我会跟着剧情,所以会在剧集结束再去读原著),对于张凯丽的这个角色的出现感到有点摸不着头脑。她给高育良做着早餐,而高育良叫着她老师,两个人说话毫无顾忌,所以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一头雾水。直到张凯丽说到“最缺乏的是忠诚的人”的时候对高育良那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似乎让我懂了点什么。剧中其实有很多对夫妻,很多人评论这些夫妻的对话几乎就像在开会,怎么会有这么不生活化的对白呢?其实这样的高官家庭,如此的“政治夫妻”在东西方都是一样的(当然并不是说完全一样),《纸牌屋》中“下木”与自己老婆“没有夫妻生活”(其实有一次,捂脸)的对白其实也是这样的风格。对于他们政治就是他们的生活,这是我们这些远离政治的人很难理解。他们一天到晚都是那么说话的,回到家那么说话也就可以理解了,剧中的几对夫妻:李达康与他的银行副行长老婆、祁同伟跟他“家里的那个老婆”,高育良与张凯丽这对不是夫妻的**,都是十分有看点,这样的政治家庭也是我们了解官场生态的一个窗口。 最后再提一句我们的公安厅厅长,他跟高育良说请侯亮平吃饭的时候,高说不要让老板出钱,然后看看预告里高小琴、侯亮平、祁同伟一起吃饭的画面,唉,祁同伟犯错的机会太多了。我之所以如此关注祁同伟,其实是因为他的典型性:“渴望进步”、“四处逢迎”、“站队拜码头”、“老板买单”,这样“全面”的典型,太值得好好关注了。 ——————————4.4七更E11 and E12———————————————————————— E11 and E12 红绿灯、美女蛇与祁同伟的鱼塘 剧情到了11集,这部戏真正的第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反面角色”终于登场了。光明区的公安局程局长用他的一句“在这里我说你违法你就违法”和把号服摔到郑西坡身上的动作完成了他的登场。他就像很多宫斗或者都市爱情剧中的女二一样充分展示着自己的邪恶,直白的坏,充满自信的坏。不过他没能像那些女二一样在电视剧嚣张好几十集,顺带连演员的微博都被观众骂得要死,他没支撑半集就说不出话来了。当时我心中想,女二不需要情商只要够坏够妖艳就行了,他这么“直白”是怎么当上公安局局长的,直到他给我们的公安厅长献上了那个移动硬盘。 如果我是纪检部门的人士,我在这两集里至少看到了以下两个问题,包含那个红绿灯。因为剧中的主线是检察院线,在第一集的更新中我已经说了这个问题,所以剧里的很多事情检察院管不了,但是换成纪检部门可就不一样了。首先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公安厅长打高尔夫这件事,根据检察院上班的情况来说,这天还是个工作日。美女陪着,高尔夫球打着,我们的祁厅长还是很会在工作日享受生活的。中纪委报纸发文说过,“错不在打高尔夫球,错在违规”,且不说祁厅长这高尔夫会籍从哪里来的,就从上班时间来说,就这个问题就够中纪委处理他了,中纪委一年提106次提高尔夫腐败,数十名官员因为高尔夫球被处理,所以祁同伟首先应该感谢这部剧没有着力表现纪检部门。然后,我们说说那个造成拥堵,确保同行的红绿灯的问题,李达康让市公安局长20分钟把郑西坡带来,于是他就给“政委”打了个电话,保障通行。于是京州市的红绿灯就坏了,人民群众就堵路上了。根据中央的八项规定的第五条,“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李达康一句话(20分钟只是一种表达),市公安局长就可以交通管制,赵东来局长你是不是该跟纪委(当然不是市纪委)解释一下呢? 美女蛇高小琴终于正面登场了,她的背景是什么我还不想猜,但是她的能量之大,魅力之足还是让人印象深刻。面对我们的男主侯亮平那是一点都不虚,而我们的公安厅长则恐怕早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省常委会的内容她知道,侯亮平调查谁她知道,连出了事的区公安局长程度都是来找她,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现实中某省的“第二组织部部长”。当然她的大后台自然不是我们的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不过是她众多“男朋友”当中的一个而已。在现在的贪官政治格局中,高小琴是最重要的一环。收钱办事那是很低级的贪腐手段了,外面有这么个公司在,高小琴的百亿资产才是大贪大腐的基础。胡静演这个角色很合适,漂亮又不失聪明的感觉,美女蛇还不是那种妖艳贱货的长相,侯亮平受制于人设不会动摇,我们的祁厅长可是真喜欢啊。 最后,影评的主角我们的公安厅长——祁同伟。从一开始就注意他到现在,我是越来越喜欢他了,他今晚打了高尔夫、抽雪茄,还弄了个池塘养鱼,作为反面典型全面并且深不可测。我们尚且不知道他的鱼塘里具体有什么,但是这集中一条小鱼就送上门来了——程度,所以我们知道祁同伟的池塘中有贪官污吏,也有着贪官污吏们的信息证据。程度监听李达康的事情在残酷的政治圈中并不少见(这点无论东西方,美国政府监听着这全世界),但是在电视剧里出现还是让我挺吃惊的,而祁厅长先是义正言辞讲一大堆道理,然后就把这条小鱼给吸收了。(不要说这些贪官或者官员说这些话假,现实中有官员是在反腐会议的发言后被纪检部门带走的。说这些话已经是这些官员的条件反射式的动作,所以祁同伟说这些话的时候不会心虚,也没什么想法,因为在他说这些话根本不用思考)。我们这个在高育良面前的乖乖学生在小鱼面前展现出不俗的霸气,毕竟在大美女的面前可不得挺起腰杆不掉价。回到一开始第一集那个讨论抓丁义珍的会议,结合侯亮平说的高小琴在那时候从省委接到的电话,以及高小琴与祁同伟的关系,以及祁同伟其实不该出现在那个会议上的事实,我想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与猜测了。 官场政治,或者说政治永远都是个平衡。李达康在常委会上大骂公安厅厅长,他也对祁同伟要调用程度也没有办法。剧中祁同伟一个省厅厅长管不了市局的人抓蔡成功,市局局长也管不了区局局长抓郑西坡,双重管理、职权利益的纠葛,现实的政治就是如此,我很佩服这部剧能把这点表现得这么清楚直接,这也是最现实的政治生态。 ----------------------------八更4月5日E13 and E14--------------------------------------------------------------------- E13 and E14 真的假夫妻、裸官和祁琴CP的同命相怜 虽然我可以理解这部剧的节奏,但是我依然对剧中“郑乾”及其女友、林华华及其男友这些“年轻人”的戏依然表示无奈,比重高,营养少,演技……我能理解这部剧的创作者为了“贴近年轻人”(尤其是结合播出平台来说)所做的努力,但是这些年轻人的戏还是让人感觉到尴尬。最近李达康通过自己的表现争取了不少“迷妹”,说明争取年轻人靠的不是几个莫名其妙的年轻人的戏,最终依然出色的剧情与表演。 相反,在接近新形式、新事物方面,将“直播”引进突发事件的做法令人佩服(虽然这个在现实当中可能性不高,传到国外的概率更低)。这一点上比表现什么水军、删帖什么的新潮多了。 回到今晚的两集。李达康与欧阳晶的一场大吵是今晚最精彩的部分。同样要说官话,同样是两个“高官”的对话,这场吵架显然还是比侯亮平及其夫人的家中对白显得真实而生动。在中国做官员的妻子是非常不易,如果与美国相比,美国的一个政客无论是在自己的家乡或者常驻地竞选议员、市长州长或者是来到DC当上国会议员或者其他部门的官员,他们的夫人和孩子依然可以在相对固定的地方工作、学习与生活。而对于中国的官员来说,尤其是政治前途还不错的官员来说,“漂泊”是一定。像剧中李达康那样6年(自己孩子的小学)换了三个县也是正常的,到了省部级,如果还年轻有发展空间,去几个省市也很正常,并且通常都是南北、东西的大调动,(通常情况下县区的一把手不能出自当地,市也是这样,而到了省一级,确实有一直在该省发展的官员,但是更多的依然是外省调任过来或者有其他省市执政经验的。尤其对于大力培养的干部,不同发展状况的城市、不同经济状况的省市的锻炼都要有,这也是通常要远距离调动的原因)加上繁忙的工作,对家庭极少的照顾,所以我能理解欧阳菁的痛苦,再优秀,见不到的老公有啥用。所以分居也在所难免,吵架也在所难免。当然,这两位这场戏出色,跟两位演员的关系也是分不开了的。李达康的扮演者吴刚与欧阳菁的扮演者岳秀清现实当中就是夫妻,看来这种戏现实当中可能也发生过(不好意思^^),后面一集看着李达康接见大路(根据对白也是朋友啊),虽然他跟老婆已经分居已久,但是他头顶上的绿光还是我心疼啊。 欧阳菁要出国,李达康就要跟她离婚,为的是防止自己成为“裸官”。“裸体官员”就是配偶已移居国外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已移居国外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关于裸官这件事,1995年中央已将官员配偶与子女是否移居国外作为需要报告的事项,后来不断有各种相关的政策、规定限制裸官。(裸官有什么坏处,我就不说了),2009年,深圳第一次规定裸官不得当然党政正职与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正式给裸官判了“政治生涯的进步死刑”,之后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直到2014年中组部颁布《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要清理裸官,裸官在中国政治生态中就彻底走到头了。与此相关的还有县处级以上干部因私护照上缴,一般情况下不批准因私出国的规定(这是欧阳菁手里因私护照的问题)。这里会有人问,官员就不能出国旅游了吗?跟家人一起出个国都不行吗,这样子是不是侵犯了官员的“自由”呢?这里,我们必须明确,官员与普通的公务员还是不同的,就像国外政客与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是不同的一样。例如美国的政客在各种竞选当中几乎没有任何“个人隐私”可言,对手媒体都可以大肆宣扬报道,而对于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个人隐私却是收到保护的。同理对于国内的官员,既然选择从政成为官员(而不是普通的公务员,你可以选择不进步),就需要让渡出某些权利,既然你获得了人民赋予的权力,也就需要为了人民的信任按照规定让渡出自身的一些权利。选择是自由的,选择之后的结果就不能称之为“侵犯自由”。另外,现在大陆有钱人越来越流行把孩子送出国了,商人如此,官员自然也如此,所以裸官可能更多的还是对配偶的限制。有个笑话,如果美国、英国的学校在三月份开家长会,我们的两会可怎么办啊(只是个笑话)? 祁同伟,我还是要说说我们的公安厅长。他跟美女蛇的关系自然不一般,但是从他们的对话当中,其实我却感觉到了一点——高小琴并非是高育良任何的亲戚,可能真的是贫苦出身,因为她不论是作为高育良的“白手套”还是祁同伟的“红颜知己”,作为亲戚扮演这个角色都是不合适的。如果她真的是高育良的侄女或者女儿之类的,“组织上”肯定早就知道了,这对高育良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其实对于“高级版的贪污”,最好事情看起来跟自己没关系才是关键,我想这也是祁同伟到现在依然没有感觉到紧张的原因,毕竟现在所有的矛头依然还是指向李达康的(甚至直接就有他的妻子),而事情跟我们的公安厅长似乎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这才是高阶贪官已经具备的基本素质,祁同伟虽然一再地“情商不高”,但是我相信他在“隔离”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同时另外一个细节,警察审问蔡成功的时候直接问他是否跟侯亮平做过生意,说明对面的后手还有很多,侯亮平也要小心啊。对于祁同伟与高小琴,两个这部戏里为数不多的底层出身的角色,两个人说话的时候颇有点“同命相连”的感觉啊。到了这个程度,就不仅仅是肉体的关系,情感层面的交流可能更不能缺啊。(这里心疼一下祁同伟家里的老婆——陶慧敏,大美人啊,就算你没看过电影版的《红楼梦》, 你也至少看过《我爱我家》吧,里面的梁天的小表妹也是那个时代的女神啊)。 Ps.既然说到来了陶慧敏,跟吴刚夫妇,索性再补充几个“八卦”:剧中陈岩石妻子的扮演者王丽云,她的前夫是84年西游记金角大王的扮演者——车晓彤,没错他们两个的女儿就是车晓;我们的公安厅长祁同伟局里的妻子漂亮,现实当中许亚军的前妻也是大美女何晴;我不喜欢的林华华的扮演者唐菀(只是说角色)是05北电表本的,她们班最有名的是杨幂,另外还有一个曾经贾玲的美女搭档张小斐;另外像女主是三代、侯亮平老婆的老公是路金波这些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吧。(太八卦了,不过欢迎补充……) ------------------九更4月6日E15 and E16------------------------------------------------------------------------------- E15 and E16 婚姻与组织、班子和高育良的前途 15集相对来说是很缓和的一集,郑胜利跟他的爸爸与他的名模老婆、也行处长跟她的法官妈妈还有陈海家的早恋小朋友几乎把这集变成了家庭伦理剧,调节节奏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感觉也确实让人无奈。 婚姻与组织,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我们的婚姻跟工作没什么关系,但是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婚姻跟组织的关系很大。首先剧中也行处长的母亲希望组织解决也行的个人问题,这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早先时期(就不早到**时期了)的政府单位(甚至工厂与其他事业单位,国企),帮助工作人员解决个人问题都是工会、妇联等的重要课题。曾经中国的“单位”的概念几乎是一个工作人员的全部,从生到死,任何个人问题最终都是组织的问题。不说妇联,工会,还有两个部门至今也在很多单位存在:老干部办公室,和“关工组”,老干部的问题我之前谈过,后一个可能有人并不清楚,其实就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组(从老到小)。如此一来,我们的政府机构和人员怎么能少呢? 当然除了组织帮助个人解决问题以外,个人问题组织也要清楚,甚至在很多时候是任用干部时候必须了解的。回到剧中,高育良跟张凯丽的关系,我之前说过,很微妙,现在基本都知道是一组“依然假装在一起”,而从16集中祁同伟与他“家里的老婆”的关系来说基本上也是“形式婚姻”,我们的“美女”老师陶慧敏自然也知道祁同伟在外面的红颜,包括我们达康书记与欧阳菁的分居不离婚。这三组都是“无论如何都要在一起”的状态(不离婚或者离婚了组织不知道)。其实对于官员的提拔与任用,除了裸官问题,对个人的婚姻状况只需要报备并没有其他的限制规则,并没有任何的明文规定说明离婚会影响官员的进步。但是在事实情况中,中高级干部离婚是一件需要极为谨慎的事情,多数都会像剧中一样“貌合神离”。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处理不好家庭关系,对于一个官员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评价(这点中美相对类似,但是例如法国,基本就不是事,情妇都不是事),其次一旦离婚当中涉及出轨这样比较严重的道德问题,对于官员的道德形象影响很大,再次很多婚姻本质上可能就有政治的因素在里面,离婚对于仕途的影响自然更难以估量了。所以总体上,进步这件事是个“综合考量”的结果,毕竟最终是由人决定的,所以离婚会造成极大一个变量,对于官员来说这个风险还是不承担的好。所以无论感情如何,能过着就过着(从这个角度,我们的侯亮平跟老婆的关系算很恩爱的了,不要在说人家在家说话官腔就没有*生活了。人家真的算是很甜蜜的一对了。)所以这里面这三对的故事就有很多了(原著党自然知道终极情况,不过这样一集集看着猜其实也很有意思。) 班子。这部剧里缺失了市长,跟省长这两个角色,我的分析可能是创作者为了集中故事线做出的选择(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有些剧情线存在的价值也很小)。因为市长、省长与书记这组关系是中国政坛中最有意思的,也是最具特色的。按理说一把手权力大,一言堂,只手遮天这是贪腐一把手最正常的,这里面什么市长省长都没用。但是现实中,很多时候,两个人还是要“搭班子”共同唱戏,又按理说政府的事情归市长,省长,党的工作归书记,两个人在两个大院,两套班底应该是分工明确的。但事实上,工作分不了那么清楚,市长能管的事情书记自然也能管,书记管的事情市长的意见也很重要,所以这对关系的处理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众多官场小说中都是重中之重。回到剧情,高育良还在吕州做市委书记的时候,跟他搭班子的就是我们的李达康,想想这对组合能有多少的碰撞,一个是“稳健保守”,一个是“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这个关系都能撑起一部戏了。所以这毕竟是一部“反腐剧”而不是像纸牌屋那样的“政治剧”,少了两个政府主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这二位在省常委会上都能吵起来的态势,这两个人要是搭班子——太刺激了。 从一开始影评的男主角都是祁同伟,不过今晚来说说育良书记。正反的问题大家可能都有定论,我们不管这个,我们只是看看这位没有成为省委书记的育良书记的前途在哪里。首先高育良在省委常委中到底排名第几,这个问题其实比较简单,虽然现实中每个省的情况都不太一样,除了省委书记,省长一定是前两位以外,其他的排名都不算太固定。剧中高育良是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的排名不确定,但是省委副书记基本可以确认是排在第三位了,鉴于剧中的省长即将退休都没出现,所以高育良其实是排在第二位的了。这也就是可以回答了,前任省委书记赵立春推荐高做省委书记是可行的,(通常都有省长这一步,但是因为剧中高已经是省委副书记了,不过是副部级,所以也可以直接省委书记,只是这步比较大)。但是中央并没有同意赵的推荐,也没有让高到人大或者政协之类工作(就是也没有退二线),也没有到中央部委工作的意思,这样让高育良应该往哪里去呢。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赵立春直接推荐的就是省委书记而不是省长,因为以高的年龄来说,如果成为省长可能就没时间与机会成为真正的一把手了,所以这也是要搏一把。可是没成功,他现在就尴尬了,中央的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对高的一种不信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省长成了他唯一前途,再无他路。因为至少这条路可以让他成为正部级,同时也为退二线后的职位有了保障。所以我们就知道现在高的处境有多难了,而疯传的“沙李配”,谁才是他最大而且是唯一的敌人也就不言自明了。 而对于沙瑞金来说呢,我们也不管正面反面的问题,他希望谁当省长呢?根据剧中的只言片语,他应该当一方政治主官不久(甚至可能是第一次来到省委书记任上),所以他其实跟刚去林城的李达康是一样的,所以他需要什么,希望省长谁也就不言而明了,(所以跟李达康骑骑自行车,谈谈心,那是可能要搭班子的人)。同时沙瑞金之前是邻省的纪委书记,派一个这样背景的人空降汉东,中央的意思也是很明确了。(所以别老说这戏是最高检拍的,都没有纪委什么事,一把手可是纪检出身啊!) 16集算是这些集中剪得不错的一集,湖南卫视播剧惯例都是要自己重新剪的,不得不说之前有几集,有些段落剪得太零碎,又慢又乱,实在让人看起来不舒服。不过这集当中,混剪了高育良与侯亮平的对话、沙李的对话,这边高育良把黑锅往李达康身上引,那边李达康就说他在美国给高育良真实背锅的故事,这样趣味就一下子出来了。这样的细节这一集有很多,赞一个。 ------------------十更4月7日E17------------------------------------------------------------------------------- E17 信访、不收钱不办事与孙连城型的官员 今晚有三个事,一个是达康书记信访办“调戏”孙连城、侯亮平小学校园搞贪腐、还有就是达康书记与欧阳的最后谈判。 信访是我一直以来不愿意说的事情,上访这件事在当今是一件既重要又难说的事情。我们先说另外一个例子——《我不是潘金莲》,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上访的故事,剧中范冰冰于情于法都站不住脚,都上访了十几年,这也说明了现实当中信访部门的某些无奈。回到剧中,光明区的窗口虽然低,但是与现实中的信访“条件”相比并没有特别差(具体我就不说了)。可是为什么在我国信访如此重要,又是如此任务艰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长久以来的官本位逻辑,形成了“上访”的历史传承。“告御状”,“青天大老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这样的传统延伸至今就是民众根深蒂固地“找领导”的逻辑。其次是大政府,这个问题我之前有提,我们的政府确实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大政府使得人民群众习惯了有事找政府,既然政府什么都关,自然群众什么事都找。最后依然是法制健全与群众对法制信任的问题,不多说了。 不收钱不办事,这话之前是沙瑞金跟陈岩石说的,这集当中是一个小学生说的,看来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从老到小,不同年纪与时代的人竟然达成来了“共识”,这里其实说出了腐败最可怕的后果。剧中的某些人也表达了腐败的客观“正面作用”,官员得了利自然干活更有力气,这是“经济人”嘛,市场经济不就是如此吗?而这一集让我们看到了腐败最可怕的后果不是官员贪腐了人民的钱,也不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等,最可怕的事情是对整个社会协作体系的破坏,从而导致社会产生了一种不受控制的简单趋利。不收钱不办事,我们在现实当中遇到太多了,我们甚至认为社会嘛本来就是这样,但是社会真的应该是这样的嘛?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的残疾人问题,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残疾人数量是极为庞大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并不算很多呢?一个简单的答案是,他们不敢出门,我们没有最基本的保障措施使得他们敢于或者说能够出门。很多人把这件事情归功于我们的发展阶段的问题,但是请注意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样一个特别穷的国家了,尤其在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可是为什么即便是在大城市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保证残疾人能出门呢?其实这就是一个“收益”的问题,政策、措施、工程总是要收益的嘛,而这个要花费很大资金与精力的事情到底能带来多少回报呢?这是什么思维,本质上就是“不收钱不办事”的典型。同样这个逻辑与思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基本的医疗与教育这样最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面,腐败已经不仅仅是官员的问题了,俨然是从官员到了许许多多有了一丁点权力的每个人手里,我想这是腐败最可怕的地方。(剧中小学校长收到侯亮平名片才站起来这点,在现实中不太可能,那种小学的校长对学生家长还不能了如指掌,万一得罪了那位领导的公子可不是好事啊。红楼梦中贾雨村有护官符,小学校长怎么能没有呢?)。 说说孙连城区长。剧中的官员有不少类型,高育良、沙瑞金无论正反都是老谋深算型,毕竟到他们这个位置必然如此,高育良?

 5 ) 同情同伟,亮平背景最深

目前感触最深的就是祁同伟,网络上对他的评价很差,但是以现实的角度看,从一个平民百姓中脱颖而出,能够放弃爱情,放下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的自尊,而且是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逐梦之路,现实中此人绝不简单,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不是某二代三代,能走到厅长级别,就是很多政法大学军事学校的同学所仰望的。反倒是侯亮平,剧中没有写此人的政治背景,其实他才是靠裙带关系走上高层的,剧中要把他从中央调到地方,他的一把手就是总局的老一都要先问问他老婆,此女绝对高干子女,现实社会中女性本就不好就业,年纪轻轻就已官拜中纪委主任,如果有人说靠真本事,反正我不信,侯亮平之所以不贪污不受贿,很大原因是他家或他岳父家不缺钱,缺的是政绩,所以在自己老家谁的面子都不给,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和老家撇清关系,回到中央才好往上爬。

 6 ) 为什么喜欢祁同伟

这部戏你说它好自然是说不出口的,逆天的热度完全是因为十几年不能光明正大的政治八卦的人民们被憋坏了。更何况现在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烂,人民群众已经学会了自己在平庸之作里找闪光小细节啦。

好演员的表演自然是功不可没。很多角色,换个人演,几乎可以预想到不会这么受欢迎。吴刚对于动作细节的处理实在是好,张丰毅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说话风格也符合人民们对于高层领导的想象和期待。不过看完整部戏,实在觉得许亚军的祁同伟太帅了。一个标准的坏人,自私自利,以权谋私,养小三,帮亲戚掩盖轮奸罪行…… 这每一条单拿出来看都让人无法直视。要说同情这样的人,绝对是对同情这个词极大的误用;能理解他心态的转变也就罢了,理解他用权力去为轮奸犯开脱,这心得有多大啊。

所以说,我对祁同伟,有三分的理解,没有任何的同情。但是呢,实在觉得他太帅了。就像犯罪片里那种我杀人我快乐的潇洒感,祁同伟的身上就有一种我犯罪我不后悔的洒脱。关键时刻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搏;官场上的溜须拍马也算做到了厚黑的极致。就在前半段停留在 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的感叹中;后半段则开始了对他背景的介绍和铺开。

祁同伟的形象慢慢就丰满了起来。出身穷苦,有心从政。一路好学生做到了学生会主席。祁同伟的人格里就写着“政治精英”这四个字。这个词当然不指血统也不指传承,而是有人天性热衷于做leader。祁同伟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努力、学习好形象佳,未来自然能成一番事业。但是呢,偏偏他所处的政治局势和官场,讲的是关系、家世。一个政法委书记的女儿,只是辅导员,就可以贸然的改写他的未来和爱情。还美名其曰考验爱情。等他对高玉良坦诚相待说出自己的不甘时候;高玉良还可以睁眼说瞎话的来上一句“那是老书记在考验你”。可以说,无论掌权者对你做什么,他们都有双面的说辞。

祁同伟自然是没有死心。他还在继续坚持自己原本的想法:继续努力认真乃至于搏命,未来自然能从山沟沟里调到北京与初恋在一起。于是身中三枪成了缉毒英雄,命运却未能得到零星半点的改变。历经死劫反而看破了。他明白了自己所处官场的奥义:无非就是家世与关系。这一跪让梁璐嫁给他,跪的是权力和规则。

他一直也没有得到梁璐的尊重,但是老书记的女婿加上高玉良的门生这两个关系使得祁同伟平步青云。此人认了这套官场规矩之后,也没有丝毫掩饰,将这种阿谀奉承,拉帮结派的潜规则发展到了极致,也将这个制度中的恶放大到了极致。

祁同伟身上的这种“真实”,几乎是个难见的品质。世道就是如此,我也懒得虚伪。上面的人当婊子要立牌坊,祁同伟则做什么都光明磊落了。

祁同伟的第二重惹人喜爱的品质,是对爱情的真诚。高小琴什么人,几乎可以说是这些有钱有权者的玩具了。但是祁同伟不一样,他是真爱高小琴。心疼她和他一样的穷苦出身,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得不作出的牺牲。

祁同伟最后的点题升华之幕,无疑就是自杀。孤胆枭雄就是输了也不会束手就擒,跑到山沟里靠一把枪要和抓他的人决一死战。杀人者易,自杀者难。死到临头居然还说出了这样的话:“陈海的命,我会还给他。没有人能审判我,去他妈的老天爷”。为什么自杀?因为杀陈海不是他的本心,是为求自保的下策。所以自杀一是为了还命。自杀的第二重意思是没人能审判我,老天爷也不能。没人能审判我,那是对这个官场规则,整个制度的否定,不公不义的制度,凭什么判我的刑,惩我的罪呢?老天爷也不能审判我,说的就是祁同伟一直以来不认命的态度了。他穷,不认;把学习学到全校前茅。他没关系,不认;跑到山里玩命的当缉毒英雄。最后洞悉了制度的运行方式,不认;就能放下尊严和灵魂一跪求高升。最后输了,也不认;死也要死在自己手上。

祁同伟的结局是整部戏的象征意义。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力洗牌,汉东还是那个赵家的汉东,祁同伟依然会升副省长接政法委书记。就算是中央洗牌成功,他一个棋子被废了,未来又会有多少个棋子出来?汉东换了天子,就会有一朝新臣。制度无变,人的尊严全部凭靠他人的个人道德操守,凭靠他人个人的喜恶。我们都太清楚了,陈岩石少有,而赵立春到处都是。祁同伟们会不清楚吗?一个人重要的是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对于一个天生的“政治人”,在满是赵立春的世界里,只会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祁同伟而已。

个人而言,他是罪犯,是坏蛋。但人人知道,错何止在他。

 短评

太不接地气,陆毅一脸正义的台词,真的很让人尴尬。

8分钟前
  • 文品
  • 较差

尺度虽大,但仍需提高,剧情还可以再紧凑,没有美剧那种渴望一口气追下去的欲望。中国电视剧的问题还是在剧情密度啊,集数太多了。

11分钟前
  • 西木
  • 推荐

不是中国没好剧!是好剧真的太难生存了!首先,这是一部最高检牵头的剧!和湄公河一样官方背景明显!不过注重市场规律,没有过于美化!其次,这剧不如湄公河就是不是硬汉电影!官场腹黑学的作品!老戏骨的内心戏尤为突出!不见棺材不落泪,特别真实!终于看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年大局了!

16分钟前
  • 旅途人生
  • 推荐

观后感:农民的儿子就不要当官了…

17分钟前
  • 璎珞
  • 还行

第一集,有个小细节,陈海和季检在车上往省委去汇报的路上,给候亮平打电话的时候,特地打开了车窗,,,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哈哈,第二十一集,陆亦可她妈给侯亮平打电话的时候,老人家屋子里电视上放的电影居然是华尔街之狼。。。233333

18分钟前
  • 木亦
  • 推荐

内容接地气了就很不容易!

2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陆毅和侯勇对戏,好像小学生对老教授呀。。。后面的几个男配角都好棒

27分钟前
  • 无情小猫
  • 推荐

有人厌弃这剧,我能理解,因为他对这个国家其实是失望的,所以认为是政治宣传,觉得就那么回事没必要叫好,但是我要叫好,因为我在乎仍旧于渺茫希望中沉浮之人的死活,在这身不由己江湖中还未放弃的人,必定和我一样心中有恨,时刻准备着杀出一条血路,让正义绝处逢生

29分钟前
  • 苏乏
  • 力荐

这部电视剧最失误的就是一开始用了侯勇演一个配角,让后面所有主演的表现全都黯然失色。

33分钟前
  • 王呆呆
  • 还行

很多年没看国产剧了,这部戏却意外地吸引人,看了一集就放不下,做为一名曾经在体制内工作过十多年的人,我要说这戏对各色官员们行为,做派和说话方式还原度达到80%以上,不同就在于戏里演员们的身材太好了,真实的官场老油条们可没这么好的版型

34分钟前
  • 飞了
  • 力荐

“人民”在剧里的确就是个名义。

37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没有流量小花鲜肉,比仙侠魔幻剧好看就行了,对现在的国产电视剧我也没什么别的奢求了。

41分钟前
  • 推荐

总制片人、总发行人、领衔主演都是高亚麟。夏东海不是儿童剧作家吗?!开始拍反腐剧了?!是为了教育当卧底的刘星吗?

43分钟前
  • 直方大
  • 推荐

公安部拍了湄公河,最高检拍了人民的名义,明年就看最高法了

48分钟前
  • 乐知
  • 力荐

第三集开始好看了。不要再为陆毅的演技洗白了,就是烂剧拍多了回不来了。以前永不瞑目多有灵气啊。别说是因为年龄。像周迅梁朝伟梁家辉这些天赋极高的就不比了。戏里面陈海演员年纪应该跟陆毅差不多,台词功底神情动作比陆毅细腻多了。还有张博,大秦帝国崛起昭襄王,82年的,演技更是吊打陆毅啊。

49分钟前
  • 非著名准兽医
  • 推荐

没想到我竟然迷上这部反腐正剧!还到处安利,不过真的好看,剧情紧凑,尺度和格局够大!新时代的《官场现形记》,老戏骨们也真是没得说!全是戏,台词有时都是多余的,一个抬眼一个挑眉全有了,可谓“谈笑风生间激流暗涌,一来一往中绵里藏针”,唯有佩服!

52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哪里写实了!体制内哪有中年不秃顶不发福的局长!!!!!!

57分钟前
  • ★☆
  • 推荐

陆毅和赵子琪在电脑前关于党员,反腐的对话真是让人尴尬。

60分钟前
  • 斯滨诺米
  • 还行

副检察长的儿子是反贪局长,大法官的老公是省委副书记,大法官的侄女反贪局处长。系主任带出来的学生都是官,一个比一个厉害,其中他最看重的学生会主席是本片的男主角(陆毅饰演)。这是不是高级黑啊?

1小时前
  • 大萌
  • 还行

一开始台词非常尴尬,陆毅柯蓝等人演技非常出戏,一举一动都企图强行撩你:老子看上去是不是很正气?这个逼装的帅不帅?……后面还不错,因为陆毅戏份少了哈哈~其他演员是在用心和神演戏,陆毅是在用眉毛和皮肉演戏,做作得很。

1小时前
  • 361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